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讲 函数的图象一、知识梳理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步骤2、图象变换常用结论1.记住几个重要结论(1)函数y=f(x)与y=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2)函数y=f(x)与y=2b-f(2a-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3)若函数y=f(x)对定义域内任意自变量x都满足:f(a+x)=f(a-x),则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2.图象的左、右平移仅仅是相对于x而言,如果x的系数不是1,常需把系数提出来,再进行变换.3.图象的上、下平移仅仅是相对于y而言的,利用“上加下减”进行.二、核心原则 图象的表示方法 (1) 描点法 :适用于已知函数解析式,通过关键点(如零点、极值点)绘制图象。(2) 变换法 :通过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对称(关于x轴、y轴、原点)、伸缩(横向/纵向缩放)等变换,由基本函数(如一次、二次、指数、对数函数)图象生成目标图象。 图象识别要点 (1) 定义域与值域 :确定图象的横向和纵向范围。(2) 单调性 :上升/下降趋势反映函数的增减性。(3) 奇偶性 :对称性(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4) 周期性 :重复性特征(如三角函数)。 解题核心思想 (1) 数形结合 :通过图象分析函数性质(单调性、极值、零点等)。(2) 动态变换 :理解平移、对称、伸缩对解析式的影响。(3) 分段处理 :对分段函数逐段作图并拼接。三、常见题型分类与解题策略 题型1:作函数图象 解题策略 : 步骤 :确定定义域→分析性质(奇偶性、单调性)→选取关键点→描点连线。【例1】已知函数.(1)请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的解集;(2),,求的最大值.【详解】(1)∵,∴.函数图象如右所示:由图可知的解集为.(2)由(1)知,的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且各部分所在直线斜率的最小值为,故当且仅当,时,恒成立,此时有最大值.即的最大值是. 题型2:函数图象识别 解题策略 :(1) 排除法 :根据定义域、奇偶性排除错误选项。(2) 特征点验证 :如f(0)f(0)、f(1)f(1)等特殊值是否匹配。【例2】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详解】由,且定义域为R,所以为奇函数,排除A、B;,排除D.故选:C. 题型3:根据图象选解析式 解题策略 :观察图象特征(如渐近线、周期性、对称性)反向匹配解析式。【例2】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为( ).A. B. C. D.【详解】对于A, 在处无意义,故A错误;对于B:的定义域为,故B错误;对于C:的定义域为,且,则为偶函数,故C错误;对于D,满足图中要求,故D正确.故选:D. 题型4:图象变换 解题策略 :(1) 平移 :(2) 伸缩 :【例3】函数的图象可看作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则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详解】因为,所以,其定义域为,且,所以为偶函数,故排除BC;又时,,当时,,故排除A,故选:D. 题型5: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 解题策略 :建立变量关系式(如路程-时间、面积-边长),分段分析动态过程。【例4】如图所示,动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上沿运动,表示动点由A点出发所经过的路程,表示的面积,则函数的大致图像是( ).A. B.C. D.详解】当时,,是一条过原点的线段;当时,,是一段平行于轴的线段;当时,,图象为一条线段.故选:A. 题型6:利用图象研究性质 解题策略 :(1) 单调性 :观察上升/下降区间。(2) 极值 :图象的峰谷点对应极大/极小值。【例5】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详解】由题图可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故选:C. 题型7:图象解方程/不等式 解题策略 :(1) 零点问题 :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 不等式 :比较函数图象与直线的上下关系。【例6】已知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5 B.6 C.7 D.8【详解】由题意,令,解得或,作出的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直线与图象有3个交点,直线与图象有4个交点,所以原方程有7个解,即函数有7个零点.故选:C. 题型8:图象求参数范围 解题策略 :结合交点个数、切线条件等分析参数临界值。【例7】已知函数,若函数恰有3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详解】若函数恰有3个零点,即函数与的图象有3个交点,,当时,,当时,,函数的图象如下,结合图象可得.故选:A.四、典例欣赏【例8】(多选题)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放置着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该正方形沿x轴滚动(无滑动滚动),点D恰好经过坐标原点,设顶点B(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 ( AC )A.方程f(x)=2在[-3,9]上有三个根B.f(-x)=-f(x)C.f(x)在[6,8]上单调递增D.对任意x∈R,都有f(x+4)=-【详解】当-4≤x≤-2时,B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当-2≤x≤2时,B的轨迹是以(0,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当2≤x≤4时,B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当4≤x≤6时,B的轨迹是以(6,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作出函数f(x)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y=2在[-3,9]上有三个交点,即方程f(x)-2=0在[-3,9]上有三个根,故A正确;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函数y=f(x)是偶函数,故B错误;函数f(x)在[6,8]上单调递增,故C正确;由图知,f(2)=2,f(-2)=2,f(2)≠-,故D错误.故选AC.第12讲 函数的图象一、知识梳理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步骤2、图象变换常用结论1.记住几个重要结论(1)函数y=f(x)与y=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2)函数y=f(x)与y=2b-f(2a-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3)若函数y=f(x)对定义域内任意自变量x都满足:f(a+x)=f(a-x),则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2.图象的左、右平移仅仅是相对于x而言,如果x的系数不是1,常需把系数提出来,再进行变换.3.图象的上、下平移仅仅是相对于y而言的,利用“上加下减”进行.二、核心原则 图象的表示方法 (1) 描点法 :适用于已知函数解析式,通过关键点(如零点、极值点)绘制图象。(2) 变换法 :通过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对称(关于x轴、y轴、原点)、伸缩(横向/纵向缩放)等变换,由基本函数(如一次、二次、指数、对数函数)图象生成目标图象。 图象识别要点 (1) 定义域与值域 :确定图象的横向和纵向范围。(2) 单调性 :上升/下降趋势反映函数的增减性。(3) 奇偶性 :对称性(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4) 周期性 :重复性特征(如三角函数)。 解题核心思想 (1) 数形结合 :通过图象分析函数性质(单调性、极值、零点等)。(2) 动态变换 :理解平移、对称、伸缩对解析式的影响。(3) 分段处理 :对分段函数逐段作图并拼接。三、常见题型分类与解题策略 题型1:作函数图象 解题策略 : 步骤 :确定定义域→分析性质(奇偶性、单调性)→选取关键点→描点连线。【例1】已知函数.(1)请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的解集;(2),,求的最大值. 题型2:函数图象识别 解题策略 :(1) 排除法 :根据定义域、奇偶性排除错误选项。(2) 特征点验证 :如f(0)f(0)、f(1)f(1)等特殊值是否匹配。【例2】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 题型3:根据图象选解析式 解题策略 :观察图象特征(如渐近线、周期性、对称性)反向匹配解析式。【例2】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为( ).A. B. C. D. 题型4:图象变换 解题策略 :(1) 平移 :(2) 伸缩 :【例3】函数的图象可看作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则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 题型5: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 解题策略 :建立变量关系式(如路程-时间、面积-边长),分段分析动态过程。【例4】如图所示,动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上沿运动,表示动点由A点出发所经过的路程,表示的面积,则函数的大致图像是( ).A. B.C. D. 题型6:利用图象研究性质 解题策略 :(1) 单调性 :观察上升/下降区间。(2) 极值 :图象的峰谷点对应极大/极小值。【例5】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题型7:图象解方程/不等式 解题策略 :(1) 零点问题 :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 不等式 :比较函数图象与直线的上下关系。【例6】已知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5 B.6 C.7 D.8 题型8:图象求参数范围 解题策略 :结合交点个数、切线条件等分析参数临界值。【例7】已知函数,若函数恰有3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四、典例欣赏【例8】(多选题)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放置着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该正方形沿x轴滚动(无滑动滚动),点D恰好经过坐标原点,设顶点B(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 ( AC )A.方程f(x)=2在[-3,9]上有三个根B.f(-x)=-f(x)C.f(x)在[6,8]上单调递增D.对任意x∈R,都有f(x+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9 第12讲 函数的图象 - 解析版.docx 09 第12讲 函数的图象-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