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四课 科技力量大
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争做未来科学家!
科技改变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科技的身影,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如:①冰箱:冰箱让食物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②导航:导航可以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③智能手机:让人们购物是支付更方便,还能随时随地通过视频通话与远方的亲友联系。
④ 扫地机器人:节省了家务时间,让家居环境保持整洁更轻松。
⑤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睡眠质量、运动步数等健康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⑥洗衣机:节省了大量体力和时间,让衣物清洁更高效、更省心。
科技无处不在,想象离开这些科技产品,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如:早上想吃热乎的早饭,没有微波炉的话,只能用锅慢慢煮,可能会迟到;
家里的地板脏了,没有扫地机器人,就要自己弯腰用扫帚一点点扫,累得满头大汗;想给远方的爷爷奶奶打电话,没有智能手机,就只能写信,要等好几天才能收到回信;洗衣服的时候,没有洗衣机就得用手搓,冬天冷水冰得手疼;
对照过去,我们更容易发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古代,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代人传递信息十分艰难,那时的人们只能利用人力、畜力、声音、火光等方式传递信息。如:邮驿传信、烽火戏诸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打电话、发信息、发电子邮件等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
请选择衣、食、住、行某方面的物品,去探究它的演变,感受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衣:衣服的演变
以前人们穿的衣服是用粗糙的麻布、兽皮做的,冬天不保暖,夏天不透气。后来有了棉花、丝绸,衣服变得柔软又舒服。现在科技让衣服更厉害啦!有带拉链的外套,穿脱不用系扣子;有防水的雨衣,下雨淋不湿;还有能吸汗的运动衣,跑步时身上干干爽爽的,科技让衣服又好看又实用。
食:做饭工具的演变
古代,人们用石头生火烤肉,做饭特别慢。后来有了铁锅、柴火灶,能煮米饭、炒菜了,但要一直盯着火苗。现在有了电饭煲,把米和水放进去,按一下按钮就自动煮熟;微波炉热饭菜只要几分钟,科技让做饭变得又快又轻松,我们随时都能吃到热乎饭。
住:房子的演变
最早人们住山洞、茅草屋,下雨会漏雨,冬天会漏风。后来用木头、砖头盖房子,结实多了。现在的房子更棒啦!有玻璃窗,能看清外面又挡风;有电灯,晚上不用点蜡烛也亮亮的;还有空调,夏天开冷气不热,冬天开暖气不冷,科技让我们的家又温暖又舒服。
行:交通工具的演变
以前人们出门靠走路、骑马,去远地方要走好几天。后来有了自行车,蹬着就能走,比走路快多了。现在科技带来了汽车、高铁、飞机!汽车不用自己蹬,坐进去就能到想去的地方;高铁跑得像风一样快,几百公里的路几小时就到;飞机能飞上天,去远方看爷爷奶奶再也不用花好几天啦,科技让出行又快又方便。
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想法。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常无法理解很多自然现象。
你知道雷声和闪电是怎么来的吗?
雷声和闪电是云和云相撞的结果。
10.科技让人们对自然世界有了科学的认识,现在看来,这些认识已经成为常识了,但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要想改变人们的想法,相当不易。
11.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观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台“天文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
12.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接受哥白尼的观点呢?
因为那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及其他星球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这样的认识和人们的日常经验比较符合。
13.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
14.科技改变人们的想法,你知道哪些科学知识改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
如:①地球是个球体。以前大家觉得天圆地方,大地是平的,不会是个圆球。直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最后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才让人们相信地球是个球体。
②在医学上,曾经人们觉得人生病是因为得罪了神灵,或者是恶魔附身。可后来科学家发现了细菌和病毒,知道很多病是这些微小的东西引起的,只要做好卫生,用合适的药杀死细菌、抵抗病毒,就能治好病,大家对生病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15.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民族强。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不少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人民平常使用的一些导航软件就是靠它来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意味着我国拥有了自主的军事和民用卫星基础设施。
17.科技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国防实力。②经济水平。③人工智能。④农业。科技发展改变了我国的农业,提高了粮食发展。
18.技提升国力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今天,我们要努力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
第五课 走近科学家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和探索。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事业,揭开自然界未知事物的秘密和规律。
科学家要完成一项研究,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①发现问题②提出猜想③设计实验④动手实验⑤分析结果⑥得出结论
做研究是一件辛苦忙碌的事情,但科学家常乐此不疲、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如:有人把它当做很有成就的事业;有人享受发现奥秘的过程;有人收获克服困难和失败后无法比拟的喜悦;有人乐于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积极拥抱新鲜事物等
王建宇是我国著名的光电技术专家,一直致力于探索航空航天的未知世界。2003年,王建宇团队研发了一种激光高度计,搭载在“嫦娥一号”上,实现了中国人首次“为月球量身高”的梦想。2007年,他开始研究“星地量子通信设备”,经过十年磨一剑的钻研,国际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
是什么指引者科学家们带领人类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未知、勇攀高峰?
①初心②好奇心③责任心等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及主要成就?
牛顿:英国科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知。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拥有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众多重要发明。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提出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著有《物种起源》。
徐沪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利用供体来源的基因编辑 T 细胞,成功治疗毁灭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相关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李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是首位亲手拿到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的科学家。
8.请你列举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们及其成就?
钱学森: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种药物能有效治疗疟疾。
邓稼先:“两弹元勋”,他领导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主持设计并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 钱塘江大桥。
钱三强:我国核物理学家,为国家原子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9.祖国强大的背后,离不开这些心系祖国的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
10.科学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精神。
11.科学家身上都有哪些品格?
勇于质疑、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热爱祖国、不怕失败等。
12.生活中,说一说你在哪些科学家的发明中受益了?
如:无人机能自动完成喷洒农药的任务,提高了耕作效率;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持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
13.在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能经常看到科学家的身影?
电视节目里、科技进校园的活动中、线上科学直播或访谈、科学论坛和科普活动现场、科研实验室开放日;
14.一些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其中很多发明构想都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5.普通人成为发明家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我们要在生活中爱观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能当小发明家。
第六课 从小爱科学
科学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我们尊敬和崇拜的人。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通过科学家的“童年秘密”,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品质?
持之以恒、对知识的渴望、有好奇心、独立思考与质疑精神等。
4.我们要向这些科学家学习,要有学好科学的信心,勇当小科学家,争做未来科学家。
5.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爱科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成为未来科学家努力。
6.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打好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阅读科普图书、细心观察世界、上好科学课、聆听科普讲座、收看科普类电视节目等。
7.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做个小小科学家。有时候我们的小小探索也可以为祖国和人类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9.我们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①用醋清洗烧水壶里的水垢——化学反应溶解杂质②用锅盖压灭烧着的油锅,而不是用水浇灭——物理隔绝阻断燃烧③用干净的湿润毛巾把衣服擦一遍,就可以去除静电——导体特性消除静电
★10.我们怎样争做未来科学家?
①我们要向这些科学家学习,要有学好科学的信心,勇当小科学家,争做未来科学家。
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爱科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成为未来科学家努力。
③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