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友谊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友谊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6.1友谊的真谛 课时安排 1课时
核心素养 目标 1.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2.健全人格:正确看待友谊中的竞争,培育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会友爱互助,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教材解析 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怎样正确对待友谊,阐释了友谊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在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学校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怎样正确对待友谊,帮助学生明白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使学生加深对于友谊的理解,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逐渐成长的时候,这个阶段的他们非常渴望与同龄人友好相处,渴望与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也需要在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以及认知能力的受限,青春期的学生在交友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惑,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恰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积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了解友谊,可以解开自己关于交友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真正的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建立真挚的友谊。
教法学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重点 友谊的真谛(特质)
难点 友谊的真谛(特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海产姐妹孙颖莎和王曼昱——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2.提问,引出课题:孙颖莎和王曼昱在双打夺冠时配合默契,单打对决也全力拼搏,她们这种亦敌亦友、相互成就的关系,藏着友谊怎样的真谛?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的真谛》探寻答案。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2025年最新体育热点人物,快速抓住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分析友谊特质埋下伏笔。
新课新授 一、初识——志同为朋 1.展示材料:详细呈现 2013 年 “稻香杯” 孙颖莎与王曼昱初遇场景(王曼昱 3:2 胜孙颖莎,孙颖莎主动交流得失,王曼昱真诚分享思路)。 2.组织活动:“介绍我的好朋友”—— 让学生回答问题(好朋友姓名、性格、相识年数、初遇场景、成为朋友的原因),并在小组内分享,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的友谊是如何建立的”。 归纳:友谊是如何建立的? 二、同行——苦乐与共 1.开展 “真心话拷问” 活动:
设计两组问题:①“朋友做的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你和好朋友相识相知的故事”;②“朋友做的让你最愤怒的一件事”“朋友身上吸引你的特质”;
让学生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分享,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坦诚表达情绪(如感动、委屈、愤怒)。
2. 提问:“从同学们的故事分享中,说说友谊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 归纳:友谊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 三、相守——心灵相遇 1.播放视频:《最好的海产姐妹 —— 孙颖莎王曼昱怨种闺蜜》 提问:视频中孙颖莎与王曼昱的互动,体现了友谊怎样的特点? 小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随机采访学生:请你分享一下你结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会因为朋友的家庭背景、成绩而区别对待吗?” 展示案例:李白与杜甫 “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组织学生开展友谊故事会,分享人物故事: 小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组织辩论赛:围绕 “真正的友谊应该为之付出一切” 展开辩论 呈现情境:“朋友向你借颜料,你爽快答应;你请朋友讲题,朋友却以‘要考试’拒绝,你心里不是滋味”; 组织学生讨论:①你觉得“小黑”此刻的心里是什么滋味?②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③你的心理感受如何,你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 小结: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归纳:友谊的真谛(特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积极参与活动分享。 参与 “真心话拷问”,抽取问题并坦诚分享。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分小组进行辩论赛。 小组讨论并进行分享。 以孙颖莎与王曼昱初遇的故事为素材,用学生熟知的体育明星友谊开篇,易引发共鸣,让“友谊建立” 的探讨有具体依托,避免空洞说教。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将明星友谊案例与个人生活联结,实现 “从案例认知到生活实践” 的迁移。 通过“真心话拷问”,让学生分享友谊里的感动、愤怒,激活真实情绪体验,理解友谊体验有甜有苦,构建对 “友谊体验” 的全面认知。 通过孙颖莎与王曼昱的互动、学生分享、历史故事,让学生感知友谊 “亲密” 特质,丰富认知。 用辩论赛、情境讨论,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友谊的付出与平等,掌握真谛。培养理性看待友谊的态度,落实核心素养。
课后实践作业 布置作业:(二选一) 完成作业。 通过记录友谊小事或完成行动任务,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友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里,实现 “学” 与 “用” 的衔接。 “二选一” 的作业形式,尊重学生不同喜好,激发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深化对友谊的理解。
课堂小结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