资源简介 (共69张PPT)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1单元学习目标2单元知识图谱3考点串讲4题型剖析6课堂总结5针对训练目 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文的韵律,感受文言之美。二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领略山川风物之灵秀,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三单元学习目标单元知识图谱右键预览大图考点串讲1.《三峡》阙(quē) 曦(xī) 襄(xiāng) 陵(líng) 溯(sù) 湍(tuān)倒(dào) 巘(yǎn)漱(shù) 属(zhǔ) 转(zhuǎn)裳(cháng)2.《答谢中书书》颓(tuí) 跃(yuè) 都(dū) 与(yù)3.《记承天寺夜游》行(xíng) 为(wéi) 遂(suì) 寝(qǐn) 与(yǔ)藻(zǎo) 荇(xìng) 横(héng) 柏(bǎi)4.《与朱元思书》缥(piǎo) 湍(tuān) 邈(miǎo) 泠(líng) 转(zhuàn)鸢(yuān) 戾(lì) 纶(lún) 柯(kē))5.《唐诗五首》皋(gāo) 徙(xǐ) 倚(yǐ) 颢(hào) 属(shǔ)候(hóu) 骑(jì) 都(dū) 燕(yān) 没(mò)字音考点串讲1.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2.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3.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4.窥谷忘反(通“返”,返回)通假字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考点串讲词类活用6.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7.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8.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9.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10.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12.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13.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14.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15.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考点串讲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动词“到”和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5.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6.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7.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8.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考点串讲古今异义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10.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11.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12.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13.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14.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考点串讲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3.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4.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5.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6.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7.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8.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9.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考点串讲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考点串讲特殊句式3.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互文句:①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隐蔽天日③林寒涧肃→林涧寒肃5.并提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考点串讲《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考点串讲《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考点串讲《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点明主旨,抒发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文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文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绿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考点串讲《与朱元思书》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文中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考点串讲《野望》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考点串讲《黄鹤楼》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考点串讲《使至塞上》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王维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4.王维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考点串讲《渡荆门送别》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考点串讲《钱塘湖春行》1.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白居易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白居易从俯视角度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从仰视角度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考点串讲《庭中有奇树》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考点串讲《龟虽寿》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考点串讲《赠从弟(其二)》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考点串讲《梁甫行》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考点串讲作者1.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州人。所撰《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人称为“山中宰相”。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韩柳三苏欧王曾)之一 。4.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工于写景,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5.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考点串讲作者6.崔颢:唐代诗人。秉性耿直,才思敏捷,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7.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人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苏轼盛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考点串讲作者10.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莫基者,曹丕篡汉建魏后尊为魏武帝。11.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之一。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12.曹植:字子建,又称陈思王,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曹植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等。考点串讲作品1.《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2.《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出的代表当时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被世人视为是继《诗经》《楚辞》后,又一文学高峰。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誉为是“五言之冠冕”。考点串讲文体知识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其文学功能多种多样:(1)抒情,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与妻书》;(2)写景,如吴均《与朱元思书》;(3)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4)谈论文学,如曹丕《与吴质书》等。2.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考点串讲文体知识3.律诗:通常的律诗为8句。超过8句 (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多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4.行:古代诗歌体裁之一,音韵、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通常“歌”“行”“歌行”命名,如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等。考点串讲《三峡》主要内容:先写山,再写水,按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水。山:山峰高峻,连绵不断,江面狭窄水:夏水暴涨,迅疾凶险;春冬景美,清荣峻茂;秋寒肃杀,凄凉悲寂。思想感情: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三峡渔民生活的同情。考点串讲《三峡》写景手法:动静结合、俯视仰视、正面侧面结合、寓情于景。1.动静、俯仰: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正面侧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寓情于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语言特点:语言精确凝练、句式骈散结合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考点串讲《答谢中书书》主要内容:1.总写山川自然之美2.具体描绘山川之美⑴四时之美:山水相映,色彩缤纷⑵朝夕之美:晨昏变化、动静相衬3.议论抒情:沉醉山水的愉悦,追慕前贤,惋惜世人,期与谢公比肩。思想感情: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考点串讲《答谢中书书》写景手法:动静结合、俯视仰视、视听结合1.动静结合:①动态:以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②静态:以青翠树木、五彩山石呈现多彩的气象。2.俯视仰视:俯视→清流见底,仰视→高峰入云,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3.视听结合: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听觉→猿鸟乱鸣语言特点:语言精确凝练、句式骈散结合本文具有骈文的明确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整齐中有变化。考点串讲《记承天寺夜游》主要内容:1.记叙: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2.写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空明澄澈,清丽淡雅。3.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惋惜无人赏月。思想感情: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的悲凉和自我安慰。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考点串讲写景手法: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比喻1.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2.正面侧面:“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3.比喻: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语言特点:散淡自然1.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2.句式以散句为主,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记承天寺夜游》考点串讲《与朱元思书》主要内容:1.总写从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具体写富春江水的特点“异水”→清澈湍急3.具体描写两岸山的特点“奇山”→生机勃勃思想感情:对富春江两岸秀美山水风光的喜爱与赞美,抒发作者厌弃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美景的意味。考点串讲写景手法: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借景抒情、衬托、比喻、夸张1.动静结合:写水→“水皆缥碧……直视无碍”为静态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动态描写。写山→由静到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为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化静为动。2.正面侧面: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比喻、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地突出描写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语言特点:语言简洁优美,清新淡雅,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句式以四字句为主,大量运用对偶,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与朱元思书》考点串讲内容写法:1.首联扣题,神话起笔,吊古(仙人驾鹤经过)伤今(鹤去楼空)。(虚实结合、用典)2.颔联承上,抚今(黄鹤不复返)追昔(白云千年飘),抒岁月易逝、怅惘之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3.颈联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历历树、萋萋草,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寓情于景、用典)4.尾联抒情,描写夕阳西下、烟波浩渺之景,抒发思乡之情。(寓情于景)思想感情: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思乡之情《黄鹤楼》考点串讲内容写法:1.记叙:用典⑴首联交待出使任务及所到地点;(形单影只,孤寂心境)⑵尾联途中得知军情,关心边疆战事。(自豪达观)2.写景:寓情于景,比喻、反衬⑴颔联以蓬自比,以雁反衬(动态);(激愤抑郁,飘零之感)⑵颈联描绘宏大苍凉的边塞风光图(静态)。(意境雄浑、壮阔深邃)3.既言事,又写景,更寓情于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思想感情:描写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孤独、郁闷和失意、飘零之感《使至塞上》考点串讲内容写法:1.首联点题,交代游踪,大处落笔勾勒景色:春水初涨,云脚低垂。2.颔联具体描写早春景色:早莺争树,新燕筑巢。(动态、仰视、拟人)3.颈联具体描写早春景色:乱花初放,浅草初生。(静态、俯视、寓情于景)4.尾联呼应首联,再点游踪,直抒胸臆,赞美早春美景。(衬托)思想感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游春的喜悦之情。《钱塘湖春行》考点串讲引经据典话诚信:搜集有关“信”的经典诗文、名言警句,理解“信”的传统内涵。名言:轻诺必寡信。言必信,行必果。……成语:言出必行 言而有信 退避三舍……诗文: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故事: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内涵:“诚”聚焦内心,强调真诚无妄;“信”侧重行动,意味着说话算数,对承诺负责,做到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考点串讲环顾身边思诚信: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思考如何建设诚信社会。敬仰诚信模范:“信义兄弟”、重庆“诚信老爹”、“油条哥”评判诚信缺失:白领打车不付车费、顾客自助付款不足反思信任危机: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共建诚信社会:个人层面:强化诚信意识与行动;社会层面: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制度层面:完善诚信保障体系;教育层面:从青少年抓起。《人无信不立》考点串讲班级演讲说诚信:围绕“诚信”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班级演讲会。确定演讲主题: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出自己心中的“诚信”。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小组合作修改演讲稿,推荐一篇写得精彩的演讲稿和一位演讲出色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会。开展演讲活动:推荐一些老师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语文课代表负责组织活动,比如确定演讲顺序,邀请主持人等。《人无信不立》考点串讲1.学会观察景物:⑴移步换景观察、⑵定点观察、⑶调动多种感官2.抓住景物特征:通常表现在形状、色彩等方面。3.运用多种手法: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俯视仰视结合4.融入主观感受:寓情于景、融情于物、物我交融5.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学习描写景物》题型剖析考点一·词语积累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不以疾也 联想成语法 奋笔疾书: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1)略无阙处 触类旁通法 止有剩骨《狼》“止”通“只”。只有。 (2)哀转久绝 课内迁移法 千山鸟飞绝《江雪》这句话可理解为千山万岭不见鸟的踪影。 (3)属引凄异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法 引:①拉弓;②延长;③表达;④牵引;⑤引导;⑥长度单位。 (4)快同“缺”,空缺消失延长题型剖析考点一·词语积累1.先强化课内积累,牢记课下注释中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与虚词(之、其、以等)含义,整理成笔记反复记忆。答题时联系上下文推断,如通过对称句式、语境逻辑猜测词义,或用组词法将单字转化为双音节词。2.注意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意动用法等)和通假字现象,结合语法结构分析。3.多做真题归纳高频考点,总结错题规律,考试时冷静联想课内知识,规范书写答案,避免错别字。题型剖析考点二·名句默写2.理解性默写。(1)自古以来,“诗言志”。诗人在创作时,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达到“诗言志”的目的。如《野望》中的“ , ”,诗人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苦闷和怅惘及归隐之志;《龟虽寿》中的“ ,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2)春秋日月几番景,山石草木总关情。置身自然,陶弘景用(1)“ , ”(《答谢中书书》),写出了高山、流水相映之美;春水初生,白居易用 “ , ”(《钱塘湖春行》)描绘出姹紫嫣红的春天;面对奇山异水,吴均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与朱元思书》)劝勉友人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题型剖析“名句默写”考点,需从记背与细节两方面发力。1.首先扎实记背,分主题归类记忆(如边塞、送别、哲理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避免机械背诵,利用早晚碎片化时间反复诵读强化记忆。2.其次注重细节,默写时警惕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及同音易错字,尤其关注关键字形。3.还要留意语境提示,审题时圈画出题中的提示性信息(如主题、情感、作者等),默写完逐字核对,避免漏字、添字或语序错误,确保书写规范工整。考点二·名句默写题型剖析考点三·文学常识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谓之“山中宰相”。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就是书信的意思。D.古代常用皇帝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元丰六年十月”等。D【解析】D.有误。“康乐”不是皇帝年号,而是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题型剖析1.系统梳理:梳理作者信息,作者、朝代、身份、作品、影响等。2.还要明晰文体知识,如《与朱元思书》是书信体,兼具骈文特点,多四、六句式,讲究韵律对仗。3.对比记忆:把相似的文学常识对比强化,如苏轼与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苏轼词风豪放,苏辙散文汪洋澹泊,这样能避免混淆。4.结合诗文:理解文学常识与具体诗文结合。学习《答谢中书书》,知晓陶弘景热爱自然,再读文中描写,更能体会其沉醉山水的愉悦。5.练习巩固:通过做题巩固,分析错题,总结规律。考点三·文学常识题型剖析考点四·文言文阅读4.班级举办了“赏美文学写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甲】《答谢中书书》【乙】《记承天寺夜游》⑴陶弘景描绘山川之美,“沉鳞竞跃”句中的潜游在水中的鱼儿① 跃出水面,渲染了热闹的气氛;因月色美好,苏轼邀约好友“相与步于中庭”,② 在庭院中散步,可见作者的闲情逸致。(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填空)竞相【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析。①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竞:争相(竞相);②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一起题型剖析考点四·文言文阅读⑵情景交融会传达出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愉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意思是①“ ”,此句既有追慕前贤之意,又有诗人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②“ ”,体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⑶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了一起。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热爱自然沉醉山水贬谪的悲哀题型剖析考点四·文言文阅读⑷《记承天寺夜游》和《钴鉧潭西小丘记》两文在写景时都妙用了比喻,请从《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得①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②者为鱼梁③。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④,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⑤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⑥之登于山。示例:《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一句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之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黑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题型剖析1.夯实基础积累:牢记课内实词与虚词,整理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2.强化阅读技巧:翻译时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如《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为状语后置);分析内容时结合语境,如通过《答谢中书书》“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的动静描写,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3.提升综合能力:对比篇目主旨,如《三峡》写山水之美与《与朱元思书》表达厌弃功名的差异;多做真题,总结“情感分析”“手法赏析”等题型的答题模板,强化文本细读能力。考点四·文言文阅读题型剖析考点五·诗歌鉴赏5.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问题。⑴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⑵本诗和《渡荆门送别》中都有“云”这一意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题型剖析考点五·诗歌鉴赏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历”是清晰的样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 这里描绘的是在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十分茂盛的景象,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故选B。⑵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对比阅读。“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是千百年来只有片片白云在空中飘荡,作者借写一直未变的云,表达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怅惘之情; “云生结海楼”描绘了空中云霞飘飞,变幻无穷,如海市蜃楼一般,表达了作者初入楚地看到奇景的喜悦和兴奋之情。题型剖析1.抓意象悟情感:积累常见意象内涵,如王绩用“落晖”“采薇”传递归隐情怀,崔颢以“日暮”“烟波”烘托乡愁,通过意象组合把握诗人情感基调。2.析手法明技巧:关注表现手法,如“大漠孤烟直”以白描勾勒边塞雄浑,“几处早莺争暖树”用拟人展现春之生机,结合诗句分析效果。3.联背景解主旨:结合诗人经历与创作背景,如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贬谪之愁;白居易通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西湖春景,流露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民生的关注。答题时规范表述,先点明手法/意象,再结合诗句解析,最后归结情感。考点五·诗歌鉴赏题型剖析考点六·专题学习6.生活中,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学校附近的一家文具店准备开展“诚信经营月”活动,邀请同学们帮忙策划相关事宜。(1)文具店老板希望同学们能从诚信名言中汲取智慧。请从下面给出的关于“信”的两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解释其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字数不超过150字。①轻诺必寡信。——《老子》②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示例一:我选择“轻诺必寡信”。这句话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生活中,有人为了面子轻易答应帮朋友忙,最后却无法做到,既耽误朋友,也损害自己信誉。这告诉我们,许诺要慎重,做不到的事别轻易答应。示例二:我选“人倍信则名不达”。它指人若违背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树立声誉。比如有的商家卖假货,被顾客曝光后生意一落千丈。这警示我们,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获得他人认可。题型剖析考点六·专题学习(2)为营造“诚信经营”氛围,请同学们帮助文具店设计两种可行的活动形式,并为其中一种活动形式撰写一则宣传标语。活动形式:① ② 。宣传标语: 。(3)文具店推行“无人售卖”模式,摊位上摆放着各类文具,旁边设有收款二维码,顾客选好文具后,自行扫码付款。自推行该模式以来,大部分顾客都能自觉付款,但仍有少数顾客存在不付款或少付款的现象。小语同学准备写一首七言绝句,希望劝说顾客要讲诚信,但对最后一句一直拿不定主意,请你帮助他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摊前劝守诚》小摊无主置街中,扫码凭心意自通。莫为蝇头失大义,______________。A.应惜财帛来路公 B.赢得清名岁月融 C.岂让贪念扰商容 D.且留正义耀商篷诚信抽奖活动诚信集章换文具活动示例:参与诚信抽奖,开启幸运之旅。B题型剖析1.明晰活动主题与考点:仔细审题,明确专题活动主题及涉及的考点,如信息提取、图文转换、口语交际等,依考点要求作答。2.紧扣材料提取信息:阅读材料时,勾画出关键语句,分层概括内容。针对多则材料,找出共性与差异,提炼核心要点。3.规范答题语言表述:回答主观题时,语言简洁、连贯、准确,有条理地阐述观点。涉及设计活动、提建议等,确保内容具体、切实可行。考点六·专题学习题型剖析考点七·写作实践7.祖国处处山河美,当今旅游成时尚。在你的记忆里,你旅游中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请以“最是那美景难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作此题时,注意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受、利用多种观察角度、融入自己情感去描写景物。(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解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美景”有两种理解:一是自然美景,通过写自然风光,表现出自己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与难忘之情;二是人情之美,以对人性真善美的刻画,表现出自己对人性的歌颂与赞美之情。只要努力观察生活,结合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从生活中选材,力求表现真情实感。写作时,可以采用先景物后人的顺序,紧扣景物特点进行细致刻画,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题型剖析1.首先要选好角度,确定独特写景视角,如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围绕中心选取有代表性景物,像写春景可选嫩芽、繁花等体现生机的事物。2.其次善用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让景物更生动,“柳枝如少女发丝随风舞动”;动静结合,既写静态的山,又写动态的流水;还可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3.最后注重结构,开头引出景物,中间按一定顺序细致描绘,结尾升华主题,表达对景物的情感或感悟,且语言要优美流畅,适当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采,同时注意紧扣题目,避免偏离主题。考点七·写作实践针对训练【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郦道元)【乙】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蛱蝶泉)》 徐霞客)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中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与《蒹葭》“溯游从之”中的“溯游”意思相同。B.“林寒涧肃”突出三峡深秋的肃杀凄清,与《小石潭记》中“竹树环合”的凄清意境不同。C.甲文中“飞漱其间”的“漱”与乙文中“东向漱根窍而出”的“漱”意思相同。D.“群”在文言里有“兽群;聚集在一起的鸟兽”“聚集在一起的人”“聚集成群;成群结队”“众”等意思,由此推断乙文中“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是“成群结队”的意思。A【解析】《蒹葭》“溯游从之”中“溯游”指“顺流而下”针对训练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郦道元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通过哪些意象组合营造出“清荣峻茂”的意境?4.甲文写夏季之水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写泉边大树开花运用比喻的手法,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①白色急流与碧绿深潭的色彩映衬②绝壁怪柏与悬泉瀑布的动静结合③水中倒影与山间植物的虚实相生。这些意象组合营造出“清荣峻茂”的意境。①甲文写夏季之水漫上山陵、阻断水路,从正面写出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又用船行之快从侧面烘托出夏水的湍急、水流迅疾。②乙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泉上的大树每到农历四月,花开得好像蝴蝶一样,连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针对训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1.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C.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D.诗歌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2.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内容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歌 景物选择 描写手法 情感抒发《钱塘湖春行》 早莺、新燕、暖树、① 。 ② 。 ③ 。D乱花 浅草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白描等游春、赏春的喜悦课堂总结同学们,八上第三单元的诗文之旅即将暂告段落 ——这里有郦道元笔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三峡四季,有陶弘景与山川对话的《答谢中书书》,有苏轼月下“闲人”的豁达与怅惘,更有吴均笔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自然哲思。古诗中,王绩“长歌怀采薇”的孤寂、崔颢“日暮乡关”的愁思、王维“大漠孤烟”的雄浑、李白“江入大荒”的壮阔、白居易“乱花迷人”的春趣,亦如星辰落满纸页。这些文字不仅是文言知识的载体,更是古人寄情山水的精神图谱。愿你们在复习中重拾文字温度,让千年山水与哲思,成为滋养心灵的永恒清泉。THANKS!谢谢观看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