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建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建筑》

资源简介

《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第二单元 第七课
你印象最深的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千余座,房屋九千余间。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故宫博物院,珍藏大量文物艺术品。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八达岭长城位于中国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也是最著名、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它全长约3,741米,平均高6-7米,底宽5-6米,顶宽4-5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十人并行。八达岭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关隘,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应县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高67.31米,共九层,外观雄伟壮观,内部结构精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哪些重要特点?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宫殿、坛庙、住宅、佛寺、陵墓等建筑,都是以“间”为单位并联成单座建筑,若干单座建筑围合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更加丰富的建筑组群。庭院前后串联递进,多层次的院落营造了一个内向含蓄、均衡对称的组群,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宗法思想。古人曾以“侯门深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故宫整个建筑群以院落作为建筑的基本组合方式,有大小院落90多座。建筑群特别突出中央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其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以南北纵向排列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组群,体现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与社会思想意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
巧妙而科学的
框架式木结构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性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框架式木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框架术结构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屋顶与房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起隔断的作用,而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框架式木结构形成的宫殿、寺庙及其他较大型的建筑才有的独特构件——斗拱,既起到支撑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功能。
框架式木结构使房屋既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实际功能的需要,又展现出独特的造型特点。
木结构房屋使用卯榫结构,形成一种立体加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房屋一律采用针屋面,以利于快速排水、防风、防雪等,中堂一定有一根大梁,上面有雕龙绘风等吉祥图案,屋顶上铺琉璃瓦,组成一种独特的土木结构建筑。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且唯一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塔高67.31米。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千年间经历了地震、雷击、大风等灾害而屹立不倒,堪称“中国第一木塔”。
“中国第一木塔”
全木结构
不用一颗铁钉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用于柱顶、额枋、屋檐或构架间独存的构件。“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应县木塔为什么至今能屹立不倒?
请你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以下三个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富有装饰性的屋顶。古代工匠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在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样中,等级最高的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其次是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歇山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盘顶、盔顶。
屋脊的脊端都加上了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了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二是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最早应用的并且具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是“阙”,常见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牌坊、照壁、华表、石狮等。
影壁俗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也是我国建筑成就的重要标志。
九龙壁[清]高596cm、厚16cm、长2552cm 建筑 北京北海公园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三是色彩的运用。涂料起到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的作用,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建筑装饰色彩的运用虽然受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限制,却很善于用鲜明色彩进行对比与调和。在山清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使用的色彩就比较素雅,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高颐墓阙
[汉] 建筑 四川雅安汉阙博物馆
阙是中国古代用于建筑群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多设于城池、宫殿、宅第、祠庙和陵墓之前。其最初的功能是显示威严和作为守望用的望楼,以后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
和玺彩画 建筑装饰 北京故宫
在封建社会中,颜色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黄色是最尊贵的色彩,其下赤、绿、青、蓝、黑、白、灰,等级依次降在封建社会中,颜色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黄色是最尊贵的色彩,低。金、黄、赤常用于宫殿,绿、青、蓝常用于官员的宅邱,黑、白、灰则常见于民居。和玺彩画等级最高,色彩华丽,图案以龙纹为主,用于庄严的宫殿和庙宇中。
为什么北方建筑色彩鲜艳,而南方建筑颜色淡雅呢?
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富有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的园林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我国现存的园林艺术中,有三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和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皇家宫苑还是私人花园,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若要更好地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人了解园林的设计思想和艺术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供皇帝居住和游乐具有宫殿的特性,在精心选址后作出的规划。颐和园的佛香殿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面对开阔的昆明湖,巍峨高耸。
拙政园中约五分之三是水景,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中除建有大量的建筑物外还凿池开山、栽花种树,仿照自然山水造景。人造的石纹、石洞、石阶、石峰都显示自然的景色。人工的水景,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浓缩了自然的风光。古典园林以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致,以达到身居城中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对比欧洲古典园林,为什么说“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你熟悉本地的古民居吗?
旭日村古村落位于龙华镇北面,占地面积365亩,有400多年历史,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建筑群。古建筑群呈块状排列,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2013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古村落”,2015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22年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古民居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天人合一。目前,旭日古村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全是砖瓦房结构,大多建于两百年前,雕梁画栋,房外墙以花岗岩石条砌至半墙,青砖到栋,天井亦为花岗岩石,村巷道也是花岗岩石铺成,独具匠心。现保存较完好的大型宗祠4个,古井16口,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等艺术景观和古榄园自然景观共100余处。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在岁月的流转中,传承着不息的工匠精神。
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视频与相关资料,分别从古村的建筑布局、木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
探索与实践
建筑布局
木结构特点
装饰艺术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古民居?
经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学习与探索,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共同领略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从宫殿庙宇到园林民居,每一块砖瓦、每一处雕梁画栋,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匠人的智慧。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古建筑的基本结构、营造技艺及装饰艺术,更深刻理解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转化为保护与传承古建筑的实际行动,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1. 研究本地古民居与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研究报告。
2. 尝试运用多样的美术形式表现本地民居。
3. 尝试设计制作古民居的相关文创产品。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