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粤教版:17、18世纪欧洲绘画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粤教版:17、18世纪欧洲绘画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伦勃朗《夜巡》
此画本来是描写白天的行动,因为不断受到烟熏和先后涂上去的许多层亮油变成黄褐色而被误认为画的是夜景,而被称为“夜巡”。
思考:强烈的光线对这幅画起到什么作用?
思考:强烈的光线对这幅画起到什么作用?
伦勃朗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
17-18世纪
欧洲绘画
目录
CONTENT
01
巴洛克
02
荷兰市民绘画
03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01
巴洛克
畸形/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本意是“有瑕疵的/畸形珍珠”,后来引申为形容“不符常规的事物“,形容浮夸的风格。
巴洛克 >>
barocco >>
堕落的艺术? >>
与反宗教改革有关
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积财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有激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
为什么会出现巴洛克风格?
炫富、讨好、享乐
巴洛克艺术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主要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
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而是以高低变化的不平衡进行表现。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动人心魄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的推动者:
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路易十四)
假发、丝袜、高跟鞋——“不一般”的贵族气质
《卢浮宫》
《凡尔赛宫》
法国 巴黎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
二、荷兰市民绘画:其绘画摆脱了贵族和教会的控制,主要服务于市民阶层,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画为主;
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
17、18世纪美术概述
强烈的明暗对比
表现空间感:
《以马午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
意大利
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
17世纪推开“现实主义”大门的人
现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明暗对照法
(酒窖光线)
明暗对照法
聚光灯直射
明暗对照法
聚光灯直射
纯色深色背景
明暗对照法
聚光灯直射
纯色深色背景
精准描绘的阴影
强调画面氛围
突出戏剧性主题
追求真实性,画的水果上甚至有腐烂、霉点和虫蛀。水果。
对现实事物不加任何美化
、粉饰
他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认任何既定的法则,其艺术旨在描写亲眼所见的真实,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忠实于模仿自然,他喜欢描绘自己实实在在看到的、自然的物象,不加修饰地反映现实生活。
1 强调戏剧效果
2 打破平静与和谐,突出强烈的运动感
3 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
4 豪华,强调光线、空间,使画面产生如舞台布景的效果。
巴洛克艺术特点
02
市民绘画
思考:
维米尔为什么要画一个工作中的厨房女仆呢?这只是一幅日常景象吗?还是其中蕴含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呢?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挽起的袖子露出两条结实的手臂,正捧着罐子倒牛奶。画中看不到罐中的牛奶,只看到缓缓流淌出的细流,除此流动之外,似乎一切都完全靜止了。这是一种超越感官的宁静、满足、专注与生命之美——仪式感便悠然而生。
清晨,淡淡的阳光洒进木格窗,斜斜地照在屋角的墙壁上。窗边的桌子旁,一个身形健硕的女仆正在准备早餐。她戴着白色亚麻头巾,微微侧着脸,面部隐没在半明半暗的阴影之中,神情平静而专注。
女仆背后的墙上高挂着藤条编织的面包篮(防鼠),下面的铜桶叫做马克特默,有一个环形把手,外出购食材时挂在肩膀上。注重细节的画家还描绘了窗子上一格破损的玻璃,破损处透过的光线也有差别。
为了方便劳作,女仆把围裙的一角绾起,围裙下是红色的罩裙。黄衣、蓝围裙、红罩裙,这幅画用一个人就集齐了红黄蓝三大原色,画家这等用色真可谓绝顶的功夫!
思考:
画中真实的桌子长啥样?
三个角度(用3D效果还原这幅画的空间效果)
研究维米尔的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对画中桌子的异常透视结构。直到最近才了解了它的真实构造。这张桌子实际上是荷兰 17 世纪的门腿桌,打开时是一个八角形的桌面。
审美
判断
试从作品题材、风格流派、特点比较《以马忤斯的晚餐》与《倒牛奶的女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作品名称 以马忤斯的晚餐 倒牛奶的女仆
题 材
风格流派
风格特点
作品名称 以马忤斯的晚餐 倒牛奶的女仆
题 材 圣经故事(宗教) 市民生活(平凡、朴素)
风格流派
风格特点
作品名称 以马忤斯的晚餐 倒牛奶的女仆
题 材 圣经故事(宗教) 市民生活(平凡、朴素)
风格流派 巴洛克风格 荷兰画派
风格特点
作品名称 以马忤斯的晚餐 倒牛奶的女仆
题 材 圣经故事(宗教) 市民生活(平凡、朴素)
风格流派 巴洛克风格 荷兰画派
风格特点 1.强调豪华和气派,通过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豪华感。 2.追求动态和变化,认为运动是艺术的灵魂,常通过椭圆形空间和穿插的曲面来创造动态效果。 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作品通常关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如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景色等,展现出生动写实和朴实亲切的风格。
03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版本一
(Et in Arcadia ego)
1630-1632年,画布油画
101cm × 82cm
普桑格外重视理性思考,强调素描的重要。他的画面具有古典式的严谨、明确、和谐的构图形式,及规范准确的结构和明暗关系。
他以古典时期的艺术为典范,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他不想描绘现实,认为现实是丑恶的。
他强调朴素、庄重,提倡永恒、和谐与理性的艺术,为古典主义艺术奠定了原则。
法国--普桑
《阿卡迪亚的牧人》
作品题材和形式上以古典时期的艺术为典范,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强调理性、形式的表现,抑制个人情感表达,绘画上追求均衡的构图和规范准确的结构和明暗关系。
古典主义
17世纪的法国提倡的是古典艺术。
边看边 思考:
新古典主义,
新在哪?
所谓“新古典主义” ,对于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或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表现的都是与资产阶级大革命相关的题材。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歌颂革命的热情和美德,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the oath of the horatii
雅克·路易·大卫
(达维特)
1784年
布面油画 330×425cm
法国巴黎罗浮宫
背景:
《荷拉斯兄弟的宣言》所描绘的题材取材于古罗马的一个传说:在建立共和制的过程中,罗马城邦和伊特鲁里亚的阿尔贝城邦发生了战争,两个城邦打了好多年都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双方决定各选派三名勇士进行决斗,哪一方胜利了,就有权得到对方的城邦。罗马城这一方选中了荷拉斯三兄弟,阿尔贝城推举了居里亚斯三兄弟。这是一个不幸的结果,因为这两个家族虽然属于不同的城邦,但私下里却有很深的联姻关系。荷拉斯兄弟中的老大娶了居里亚斯兄弟的姐姐,而居里亚斯兄弟中老三又是荷加斯兄弟的妹妹的未婚夫。所以不管哪一方获胜,他们都会失去自己的亲人。在双方的对阵中,只有荷拉斯兄弟中的一个人活了下来,可是他又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妹妹,因为他的妹妹向法庭控告说,这个幸存下来的哥哥是谋杀她未婚夫的凶手。悲痛不已的老父亲恳请国王看在荷拉斯兄弟们浴血奋战的份儿上宽恕自己的儿子,国王经过再三考虑后终于同意了。这部诗剧又一次把人们引回到古罗马的崇高世界中。画中明确表达出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含义。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以老荷拉斯为中心,人物表情、动作激昂,突出了坚定的、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背景以罗马式的拱门表现庄严感,烘托了人物形象。画面色彩庄重典雅,和谐统一,烘托出画面悲壮的情绪情感。人物造型、比例准确,人物面部表情和心理刻画得细腻而生动。画面采用对比手法,男子的刚毅和女性的孱弱对比鲜明,通过对比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悲剧性的氛围。表现出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主题思想。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以老荷拉斯为中心,人物表情、动作激昂,突出了坚定的、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背景以罗马式的拱门表现庄严感,烘托了人物形象。画面色彩庄重典雅,和谐统一,烘托出画面悲壮的情绪情感。人物造型、比例准确,人物面部表情和心理刻画得细腻而生动。画面采用对比手法,男子的刚毅和女性的孱弱对比鲜明,通过对比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悲剧性的氛围。表现出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主题思想。
以老荷拉斯为中心
以老荷拉斯为中心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以老荷加斯为中心,人物表情、动作激昂,突出了坚定的、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背景以罗马式的拱门表现庄严感,烘托了人物形象。画面色彩庄重典雅,和谐统一,烘托出画面悲壮的情绪情感。人物造型、比例准确,人物面部表情和心理刻画得细腻而生动。画面采用对比手法,男子的刚毅和女性的孱弱对比鲜明,通过对比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悲剧性的氛围。表现出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主题思想。




当母亲、妻子、姐妹陷入痛苦时,荷拉斯兄弟毅然走上战场。
在法国大革命前期,整个法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法王路易十三为了振奋人心的需要,便委托了大卫,他的主题是为了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马拉之死》
法国
大卫
布上油画
纵162×横125厘米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描述:画面上的马拉躺在浴盆中,露出了上半身,他侧垂着头,右手还握着笔,左手拿着字条。
左手拿着刺客留下的字条,上书致公民马拉的言词。浴盆边的木箱上压着一张字条上写着:“请将这份钱转交给一位有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已为革命牺牲了。”所有这些细节好像表明马拉并没有死,还在工作,只不过太疲劳暂时休息片刻。在这里,画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位已经死去但仍永远活着的英雄 。
木箱下方是两行字,第一行写着:这是马拉,第二行字是画家的名字,大卫。
分析: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肖像画构图庄重、严谨,意境崇高,造型单纯而鲜明,用笔深沉而有力度,人物形象突现在单一背景上,犹如一尊浮雕。为使马拉的形象具有英雄气质,画家采用庄严的古代墓碑形式,使画面沉浸在肃穆、深沉的哀悼气氛中。
解释: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学博士,法国大革命时成为职业革命家。1793年7月13日,他在家里的浴盆中被保皇分子所刺。
此画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画家成功地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真实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新古典主义
思想观念上重视理性和理智,反对个性和奇特。
艺术上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提倡典雅。
艺术形式上讲究完整的构图和完美的造型,追求理想美,提倡崇高、庄重、优雅,反对轻佻和虚饰。
表现的是与资产阶级大革命相关的题材。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歌颂革命的热情和美德,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THANK YOU
over
分小组:利用身边的道具选取本节课中的任意作品进行模仿,注意对作品
的典型特征的表达。
(如卡拉瓦乔作品的酒窖光线风格、巴洛克华丽的色彩或动势)
注意事项 :以照片或者视频形式呈现,下节课进行分享。
课后作业
归纳
文化
理解
教会的权威
皇室的荣耀
贵族的浮华
市民生活的礼赞
理性的光芒
17、18世纪的美术
归纳
总 结
17、18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革做了准备。由于欧洲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风格与题材也多有不同。一些艺术家将眼光放到现实生活与真实事件中,绘画内容得到极大丰富,而伦勃朗、维米尔等人对色彩和光的运用,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带来了启迪。
文化
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