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中国的河流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教材 湘教版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能够在中国地图上准确识别并定位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以及主要的湖泊。理解并掌握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依据、大致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认识主要河流的流域范围、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 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对中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不同河段突出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价值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河流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科学治理河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实践力:熟练运用中国水系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专题地图,分析河流分布、流向、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以中国河流为核心,系统构建“格局-特征-案例-治理”逻辑链。教材首先阐释内、外流区划分及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等)与气候、地形的关联性;继而聚焦长江、黄河两大典型案例,剖析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与生态保护、黄河水沙治理与国家战略的辩证关系;最后升华至人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中国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能初步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与气候分布图,为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自然要素的关联奠定了基础。但将多因素(如降水季节性、地形落差、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的能力较弱,易陷入单一归因(如“黄河泥沙多只因黄土”)。空间认知上,对内流区边界、河流流域范围等抽象界线定位仍存困难。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并定位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以及主要的湖泊。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长江、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与地形区、上下游划分等基本情况。 4.长江、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5.长江、黄河水患的原因及的治理。
重难点 重点: 内外流区的划分、分布特征及长江、黄河的概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与治理;湖泊的分布与作用。 难点: 水文特征的综合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与治理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有关河流的视频 【提问】同学们,为何我国水患频发? 学生们观看视频,并积极思考问题,对本节课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展示精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 外流区为主 1.相关概念 【展示地图】 展示流域水系示意图 【提问引导】理解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含义。 【展示地图】 展示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 【提问引导】在地图中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等主要河流,判断它们的归属。找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教师归纳总结。 【展示地图】 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提问引导】河流的水文特征包含哪些方面,请描述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归纳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分析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提问引导】说说以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提问引导】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哪里?湖泊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湖泊的空间分布、性质,主要作用,特别强调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二、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展示地图】 长江流域示意图和剖面图 【提问引导】①说说长江的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份、河段的划分等基本情况。②描述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③长江为什么被誉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④说说长江水患频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水能开发以及长江水患的治理,强调三峡大坝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 三、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播放视频】一段展现黄河自然景观的视频 【展示地图】 展示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提问引导】①说说黄河的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份、河段的划分等基本情况。②描述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③说说黄河出现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黄河概况,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等。强调小浪底水利枢纽主要是为了防洪、防凌、减淤。小结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以及主要治理措施。 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主要河流,根据去向判断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400mm年等降水量线。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要素,小组活动,尝试描述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阅读文本,说出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举例我国一些主要的淡水湖和咸水湖,通过河流与湖泊的示意图,尝试分析大河旁的湖泊的作用。 学生阅读文本和地图,能够给出长江的基本情况的答案。 根据地图和剖面图,学生小组探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文特征、开发和利用、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并派代表进行回答。 根据黄河流域示意图,学生说出黄河的基本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合作讨论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文特征,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的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自主分析河流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出湖泊具有重要的调蓄功能。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 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A类作业 练习:《分层练》 B类作业 理解记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长江、黄河的概况和各河段水文特征以及问题和治理。
教学反思 课堂重点分析了长江水能开发与航运价值,学生能较好理解其“黄金水道”的地位。但发现两个主要不足:一是学生对“内流区分布”的空间概念掌握模糊,仅靠地图指认效果有限;二是讨论“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时,学生多能罗列“降水、蒸发”等词,却难以结合具体区域深入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