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学习目标物理观念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等相关器材获取、记录实验数据。科学思维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有所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认识。掌握估测长度的方法。难点重点学习目标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2.密切联系实际,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新课导入观察图片,思考并描述这个图形。弗雷泽螺旋新课导入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作标准,测量同一块布的长度。瘦的说10围,而胖的说只有7围,两人争执不下。提问:这该如何评判呢?让他们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测量。新课导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数字,都有长度单位。知识讲解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活动一:目测:①图甲中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比较长?②图乙、丙中两根线段分别一样长吗?活动二: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图片中的线段长度。甲丙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眼睛也会骗自己,单凭感觉并不可靠。1.测量标准的引入乙知识讲解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活动三:用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测量的结果。①为什么我们手测的结果不相同呢?②如何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值呢?我们进行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首先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因此,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知识讲解①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②1 cm=10 mm;1 dm=10 cm;1 m=10 dm; 1 km=1000 m2.长度的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 些 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知识讲解新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 μm=10-6 m ; 1 nm=10-9 m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①教材里还有哪些新单位,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知识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知识讲解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随讲随练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一元硬币的厚度是2 。mdmcmmm知识讲解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1)2.5×105 nm= cm= m= km。(2)5.23×105 km= dm= μm= nm。随讲随练2.5×10-22.5×10-42.5×10-75.23×1095.23×10145.23×10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知识讲解小资料: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经过 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 m。阅读“小资料”,了解“1 m”的准确规定。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知识讲解1.测量工具的选取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常用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知识讲解想一想相同之处:都标有单位、刻度等;不同之处:长度不同、形状不同、能测量的最大长度不同等。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尺,观察讨论它们与展示的几种测量工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知识讲解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要求,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知识讲解2.认识和使用刻度尺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明确刻度尺的① 单位,②零刻度线的位置,③量程(测量范围),④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知识讲解请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思考以下问题: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① 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分度值是多大?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② 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③ 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知识讲解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观: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分度值:8 cm1 mm知识讲解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知识讲解合作探究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注意区分大小格。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知识讲解读:读数时既要读出准确值,还要读出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和单位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标明单位。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知识讲解想一想(1)假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还可以使用吗?(2)如果刻度尺太厚,怎么测量更准确?(1)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时,将刻度尺上的某整数刻度当做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读数时将所读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即为测量值;(2)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知识讲解易错提醒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 cm和1.2 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知识讲解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阅读教材小资料“一些长度或距离”。课堂小结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单位:km、m、dm、cm、mm、μm、nm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刻度尺的使用:选、观、放、看、读、记随堂检测1.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DA.1 cm、5.50 cmB.1 cm、8.30 cmC.1 mm、8.30 cmD.1 mm、2.80 cm随堂检测2.琵琶是我国四大传统乐器之一,如图所示,琵琶的长度约为( )CA.200 mmB.150 dmC.100 cmD. 2 m(共29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学习目标物理观念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4.会进行长度的特殊测量。科学思维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时间有所了解,继而对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的、科学的认识。2.会根据生活经验或身体上的时间(如脉搏等)估测时间。3.会运用平移、化曲为直等思想对特殊的物体、线形进行测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重点重点学习目标科学探究通过实例,正确使用计时工具(如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密切联系实际,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新课导入生活中常见的计时工具智能手表 石英钟 机械秒表新课导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生天际之间,若白驹过隙。……欣赏下列描述时间的诗词。新课导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长短论成绩,这就要进行时间测量。思考:时间的测量都用到哪些工具呢?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呢?知识讲解小活动:冥想1分钟。思考并描述自己确定1分钟的方法。1.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的单位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时间?知识讲解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秒表。手表 石英钟 电子秒表 机械秒表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天、月、年等。1 h=60 min;1 min=60 s;1 年=12个月。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其他单位:毫秒(ms)、微秒(μs)等。换算:1 s=103 ms=106 μm随讲随练A.20次 B.40次C.70次 D.140次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C知识讲解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现代计时仪器石英钟 机械秒表 智能手表 手机秒表 铯原子钟体育比赛中,裁判员使用的高级计时器秒表、智能手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知识讲解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思考交流石英钟分度值是1 s,机械停表分度值是0.1 s。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观察机械停表的构造启动/停止/回零按钮分针小表盘秒针大表盘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合作探究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调零;按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停止计时时,再按一下停止按钮;读数;为方便下一次计时,按回零按钮。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想一想①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按整数读);②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 s读数,若超过,则大 表盘按照31~60 s读数。机械停表如何读数?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读数=大表盘示数+小表盘示数知识讲解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活动探究课代表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分小组操作练习。活动:连续击掌10次,同学们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随讲随练275.2知识讲解活动探究活动:请三位同学迅速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记录数据。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分析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理解“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知识讲解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小组讨论:怎样减小误差?想一想误差等于错误吗?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小。知识讲解想一想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或读数粗心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误差,而是错误,都可以避免。反思在我们的测量过程中,哪些是可以避免的错误?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地减小。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知识讲解想一想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累积测量法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够厚吗?知识讲解活动探究活动: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知识讲解想一想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测量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三角尺垂直于直尺)。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实操演练活动:分组测量圆锥体的高度。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想一想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测量要点: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课堂小结时间时间的测量误差单位:s、min、h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测量工具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辨析课堂小结累积法长度的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三角尺直尺配合法随堂检测1.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min___s。82随堂检测2.小明利用分度值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m。2.36随堂检测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课件.pptx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