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案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案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2025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第二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时:1课时(45分钟)
课型:新授课
一、科学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建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微观观念
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科学思维:
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本质的思维能力
运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探究实践:
设计并完成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运用数字化实验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
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态度责任: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认识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引力和斥力的平衡)
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分子运动动画、模拟实验软件)
数字化实验设备:温度传感器4套、数据采集器、平板电脑
实验器材:香水瓶2个、红墨水、烧杯8个、冷热水、碘片、酒精灯
分子模型:磁性小球模型套装(10套)
演示教具:铅柱实验装置、注射器、表面张力演示器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第8页-11页内容
分组:4人一组,共10个小组
实验记录本、笔
环境准备:
实验室桌椅分组摆放
多媒体设备调试完毕
实验器材分发到各小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8分钟)
1. 真实体验导入(3分钟)
师:(课前在教室后排喷洒少量香水)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仔细闻一闻,能闻到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老师,有香味!是香水味!
师:香味是怎么传到你们那里的呢?请第一排的同学说说。
生1:是空气传播过来的。
生2:是香水分子跑过来了。
师:很好!那么这些看不见的分子是怎样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神秘的微观世界。
2. 视频激趣(2分钟)
师: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播放花粉在水中的布朗运动视频)。
生:(观看视频,发出惊叹声)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3:小花粉在不停地乱动!
师:这就是布朗运动,它间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 提出问题(3分钟)
师:基于刚才的体验和观察,请大家思考: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分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分享观点。
(二)数字化探究分子运动(18分钟)
1. 温度对分子运动影响的探究(10分钟)
实验准备:
各小组领取:2个烧杯、温度传感器、红墨水、滴管、冷热水
师生活动:
师:现在请各小组同时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水温,观察扩散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生4:老师,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好快!
生5:冷水中的扩散很慢。
师:请记录温度数据和扩散完成时间。
数字化数据分析:
师:现在打开模拟软件,输入你们的实验数据。
(学生操作软件,生成温度-扩散速度关系图)
师:从图表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6: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师:很好!这就是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深度对话:
师:为什么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速度?
生7:因为温度高,分子获得更多能量,运动就更剧烈。
师:非常棒!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重要观点。
2. 扩散现象的数字化观察(8分钟)
模拟实验:
师:现在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观察气体扩散现象。
(播放不同气体扩散的模拟动画)
师:观察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有什么差异?
生8:轻的气体扩散得快!
师:为什么?
生9:因为质量小的分子运动更快。
实验验证:
师:现在请闻一闻香水(前排同学先闻到),记录闻到香味的时间。
(学生记录时间,分析扩散速度)
(三)探究分子间作用力(12分钟)
1. 数字化模拟分子间作用力(6分钟)
模拟演示:
师:(播放分子间作用力模拟动画)请大家注意观察分子间距离变化时,作用力如何变化?
生10:距离很近时,是斥力;距离稍远时,是引力!
师:很好!这就是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实验验证:
师:现在我们用铅柱实验来验证分子间引力。
(教师演示铅柱压合后难以拉开的实验)
生11:(惊讶)好神奇!像粘在一起了一样!
师:这就是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
2. 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6分钟)
小组探究:
师:请各小组用磁性小球模型模拟分子间作用力。
(学生分组操作模型,体验不同距离下的作用力变化)
师: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会发生什么?
生12:引力和斥力相等,达到平衡!
师:正确!这就是为什么固体能保持一定形状。
生活实例分析:
师:为什么压缩固体很困难?
生13:因为分子间距离小,斥力很大!
师:为什么液体有表面张力?
生14:因为表面分子受到向内的引力!
(四)解释生活现象,提升应用能力(10分钟)
1. 案例分析(5分钟)
师生对话:
师:为什么湿衣服会变干?
生15: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了!
师:正确!这就是汽化现象。
师:为什么夏天轮胎气压不能太高?
生16:温度高,分子运动快,碰撞更剧烈,气压变大!
师:很好!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微观解释。
2. 小组探究竞赛(5分钟)
任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3个生活现象
冰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香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糖在热水中为什么溶解更快?
竞赛规则:
每组选择1个现象解释
3分钟讨论时间
每组1分钟陈述时间
评选最佳解释小组
教师指导: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7分钟)
1. 知识梳理(3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请同学们一起说:
生:(齐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师:我们还通过数字化实验发现了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以及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2. 科技与社会(2分钟)
师: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重要应用?
生17:纳米技术!
生18:新材料研发!
生19:药物设计!
师:是的,这个理论推动了很多技术的发展,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芯片,就运用了纳米技术。
3. 布置作业(2分钟)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教材练习题1-3题
实践题(大部分):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分子运动现象
拓展题(学有余力):查阅资料,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如何观察分子
预习要求:预习下一节"内能"的概念,思考内能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很小(10 m)
数量极大(10 /滴)
二、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实验验证)
布朗运动(间接证明)
温度↑ → 运动速度↑(数字化实验)
三、分子间作用力
引力:保持形态(铅柱实验)
斥力:难压缩(注射器实验)
平衡距离r (模型演示)
应用实例:
汽化现象
热胀冷缩
表面张力
科技联系:纳米技术、新材料研发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字化实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直观理解
师生对话促进了深度思考,培养了科学思维
生活化案例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分组探究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待改进之处:
实验时间需要更精确控制
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需要加强
可增加更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
后续优化:
开发更多数字化实验资源
建立分子运动现象案例库
设计分层探究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本教案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数字化手段和深度师生对话,将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注重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体现了"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