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 2 课,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关键事件。教材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核心,串联起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历史逻辑,即从《天津条约》到《北京条约》签订,从火烧圆明园的文化浩劫到俄国对北方领土的鲸吞,完整呈现了 19 世纪中期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过程。本课上承鸦片战争的影响,下启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在单元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先前学过鸦片战争,对列强侵华的基本模式有初步了解,即武力侵略、签署不平等条约,但对 “战争延续性”“侵略本质” 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层原因的分析能力。他们对图片、视频等直观史料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表格等方式辅助理解复杂概念。他们对文物流失、领土丧失等史实易产生情感共鸣,可借此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侵略史实,初步养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初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相关史实的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火烧圆明园与俄国侵占北方领土的史实。
五、教学难点 理解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时空定位法、对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地图研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宣传图、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文物图片,提问:“剧中‘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何要逃离大英博物馆?这与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让我们今天一同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通过热门文化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将历史与现实连接引出课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爆发原因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和数据统计图,然而从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题? 【引导】出示三则材料,引导同学史料分析,你认为造成英国商品难以畅销的原因有哪些? 【引导】出示漫画和对话材料,反而英国人却认为……?所以他们提出了什么不合理要求?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回答】打开中国市场 【回答】英国对华贸易增长趋势不明显,仍存在滞销。 【回答】①自然经济的抵制(根本原因)。②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生活习惯。③赔款加剧了人民的贫困,购买力低。 【回答】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回答】修约遭到拒绝 【回答】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通过数据对比与史料分析,培养史料实证能力,从经济层面理解战争根源,渗透唯物史观。
(二)借口 【过渡】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引导】出示两则图文材料,请学生自主研读材料,知道“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了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回答】直接原因(导火线): “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阅读课件中关于事件经过的描述,思考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过程 【引导】出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学生一同梳理 1856—1858 年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争过程。 【回答】1856年10月至1858年6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俄、美假意“调停”,跟随北上→清政府被 通过研读地图,归纳战争过程,培养时空定位素养
【引导】出示条约签订情景图片和表格,布置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9,完成《天津条约》相关内容的表格。 【提问】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 迫与签订《天津条约》 【回答】时间:1858年;签约国家:俄、美、英、法;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英法两国获得巨额赔款。 【回答】《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以“洋药”进口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通过填写表格,知道《天津条约》的相关内容。
环节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
(一)过程 【引导】出示地图,请学生梳理战争的第二阶段,指明英法两国的侵略路线。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抢劫”。位于北京西北郊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中外闻名的圆明园,经过疯狂掠夺和三天三夜大火后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空前浩劫。讲授后出示相关视频片段和文字记载。 【提问】提问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以谁的失败告终?结果如何? 【回答】1859年6月—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出逃、奕近留守。英法两国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 认真听讲,观看视频,讨论感悟。 【回答】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通过视觉与文字史料,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家国情怀,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二)《北京条约》 【引导】出示条约签订情景图片和表格,布置学习任务:阅读课本,完成《北京条约》相关内容的表格,并合作探究条约的影响有哪些? 【回答】①清政府承认 《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侵略实力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此后强租新界做准备。④赔款额大幅增加: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通过表格,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直观理解 “半殖民地化加深” 的表现。
环节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一)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和地图,请学生阅读材料,说一说俄国通过哪些条约,侵占中国的哪些领土? 【提问】俄国一共攻占我国多少平方千米的领土? 【讲授】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领土面积总和! 【回答】①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②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领土44万多平方千米③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领土40多万平方千米④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回答】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通过地图与数据,强化空间认知与量化分析能力,揭露列强侵略的多样性(军事、领土、边疆渗透)。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对比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得出历史结论,进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回答】结合教材回答条约内容得出结论:丧失更多领土主权。加重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回答】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引导】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合作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引导】出示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形势图和两次鸦片战争对比表格,请学生小组交流,对比两次战争,得出历史结论。 出示图文,知识拓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边疆危机的加剧。 【回答】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知道英、俄争夺西藏和葡萄牙占据澳门的历史史实。 通过对比总结,培养归纳能力,深化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演变的理解。
(三)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列强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并割占大片领土。俄国趁机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也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后续救亡图存运动兴起。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培育家国情怀。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短剧导入与史料实证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地图与表格突破 “半殖民地化加深” 难点,家国情怀渗透自然。但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 “自然经济抵制” 等抽象概念理解困难,需增加生活案例类比。俄国侵占领土环节若加入角色扮演或领土对比图,能增强直观认知。此外,课后作业可设计 “文物追索” 调研,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史料分析与问题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