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粤教版第四单元《格尔尼卡》——毕加索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粤教版第四单元《格尔尼卡》——毕加索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格尔尼卡》
——毕加索
第四单元第十八课
目录
作品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立体主义大师
——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毕加索多次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和平鸽主题的作品,用画笔捍卫和平,因此毕加索也被称为“和平鸽之父”。
Pablo Picasso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巴勃罗·毕加索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独特创新的表现形式
——立体主义
打碎的镜子给了毕加索新的创作灵感
他发现这些三角形、菱形的的碎片,把自己的脸切割得四分五裂,全部都变形错位了,每个碎片里的脸都是不同角度的,但却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毕加索一会移到模特的侧面,一会爬到地上仰视模特,一会又爬上梯子俯视模特,他拿着同一个画布来来回回的观察模特。
多角度观察模特
听说当时好多模特被气走了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立体主义
画家从多个角度观察描绘物体,借助几何形体堆砌、分解、重叠、组合、重新排列
在一起的创作,我们称之为立体主义风格。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毕加索《水手》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立体主义巅峰之作
——《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格尔尼卡》[西班牙] 毕加索
349.3cm×776.6cm
油画(布面)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格尔尼卡》整幅画面以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烘托出阴郁与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
毕加索是从报纸上看到格尔尼卡的惨剧,而当时的报纸又是黑白的,这也许给了作者创作灵感。
艺术特色——色彩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构图
《格尔尼卡》主要是金字塔构图,以举起的油灯为三角形顶端,向左右扩散,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内以中轴线为界,分段有序地放置了一个个充满动感、刺激、夸张、变形的形象,给人一种持久、稳定感,同时在视觉上造成尖锐的冲击和窒息、痛苦的视觉心理,进而突出了重点。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观看视频,你看到了哪些内容呢?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抱孩子的母亲

跳楼的人
断臂倒地的战士
举灯的女人

奔跑的人
牛头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01

开始/重置
0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2
艺术特色——造型
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黑板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看看哪个组写的最多、最快、最详细。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抱着孩子的母亲
毕加索刻意让母亲和孩子的头朝上仰,其动作神情让我们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是人类受苦难的普遍象征。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断臂倒地的战士
观察战士表情、姿势、身躯及手里拿着什么?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是对死去战士的哀悼。肢体已经支离破碎,英勇奋战的士兵,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战士的左手是在战场上被敌人划下的伤口。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马发出嘶吼,象征着苦难的西班牙人民;面朝公牛,代表了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
代表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恐怖的牛头露出冷漠、无情、凶残的样子。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立体主义主要风格
分解立体构成法
把一个描绘的对象分解成若干个面,同时用立体的构成方法表现。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
《格尔尼卡》中牛头的形象就是把不同角度所得的图案组合到了同一个侧脸上。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罪恶。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举灯的女人
从窗子里探出身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形象和自由女神像有几分相似,画家以此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以及预示着战争的胜利。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奔跑的人
后腿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脚步,远远落在后面,让人想到战争中逃命的场景。
眼神里充满了迷惘与渴望,制造了紧张,慌乱的气氛。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三角形代表房屋被轰炸时的火焰,营造悲剧的气氛。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
跳楼的人
这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来自毕加索西班牙老乡前辈大师戈雅的名作《1808年5月3日枪杀起义者》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艺术特色——造型
造型特点:毕加索用立体主义手法,用扭曲、变形的图形描绘出破碎的肢体和混乱的场面。他用这夸张的画面表现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和死亡。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课堂创作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教师演示创作步骤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根据老师准备的素材,以拼贴和绘画的方式创作“我为战争中的儿童发声”主题作品。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注意分工合作;
2、用手撕的方法,从元素中选择作品需要的内容进行拼贴;
3、剪影创作:用立体主义手法,绘制战争中的儿童。
我为战争中的儿童发声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简介
《格尔尼卡》
立体作品创作
学生作品欣赏
课堂小结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杰作,它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毕加索用立体主义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色彩、构图和造型震撼人心。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毕加索的创新精神与对和平的呼吁,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愿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