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高效学语文·提分找我们:第7课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素养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过程:
初读·积累知识
一、写音形 容赦( ) 教诲( ) 骈进( ) 强聒不舍( )佝lóu( ) 秘jué( ) ★多音字:禅师( ) 禅让( ) 调和( ) 曲调( ) ★形近字:旁wù( ) 趋之若wù( ) 亵dú( ) 救Shú( ) 买dú( )还珠 巧妙记字形 “骛”与“鹜”字音相同。前者从“马”,本义“纵横奔驰”;后者从“鸟”,本义“野鸭”。 二、明词义 (1) :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2) :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3) :轻慢,不尊敬。 (4)骈进: 。骈, 。 (5)强聒不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聒, ;舍, 。 (6) :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记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发起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历史钩沉 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这一事件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再读·任务探究
任务一 梳理论证思路
活动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请用文章中的句子概括回答。
活动2:阅读文章第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活动3:研读第6、7段,分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它们能否调换位置?
活动4:文章第8段在论述什么是“乐业”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举例简要分析。
任务二 分析句段作用
活动1:第5段“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活动2:第8段中作者写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任务三 体会语言特点
活动1:做为一篇演讲稿,本段文字具备怎样的语言特点?请简要分析。
活动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三读·素养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对敬业乐业的认同。敬业乐业,素来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是一种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尊敬每一份工作,不chí( )于空想,不wù( )于虚声,不因工作内容不同而有所怠( )慢,始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份工作中。
说敬业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感, 乐业则是一种对工作的自我享受。 工作多苦多累,乐业者从不报怨, 将工作中的困难视作一种自我锻练,以此为乐。
敬业与乐业应相辅相成,其蕴含的职业认同感也是每个工匠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让敬业、乐业成为习惯,把事业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只有如此,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工作。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í( )于空想 wù( )于虚声 怠( )慢 扛( )在肩上
(2)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改为 改为
(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 那么 不管 反而
B.既然 那么 尽管 都
C.既然 那么 不管 反而
D.如果 那么 尽管 都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安身立命”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敬业乐业,素来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句话的主干是:敬业乐业是不二法门。
C.“其蕴含的职业认同感也是每个工匠安身立命的根本”中的“其”指“敬业与乐业”。
D.“只有如此,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工作。”在表达上没有语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共吸,是作家创作好作品的不二法门。
B.当你做到心无旁骛似明镜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
C.录制现场,嘉宾们强聒不舍,观众们笑声不断,节目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人们预期。
D.对于国家大政方针,要原原本本地学,而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B.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郢城墙等建筑遗迹,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
C.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各行各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每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D.正是一批批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能工巧匠做出了杰出贡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不参加劳动、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日后生活难免碰壁。
②劳动让位于理论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认知。
③殊不知,知识构成很复杂,除了来自书本,很多还源于劳动实践。
④长期不劳动或远离劳动,还可能剥夺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他们错失观察、分析真实社会的宝贵机会。
⑤劳动课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齐头并进,五育并举,而不是只会读书与考试,从而无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与坎坷。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⑤①③② D.④①②⑤③
5.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选自《饮冰室合集》。
B.“饱食终日”“言不及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都出自儒家经典作品《论语》。
C.“敬业乐群”礼出“四书”之一的《礼记》,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D.“佝偻承蜩”出自道家的经典作品《庄子》,旨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尽情欢庆,享受美好生活,更饮水思源,唱响劳动颂歌:______。
②劳动创造的财富是美丽的。从远古祖先打磨石器、钻木取火,到如今机器人大显身手,无人机四面开花;从都江堰的巧夺天工,到“复兴号”的风驰电掣;从孔孟老庄的百家争鸣,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横空出世;从元代郭守敬的观星台,到今天的贵州“天眼”……这些皆是劳动的美丽结晶,是劳动者的丰硕成果,为我们夯实了美好生活之基。
③劳动的过程是美丽的。不管什么劳动,都要付出时间与精力,都需要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无论是建设大桥的电焊工人,还是操控盾构机的技术人员;无论是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还是开发AI的程序员;无论是在科技实验室里“铸剑”的工程师,还是在梯田里“绣花”的庄稼汉……看到他们流下热汗的两鬓、聚精会神的双眼、熟练操作的双手,人们都会生出感叹:认真劳动的姿态最美。
④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是美丽的。“人民工匠”许振超,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火箭发动机焊接专家高凤林,以极致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成功完成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焊接;载人潜水器组装大师顾秋亮,能够在组装载人潜水器时达到“丝”级的精度……他们都在劳动中,把技术升华为艺术,大国工匠成了“国画大师”,勤劳汗水折射出美丽彩虹。
⑤但是,也有一些人,好逸恶劳,十分丑陋。譬如,______……他们若不幡然醒悟,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甚至惩罚。
⑥还有一些人,轻视劳动者,不尊重他人的劳动。他们认为自己是拿金钱换劳动、换服务,因而在诸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送餐骑手等普通劳动者面前自觉高人一等,极其粗暴无礼,甚至故意刁难。这些糟糕的形象,与这个颂扬劳动光荣的社会格格不入。
⑦“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时下,我们的发展仍然有不少难题,几重关隘,几多挑战。我们唯有以坚强定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勤奋工作来稳住阵脚,发奋拼搏,靠高质量的创新劳动来破解困局,靠实打实的美丽劳动来取胜报捷。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5月2日,有删改)
6.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7.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充论据,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 )
A.有人想不劳而获,沉迷虚幻世界,等着天上掉馅饼。
B.有人自以为地位尊贵,常常对普通劳动者颐指气使。
C.有人不愿劳动,做“霸道总裁”梦,妄想一夜暴富。
D.有人害怕艰苦劳动,见困难就躺平,遇挫折就摆烂。
8.请分析文章第②—⑥段的论证思路。
初读·积累知识
一、写音形
shè huì pián ɡuō 偻 诀
多音字:chán shàn tiáo diào
形近字: 骛 鹜 渎 赎 椟
二、明词义
(1)断章取义(2)不二法门(3)亵渎(4)并排前进 并排(5)声音嘈杂,使人厌烦(6)言不及义
再读·任务探究
任务一:
活动1:(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活动2: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活动3:不能调换位置。第6段是分析问题“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该敬业”;第7段是解决问题“怎样敬业”。这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活动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任务二:
活动1: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上面两段话证明的论点;启下,引出下文论述的要敬业。
活动2: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任务三:
活动1: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容易与听众交流,产生共鸣。
活动2:“消化面包的机器”意思是“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三读·素养提升
1.(1)驰 骛 dài káng (2)报——抱 练——炼 (3)A。
(4)B 解析:A项,“不二法门”是偏正短语,其余两个是并列短语;C项,“其”指的是“敬业与乐业应相辅相成”;D项,宾语中心词缺乏,应在“工作”后加“业绩”。
2.C 解析:褒贬失当。“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一般用于贬义。
3.B 解析:分类不当,“青铜器、漆木器、玉器”并非“建筑遗迹”。
4.A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什么的对象“劳动”,故第②句可在前。第③句承接②句的“劳动让位于理论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认知”引出“劳动实践”的重要性。紧接着阐述劳动的意义,第①句从反面进行论述。第④句是具体阐述。第⑤句放在最后强调劳动课的意义。
5.C 解析:“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不在其中。
6.劳动是美丽的。
7.B
8.第②—⑥段的论证思路是先正面论述“劳动是美丽”的观点,然后从反面批判社会上“好逸恶劳和轻视劳动者,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是可耻”的观点,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