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古代花鸟画、人物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古代花鸟画、人物画》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古代
花鸟画、人物画
《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宋代文人苏轼曾因用朱笔画竹而遭人质疑:“世上难道有红竹吗?”苏轼当即反问道:“世上难道有墨竹吗?”
红色和墨色在这里已不是直观的色彩本身,而是画家的一种表达方式。
《墨竹图轴》 文同[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墨竹》空间处理得虚实相生,以倒竹为主体,纯熟地融合了书法用笔,竹子虬曲的枝干凌空倚势,竹叶生意盎然。文同画的竹不仅象征高尚情操的君子,也是自我人格的隐喻,借淋漓酣畅的水墨和挺拔潇洒的竹姿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文同常在庭院里种竹、赏竹、品竹,在竹林间饮茶、作画。经过长期与竹共处,他对竹的结构和神韵了如指掌,所画之竹生动洒脱,随风舞动。
什么是花鸟画
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鱼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花鸟画的发展脉络
发展成熟
五代
创作极盛
北宋
独立成科
南北朝
崭露头角
唐代
明清
形式转变
《洛神赋图》顾恺之
纵27.1cm 横572.8cm
《洛神赋图》顾恺之 27.1cm×572.8cm
想一想《洛神赋图》是什么题材的作品?
中国人物画
南北朝 崭露头角
唐代 独立成科
《五牛图》韩滉[唐] 故宫博物院 20.8cm×139.8cm
欣赏《五牛图》中牛的姿态与神情,说出你的感受。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目光炯炯
温顺倔强
根根细毛
笔笔入微
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唐代 独立成科
五代 发展成熟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用笔
以精细的线条勾勒出轮廓,
然后赋予色彩。线条清细,
了无痕迹。
用色
淡墨轻色,层层晕染
强调质感
内容
集中表现昆虫、鸟类、
龟类、共24只,均匀分布。
五代 发展成熟
《芙蓉锦鸡图》赵佶[北宋]
绘画特点
表现手法
北宋 创作极盛
双勾重彩工笔
巧用s型构图、布局密中见疏。色调秀雅,笔力挺拔,线条工细沉着,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充分体现出珍禽的特点。
颂扬儒家文、武、勇、仁、信五种伦理品德
寓意
《水墨葡萄图》徐渭[明]
创作理念
表现手法
明清 绘画形式转变
酣畅淋漓的笔墨,充分表现了葡萄枝蔓斜垂的动势和品莹剔透的情态,虽状物而不拘泥于形似而得其神似,从题诗可以理解徐渭作画时的心境。
自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水墨大写意
思想感情
《荷石水禽图》朱耷[清]
明清 绘画形式转变
思考:画中的水禽有什么特征?
“白眼向天”
明清 绘画形式转变
表现手法
阔笔大写意
创作理念
朱耷是明朝宗室,以书画寄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他笔下的鸟鱼体貌怪诞,神情奇特,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曲折地抒发出来。
折枝构图
《墨梅图》王冕[元]
构图特点
折枝构图是在画花卉时,截取其中的一枝或数枝入画,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注重画面的简约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折枝构图通过取舍来平衡画面,运用留白,结合诗、书、印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审美意趣与形式追求。
理解与思考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写意花鸟画,讲述作品中动植物的特殊寓意,并结合画家生平和历史背景,综合评述画面内容。
兰花犹如隐逸的君子,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画家书写性的线条婉转多变,表现了兰叶富有韧性、刚柔相济之质。郑思肖为南宋遗民,宋亡后画兰花无土无根,寓意故土已沦丧,无处扎根。
《墨兰图》郑思肖[元]
课堂总结
本次课堂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魅力,了解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古代花鸟画家善于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运用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方式,赋予花鸟虫鱼以人的品格、节操。从唐宋至明清,不同时期花鸟画各具特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