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国汉字书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粤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国汉字书法》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单元第五课
中国汉字书法
“永字八法”的典故
提问
永字八法具备了书法用笔的诀窍,写好永字,就具备了写好所有字的基础。
“永字八法”为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
01
从四方面去认识书法: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技法之余,又该如何读懂、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呢
02

书法的基本知识

汉字书法的字体演变

活动
一:书法的材料和分类
二: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三;正文、题款、印章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目录

书法基本知识
(一)书法的材料和分类认识文房四宝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涵盖了实用性与艺术性两方面。
有中堂、斗方、条幅、条屏、对联、扇面、册页
按书法的幅式和形式分
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石鼓文等
按显示字迹的材料划分
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按字体分
有王(羲之)体、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苏(轼)体、赵(孟頫)体、董(其昌)体等。
按书法风格分
中堂:是指用四尺(68x137cm)或六尺(180×97cm)整张宣纸竖直书写的作品, 高宽比一般是二比一,旧时多挂于客堂中间,故名。
斗方:四尺的一半,即(69*69cm)
按书法的幅式和形式分分
条幅:又称琴桃、立轴, 画芯横在2尺以下,比中堂画窄小,体取纵势,高宽比一般是三比一或四比一。
对联:
也称楹联、对子。
按书法的幅式和形式分分
条屏: 一般是四尺宣纸对开画 (一张宣纸纵向对折裁开),大约0.34cmX1.35cm,四幅并在一起,尺寸宽度不宜过宽,否则会影响视觉美观
按书法的幅式和形式分分
册页:则由宋代时受书籍册页装的影响出现的。作为一种书画小品,其尺幅不大,易于创作,易于保存的特点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
扇面:顾名思义就是扇子形状的一个面,在几何上是这样定义何为扇形的。
按书法的幅式和形式分分
金文: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按显示字迹的材料划分分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按显示字迹的材料划分分
提问:
1.书法中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各指什么?
2.如何从书法的结体、章法、笔法和墨法四个角度分析作品
归纳: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一定的技法和法度进行书写的造型艺术。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正是书法中技法和法度的具体体现。
(二)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车”的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笔法
毛笔是书法的主要书写工具。书法的用笔,主要包括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等艺术技巧。
结体
又称框架结构。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结体的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
章法
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墨法
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湿墨、枯墨、涨墨。
(三)正文、题款、印章
书法作品由哪些部分组成
观察并思考:
书法作品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正文
正文是书写的内容,是作品的主要部分,其布局方法对通篇章法影响很大。
题款
正文之外的书写文字,包括正文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和字号等,统称为题款,又称款文、落款。
印章
也称图章、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印信城“玺”,官、私所用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和“印章”之称,印章除了日常应用,还用于书画题识。

汉字书法的字体演变
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
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
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  
籀zhòu 指大篆
(一)甲骨文、金文、小篆
1.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
2.如何区别篆书、大篆和小篆?
甲骨文和金文
01
02
甲骨文
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
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散氏盘》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大篆和小篆
大篆
小篆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大篆 小篆
起源时间 西周后期,由文字演变而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
形体特征 线条化,简练生动,字形结构整体,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形体偏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线条粗细基本一致,具有圆润均匀、平衡对称的特点
历史意义 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是石刻之祖 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有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对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蚕头雁尾”
(二)隶书
曹全碑
礼器碑
乙瑛碑
史晨碑
四碑皆为汉隶的典型范本,
《曹全碑》“秀美飞动”
《礼器碑》“瘦劲如铁”
《乙瑛碑》“方正沉厚”
《史晨碑》“肃括宏深”
每碑各出一奇。
(三)楷书
由隶书演变而来,笔画平整,结体方正,减省了隶书的波磔,比篆书隶书用笔结构更加丰富多变,比草书规范易懂。
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达到顶峰。
楷书著名的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
(三)楷书
颜真卿体
欧阳询体
柳公权体
赵孟頫体
如何区分四大楷书
欧阳询(唐)
人长的秀气,字也写的秀气。
所谓人如其字,欧体的字,
普遍比较瘦长而且有一种向内收的形状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唐)
人长得霸气,字也写得大气
颜体字呈正方形的较多,横画和竖画粗细对比非常明显,
字形整体有一种向外拓展的感觉,如中年发福大叔的身材
大概像这样——“( )”
《颜真卿多宝塔》
柳公权(唐)
唐穆宗问他,如何将书法写好,他回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横非常平,竖非常直,像是拿着戒尺划着写的一样字字可见铮铮铁骨,多用方笔,棱角分明而且横竖的粗细对比不太明显
大概像这样——“| |”
《玄秘塔碑》
赵孟頫(元)
赵孟頫从图片看来,像个儒雅小生,他的字在四大楷书中是最好辨认的
他的楷书,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行书的笔意所以大家如果想从楷书转到行书选择赵孟頫的字作为一个过渡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道教碑》
(四)行书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之子。
《兰亭序》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也。”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兰亭序》
用笔:
其笔法的平动、摆动、提按、中锋、侧锋,线条的运动、节奏感,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结构:
其字笔画自然,间架组合形密委婉,参乎妙理,察其经趣,渐次相就,故结体遒丽,从结体有承上启下,天覆地载;向背,疏排缜密。短方长方,左右相让,等等。绳墨有松紧相宜。
章法:
正如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所说的那样:“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整篇一气呵成,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古今第一、无比伦比的。
《兰亭序》
九个“之”字无
一雷同,各尽其妙。
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挥泪写下的祭文,他缅怀堂兄满门忠烈,情怀激荡,难以自抑的悲慨之情跃然纸上。
(五)草书
《古诗四贴》(局部)【唐】张旭 195.2cm X 29.5cm 草书 辽宁省博物馆
这是以五色彩笺书写的四首古诗,此卷草书通篇笔画连绵不断,字形变化丰富,墨迹气势奔放而不逾矩。
(五)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是书法艺术中情感的极致表现,亦可视为一种具有抽象表现意味的艺术形式。
“草”有“草率”、“草稿”之义,也有“快捷、非正式”等含义。
《自叙贴》(局部)【唐】怀素
《自叙帖》通篇为狂草,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徐,有轻有重,通篇于规矩法度中,欹纵奇幻,神采跌宕多姿,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一、什么是“颠张狂素”? 指的是擅写狂草的张旭、怀素。
二.草书在“狂”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守哪些书法创作的规则?
1. 简约为本
并且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
2. 偏旁等都用特定的符号代替
俗语说:“草书脱格,神仙不识。”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
3. 求整体平衡不求对称
动荡是草书的关键,尤其是大草,即使某一字失势,倾侧失去重心,也可利用腕力在以下几个字中将字势向另一侧倾侧,使整个结构得以平衡。
(五)草书
(五)草书
连——把一个字的笔画都连起来写,整个字几乎一笔完成,其连的方法主要靠笔的旋转、循环,靠牵丝的带动,故多用圆笔,转折顿挫处似有非有。
省——将有些点画及局部偏旁或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使字形有太大的影响,省笔中有许多是因笔势连贯应运而生。
变——在章法上较难捉摸,有的字只做适当小变化,但有的变化极大,与原外形完全不同,这就需要熟悉草法,了解其演变过程。
代——以特有的符号代替一种或多种偏旁,简化了用笔和字形,这种“代”是有规矩和原则的,不能混杂。
草书四要素
书画同源
《荷鸭图》【清】朱耷 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
《兰亭序》【清】朱耷 上海博物馆
1、书法与绘画都遵循着相同的审美原则,使用同样的用具与材料,都用线条来造型与抒情。
2、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强调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点画功力上。
活动:“连连看”的游戏
连线下列不同书体对应的代表作品、笔画特征和风格。
总结: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其书写法则(即书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品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仅需准备一套文房四宝,就能亲身体验并沉浸其间,应定生慧,涵养性情,感受书法艺术的深沉与静美,这就是传统书法艺术赠予我们的无穷意义。愿我们在书法求索的道路上,迈向智慧而喜乐的人生。
感谢聆听!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