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岭南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都市公共建筑》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新岭南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都市公共建筑》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024新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第二单元第6课
《都市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体现。
公共建筑指的是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空间的建筑物。
什么是公共建筑?
建筑类别: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知识卡
认识常见的公共建筑
Buildings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都市公共建筑?
国家体育场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以其独特的钢结构编织外观闻名于世。2022年,它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场馆,续写着它的传奇故事。“鸟巢”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它见证了
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建
筑事业发展与崛起。
中国 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家体育场
探究分析国家体育场
1、探究国家体育场的内部机构和功能区;
2、绘制建筑的内部结构图;
3、分析建筑的功能、外观、地理位置和城市文化。
鸟巢的钢结构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外形。这些钢梁和柱子以随机但平衡的方式布置,模仿了鸟巢稳固的建造方式。内部结构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美学,还融入了环保、人文和科技元素。
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内部结构
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功能布局
国家体育场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考虑了观众体验、运动员需求、媒体工作、商业服务、无障碍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些功能区域划分旨在创造一个综合性、高效率、人性化的体育场馆,不仅满足赛事期间的需求,也考虑了赛后的多功能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外形特点
“鸟巢”的外部结构主要由复杂的钢结构网格构成,这些钢梁和柱子以随机但平衡的方式布置,形成了类似树枝编织的鸟巢状外观。空间整体呈马鞍椭圆形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轮廓,体育场结构间空隙被透光的膜填充,既能防水,也能使自然光线进入体育场内部。
国家体育场地理位置
国家体育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与“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重要设施相邻,形成了北京新的文化体育中心。
它紧邻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便于观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加活动。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其建筑外观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
国家体育场文化内涵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在体育赛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城市文化、社会效应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它是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国际交往的平台、文化传承的载体、科技与环保的展示、奥运精神的传播者、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等方面。
国家体育场
完成探究报告
我们身边的公共建筑
园洲镇文化馆
我们身边的公共建筑
下南村陈屋祠堂
马嘶村陈屋祠堂
我们身边的公共建筑
上村村“忠恕堂”祠堂
我们身边的公共建筑
桔龙村水塔
东江粮仓
20世纪50年代,惠州一共兴建了1038座粮仓。其中,"东江粮仓"位于博罗县园洲镇下南村沿江路,这里有8座苏联式的圆筒粮仓、9座平方仓,还有园洲旧政府旧址、园洲镇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纺织厂旧址。 这8座圆筒粮仓建于1958年,采用红砖墙面和圆拱形灰瓦屋顶,整体呈碉楼堡垒状。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惠州市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东江粮仓”在2000年左右已闲置,一度成为摆放垃圾的场地。2023年3月园洲政府推行“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将保留的园洲旧政府旧址、粮仓旧址、第一家毛织厂旧址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以“三东文化”(东纵、东江、东坡)为出发点,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活美学街区。
城市公共建筑调研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研究方法,完成对“东江粮仓”的调研报告。
探究东江粮仓的空间报告 所在位置
外形特点
内部结构
空间布局
空间功能
探究东江粮仓的空间报告 所在位置 园洲镇园洲社区
外形特点 碉楼堡垒状
红砖灰泥墙面
红瓦圆拱形屋顶
内部结构 苏联式圆筒形
空间布局 宽敞开阔
空间功能 过去:储存粮食
现在:艺术展览馆
苏联式圆筒粮仓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苏联的立筒仓技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援助,其中就包括粮食储存技术的援助 。
东江粮仓建筑的设计灵感
建筑的表现形式
建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风格、材料、结构和设计语言来体现。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同的表现形式。
模型制作
可以使用纸板、PVC板材、木材等制作,也可以收集可再生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参考视频:纸板模型制作步骤
素材来自手工博主-纸能如此-
手绘创作
建筑的手绘方式十分丰富,比如速写、水彩、素描、油画等,不同的形式能表现不同的感受。
知识总结
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学习它们有助于了解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公共建筑也是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公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总之,学习公共城市建筑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以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活动
一、运用这节课学习到的建筑的表现形式尝试手工制作或者手绘我们身边的公共建筑
二、创意打卡:带着你的作品和你所表现的公共建筑合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