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九年级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2.全卷共两道大题,共6页,总分50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纸上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第一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二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如需改动,先在原来的答案上划一横线,然后在旁边空位处重新写。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4.答题卡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可供利用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 劳动最光荣,下列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挖红薯 B. 割稻谷 C. 拔杂草 D. 酿甜酒2. 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A. B. 2Na C. D.3. 火星探测器测得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这种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4. 中国针灸术的“灸”是指“艾灸”,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过程中会闻到特殊的香味,这说明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隔 D.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5. 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智能手机等。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则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A. +1 B. +2 C. +3 D. +46. 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A. NaCl B. C. NaClO D.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气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B.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D.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8.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亮氨酸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 B. 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gC. 亮氨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亮氨酸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9. 夹紧以下装置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装置漏气的是A. B.C. D.10.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一定是此反应的生成物 B. 此反应为化合反应C. 乙一定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 若生成20.5g丙,则需消耗15g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1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制取氧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从C、D、E装置中选用__________装置,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___导管口处通入(4)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收集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按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计算)。【任务二】家庭制取氧气该小组调查得知,某款家用制氧机是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来制取氧气。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制作了便于携带的简易制氧器,如图所示。先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已知: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5)写出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6)加湿仓中水除了有润湿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7)验证加湿仓导出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8)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1中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任务三】工业制取氧气(9)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不同,氮气首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其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发生改变。12. 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对水质检测、水的净化、水的组成进行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实验检测水质【查阅资料】1.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2.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以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初步检测】(1)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该河水的硬度为311.2mg/L,说明该河水属于__________。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__________。任务二:净化水【自来水的净化】河水转化为自来水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2)在自来水净化中,常用明矾作混凝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直饮机净水】自来水送到用户过程中仍可能被污染,因此很多公共场所使用直饮机,其工作原理如图2。(3)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操作。(4)活性炭滤芯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也除去重金属离子。自制简易净水器净水】(5)同学们利用饮料瓶、棉花、纱布、活性炭、细沙、小卵石、吸管等设计了简易净水器。填充材料:①棉花,②活性炭,③细沙,④小卵石。请结合图3,按照由A至D的顺序,对填充材料进行排序__________。任务三:验证水的组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a管中得到的气体可以燃烧,火焰呈__________色。(7)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该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是__________。(8)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13.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2)压力要足够大。(3)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A. 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3)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4)可燃冰__________(填写“是”或“不是”)冰。(5)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会引发哪些严重的环境灾害__________。(6)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7)可燃冰除了作燃料外还有哪些具体用途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8)未来可燃冰将是一种很好的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请你再说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合理即可)。14. 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一)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1)图3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是______,其他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____。(2)若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一点)。(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二) Ⅰ.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燃烧现象为____________。(5)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请补全):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③__________________;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开始终小于。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_____。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实验过程】进行图3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3N2)。【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九年级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2.全卷共两道大题,共6页,总分50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纸上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第一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二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如需改动,先在原来的答案上划一横线,然后在旁边空位处重新写。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4.答题卡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可供利用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11题答案】【答案】(1)(2) ①. E ②. 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3)a (4)(5)(6)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判断氧气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气温度(7)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木条复燃,则为氧气(8)A (9) ①. 沸点 ②. 分子间的间隔【12题答案】【答案】(1) ①. 硬水 ②. 煮沸(2)使水中悬浮物沉降(3)过滤 (4)吸附色素、异味等(5)④③②① (6) ①. 2H2O2H2↑+O2↑ ②. 淡蓝(7) ①. 氢原子、氧原子 ②.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8)氢元素、氧元素【13题答案】【答案】(1)混合物 (2)B(3)能量高、燃烧值大、储量丰富(4)不是 (5)温室效应加剧和大规模海啸(6)(7)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8)太阳能、风能、潮汐能【14题答案】【答案】(1) ①. 氮气##N2 ②. 0.94%(2)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3)红磷燃烧氧气不断消耗,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4) ①. 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5) ①. 红磷熄灭,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②. 氧气不能完全反应(6) ①. B烧杯中产生气泡,A烧杯中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红 ②. 大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