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5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失氧的角度理解的化学变化。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代夏永
《岳阳楼图》
北宋李成《茂林远轴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古代名画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依然色泽鲜艳不褪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主要成分为单质碳的文物历经数千年仍能保存完好。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柞柳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
———晋代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至理》
“青州、安丘、卢山有木,烧成炭,便永不尘耗焉。”
———南朝 陶弘景 《登真隐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温下 ,单质碳具有稳定性
由于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不易得失电子,所以:
所以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古字画能长久保存而不变色。
4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温度升高,
碳的活泼性又如何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 (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
———清代 段玉裁注 《说文》
“西凉国 (400~420)进炭百条……烧于炉中无熖(焰)而有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遗事》
碳具有可燃性
温故知新,联系实际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温故知新,联系实际
木炭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围炉煮茶”
可能成为隐形杀手
山东诸城汉墓出土《庖厨图》
(煤气中毒)
温故知新,联系实际
【思维提升】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3 :8 3 :4 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生成二氧化碳且氧气剩余
生成一氧化碳且碳剩余
3 :8
3 : 4
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原理分析
实验探究——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探究,原理分析
实验探究——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
变红
变浑浊
【实验结论】
生成了______和__________。
Cu
CO2
【反应原理】
C + 2CuO ==== 2Cu + CO2 ↑
高温
实验探究,原理分析
实验赏析——碳还原氧化铜
先检查装置 ,试管口
酒精灯为什么要加网罩?
导管口刚冒出气泡,能否说明碳和氧化物开始发生反应?为什么?
反应时,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试管里的粉末为什么要冷却后再倒出?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略向下倾斜
不能,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逸出
气密性
实验探究,原理分析
CuO: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1.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碳具有还原性。
3.用途:
西周“火锅”
井姬独柱带盘鼎
三星堆纵目面具
冶炼金属
实验探究,原理分析
【迁移应用】
1.高温条件下,焦炭把铁从氧化铁里还原出来:
2.高温条件下,碳单质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3C + 2Fe2O3 ==== 4Fe + 3CO2 ↑
高温
C + CO2 ==== 2CO
高温
注意反应条件、气体符号、配平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可以生成相对应的金属和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形成框架
结构
性质
用途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6
2 4
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常温下
性质不活泼
制墨
温度升高
活泼性增强
可燃性
单质碳
燃料
还原性
冶金
稳定性
学以致用,检测反馈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宣纸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字母)有相似之处。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此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3)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毛笔笔杆,还可以被加工成竹炭,用于去除冰箱、衣柜、汽车等内部环境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吸附
学以致用,检测反馈
2.如图两个装置都能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小刚选用装置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气球鼓起,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依然鼓起。他经过探究发现气球中是CO2和CO的混合气体。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W形管中固体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2)查阅资料知: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一氧化碳。该实验事实说明,反应物相同,______________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甲、乙两个装置相比,甲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黑色逐渐变红
变浑浊
反应物的量
环保(或节约试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