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对由于衣服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A.把耳朵捂上 B.增加水量
C.把衣物放平整 D.紧闭门窗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3.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如图所示是鼓手击鼓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通过声音的音色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D.人们跟着鼓声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5.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关于超声波利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查看零件内部结构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6.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队利用国产导航仪与北斗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来确定自身所在的位置.导航仪与北斗卫星之间传输的信号属于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可见光
二、多选题
7.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三、填空题
8.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   (填“高于”或“低于”)20 000 Hz的声音。
9.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   ,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10.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如图所示,播放音乐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从音乐声中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11.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火箭速度达到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运动;
(2)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的,相对于地球是   的;
(3)如果火星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在地球上   (选填“能”或者“不能”)收到信号,原因是   。
12.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某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设当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   ;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   。
13.在学习了有关声波传播的知识后,小华尝试用此解释一些身边的现象。最近,学习压力有点大,小华常会在洗漱的时候哼唱几句《战马》来激励自己,此时不但心情开朗了,还发现自己的歌声变好听了,带有混音效果。对于歌声变好听这一现象,小华分析后给出的解释是:
(1)浴室的墙壁贴着坚硬的瓷砖,表面平整光滑,容易   声波(选填“吸收”或“反射”);反射的声波与原声叠加,可以   原声(选填“增强”或“减弱”),使声音听起来更浑厚;
(2)浴室空间比较小,反射的声波与原声传入耳朵的时间间隔很短,小于0.1秒。所以,耳朵   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选填“能”或“不能”),使声音听起来更加绵长。
四、综合题
14.把频率为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1)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备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图中的   ;
(2)图甲中频率为256Hz的声波通过设备减小了响度后,再输入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大致的波形   。
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顺利穿越日本冲绳岛南端的宫古海峡,中国科学船“向阳红03号”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问: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你猜想最好用什么声波?请再举两个应用到这种声波的例子.
(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16.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 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预测灾害事件。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
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4Hz~8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也可以用以摧毁特定目标。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不属于次声波的特点的是   
A.频率高 B.传播远 C.能够绕过障碍物 D.穿透力强
(2)次声波频率范围一般在   。
(3)在海水中,能够传播的更远的是   
A.无线电波 B.光波 C.可闻声波 D.次声波
(4)可以利用次声波监测   (写出一种即可)。
(5)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五、双选题
17.某一物体由B点向A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从B点出发时,A点向该物体方向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与物体相遇后被反射回A点,一段时间后物体也到达A点。超声波和物体的时间路程关系如图,图中t2= nt1,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0,由图可知(  )
A.物体的速度为
B.物体的速度为
C.能够利用超声波测速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D.能用t1、t2、n、v0写出A点接受到超声波返回信号时,物体距A点距离的表达式
六、计算题
18.小明和小芳同学相互配合,想要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明在甲山顶大喊一声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在乙山顶的小芳同学听到声音后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等小芳反应过来后大喊一声同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小明听到小芳的声音后也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小明的秒表计时t1=11s,小芳的秒表计时t2=1s,两山顶之间的距离s山=1750m。
(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1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米?
(2)实际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19.如图所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中国陕西境内一条连接西安市与商洛市的穿山隧道,位于秦岭终南山,为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组成部分,隧道全长约18km,路面为双洞四车道、单向两车道,设计速度80km/h。
(1)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驾车通过隧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需要鸣笛,若一辆大巴车在进入隧道前某一位置鸣笛,并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4s后听到了回声,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
①4s的时间声音传播了多少米?
②4s的时间大巴车运动了多少米?
③大巴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有多少米?
七、实验探究题
2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于是他决定与同学们一起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选用如图所示材料进行实验,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填材料序号)。
(2)若他们选择 和 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关系。
(3)除上述探究外还可以选择   (填材料序号),进行的研究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关系。
(4)他们能否选择 和 进行研究,答   ;理由是   。
八、科普阅读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 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会产生声波,在 3 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 到 2×105Hz 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
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 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 1000 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 因为雪花中含有 3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而发声,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C
8.【答案】超声波;高于
9.【答案】反复弹开;不同;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放大
10.【答案】分贝;能量;音色
11.【答案】变速;静止;运动;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2.【答案】680;640
13.【答案】(1)反射;增强
(2)不能
14.【答案】C;
15.【答案】(1)解:利用的是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应用: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诊断仪等
(2)解:月亮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3)解:因为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所以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海底障碍物的时间:
t= ×0.6s=0.3s,
由v= 得海底障碍物到船的距离:
s=vt=1530m/s×0.3s=459m
16.【答案】(1)A
(2)低于20Hz
(3)D
(4)自然灾害或核爆炸
(5)4Hz-8Hz
17.【答案】B,D
18.【答案】(1)340m;(2)350m/s
19.【答案】(1)0.225h
(2)①1360m,②80m,③720m
20.【答案】(1) 和
(2)粗细
(3) 、 ;材料
(4)不能;虽然材料不同,但长度也不同,无法比较
21.【答案】(1)高于20000Hz;超声波
(2)A
(3)是
(4)振动;海水
(5)C、B、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