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准考证号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暨入学检测)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土。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麦是全球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腾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下
列关于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中的淀粉进入人体后,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B.小麦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可用于合成人体自身蛋白质
C.小麦中的膳食纤维可被人体消化道内的酶分解为单糖
D.小麦生长过程中缺乏钾元素,会导致叶片发黄枯萎
2.关于真菌、细菌和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结构
B.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真菌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
C,病毒侵染细胞时,核酸和蛋白质都会进人宿主细胞
D.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成分相同,且都能被溶菌酶破坏
3.我国通过太空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如宇宙射线、微重力等)诱
导种子遗传物质改变。下列关于太空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环境诱导的遗传物质改变仅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该育种方式产生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重组
C.太空诱变获得的变异个体都能体现出优良性状
D.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
行一出 代术上
4.某兴趣小组开展生物学实验探究,涉及教材中部分实验,相关信息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主要试剂或用具
实险目的
紫色洋葱鳞片
质量浓度为0.3g/mL米糖溶
实验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叶外表皮
液、清水、显微镜等
实脸2
蝗虫精果组织
解离液、碱性染料、显微镜
观察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实脸3
豌豆植株
剪刀、纸袋、毛笔等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4
菠菜叶
无水乙醇、层析液、定性滤纸等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A.实验1中,滴加派糖溶液后需立即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后续滴加清水观察复原
B.实验2中,可通过观察一个细胞就能清晰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
C,实验3中,若选取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无法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实验4中,若将层析液换成清水,也能达到分离色素的效果
5.研究人员探究某种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检测了接种前后血清中抗体浓度和细胞
毒性T细胞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动物生理状态一致,疫苗接种剂量适宜)。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一抗体浓度
·阳胞毒性T细胞活9
801
60
50
90
30
20
0灰
7天
14天
21天
28天
时间庆
A.接种疫苗后,机体先启动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再启动细胞免疫激活T细胞
B.第14天抗体浓度达到峰值,此时对应的记忆细胞数量也达到最大值
C.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在21天下降,原因是体内病原体已被彻底清除
D.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体现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同作用
6.某同学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A.为便于计数,应选择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因为其单菌落更易分离
B.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先调节pH,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接种前,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立即伸入菌液,防止杂菌污染
D.培养过程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待菌落数稳定后计数,结果更准确
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名校联考联合体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暨人学检测)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2
34
5
6
7
8
10
11
12
答案BBDC DBDA
A
C
1.B【解析】淀粉是大分子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需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A错误。小麦蛋白质水解
产生氨基酸,人体可利用这些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B正确。人体消化道内没有分解膳食纤维(主要是纤雏素等)
的酶,膳食纤维不能被分解为单糖,C错误。小麦缺乏氨元素时,叶片易发黄枯萎;缺乏钾元素主要影响茎秆健壮等,
D错误。
2.B【解析】病毒个体极其微小,一般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难以清晰看到,A错误。细菌是原核生
物,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真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B正确。病毒侵染细胞时,一般是
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如噬菌体),C错误。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等,细菌细胞壁主要成
分是肽聚糖,成分不同,且溶菌酶主要破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对真菌细胞壁作用弱,D错误。
3.D【解析】太空环境诱导的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等)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不只是分裂间期,A错误。
太空诱变育种主要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太空诱变获得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都能体
现优良性状,可能有不利变异,C错误。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因基因突变等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原种群进化的
结果,D正确。
4.C【解析】实验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时,滴加蔗糖溶液后需等待一段时间,让细胞充分发生质壁分离
后再用显微镜观察,A错误。实验2(观察减数分裂)中,蝗虫精巢组织细胞经解离后已死亡,不能通过观察一个细胞
看到减数分裂连续过程,需观察多个细胞,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一般用杂合子(如双杂合子)自交或测
交。若亲本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后代只有一种表型(显性),无法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实验4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利用的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清水不能替代层析液实现色素分离,D
错误。
5.D【解析】接种疫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是同时启动、相互配合的,没有先后顺序,A错误。第14天抗体浓
度达到峰值,但记忆细胞数量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会持续增殖分化,不一定此时达到最大值,B错误。第21天细胞毒
性T细胞活性下降,可能是免疫应答进入后期,病原体数量减少,但不能说明已被彻底清除,C错误。从曲线看,抗体
浓度(体液免疫相关)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细胞免疫相关)都有变化,体现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对抗
病原体,D正确。
6.B【解析】平板划线法主要用于分离单菌落,不便于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便于计数,A错误。配制培养基时,为避
免灭菌后调节pH引入杂菌,需先调节pH,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接种前,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
禽冷却后再仲入菌液,防止高温杀死大肠杆菌,C错误。大肠杆菌培养时,一般每隔24小时左右观察计数,待菌落数
稳定后计数结果更准确,不是12小时,D错误。
7.D【解析】由于密码子县有简并性,因此若不同哺乳动物细胞色素℃基因的碱基序列有差异,则其氨基酸序列不一
定有差异,A错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不同哺乳动物细胞色素℃基因碱基序列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B错误。细胞色素℃基因为分子,因此其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C错误。细胞色素c基因在进化上
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大部分序列相同),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差异越大,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远,
D正确。
8.A【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等,会使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偏
小。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N=MXn/m(N为种群总数,M为标记总数,n为重捕总数,m为重捕中被标记个体
数),偏小会导致计算出的N偏大,所以结果往往大于实际数值,A正确。香蒲植株属于同一物种,其高矮不同是
种群内部的个体差异,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指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B错误。黑鱼捕食小鱼和青蛙,野鸭以水
生物学参考答案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