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神舟二十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2.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艺品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下铜仁的传统手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印江造纸 B.碧江藤编 C.松桃苗绣 D.思南花烛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A.闻气体气味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取用液体
4.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5.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实验室中的下列行为,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A.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
B.胶头滴管伸进试管中滴加液体
C.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或废液倒入下水道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D.为取用方便,无腐蚀性的药品直接用手拿取
7.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图1中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图2表示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曲线分别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6分)
8.(5分)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填字母标号)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 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化学性质的是 BI ,物理变化的是 EFH ,化学变化的是 AG ,物质用途的是 D 。
9.(6分)简要说明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 腐蚀胶帽 。
(2)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 污染试剂 。
(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试管炸裂 。
(4)往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引起火灾 。
(5)倾倒液体时,标签朝下: 导致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
(6)将橡胶塞压入放在桌面上的试管: 试管破裂 。
10.(10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Ⅰ.了解仪器及其功能

(1)写出图甲中仪器的名称:c 坩埚钳 ,h 燃烧匙 。
(2)据图甲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药匙 (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胶头滴管 。
Ⅱ.正确使用仪器
(3)利用上述仪器写出添加粉末状固体试剂于试管中的详细操作 将试管横放,用药匙从广口瓶中取少量固体粉末,把盛有试剂的药匙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乙、丙所示:
  丁
①图乙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7.4 g。
②图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42 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5)图丁中的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装置不漏气,则将双手移开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C (填字母)。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11.(8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有标签的一面要 朝向手心 ,细口瓶的塞子要 倒 放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预热 ,再用酒精灯 外焰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 试管刷 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5)当你在实验室看到图E图标时,你应该 B (填字母)。
A.自觉清洗双手 B.注意排风 C.注意用电安全 D.戴好护目镜
12.(7分)乙醇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乙醇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性质
①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透明的液体(合理即可) (写一条)。
②乙醇的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 。
(2)乙醇的用途
①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 70%~75% 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②乙醇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用作 燃料 。
(3)古法酿酒
如图是酿酒的主要过程。
①“蒸馏”时利用了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物质的这种性质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为了不让酒精挥发,通常保存酒精的方法是 密封保存 ;使用酒精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 远离火源(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
13.(10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探究一:探究石蜡的物理、化学性质。
(1)①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填“大”或“小”)。
②对于本实验使用的蜡烛有以下描述:A固态,B白色,C质地较软,D能燃烧,E难溶于水,F受热易熔化。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D (填字母序号)。
(2)同学们仿照教材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2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探究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3)【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 蓝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①补全表中的实验现象。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该实验与图3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 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
(4)【拓展延伸】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观察白炽灯内灯丝在通电前后的变化:
通电前 通电中 断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讨论】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物理 变化。而蜡烛燃烧属于 化学 变化。
【结论】猜想 2 (填“1”或“2”)正确。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神舟二十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2.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艺品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下铜仁的传统手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印江造纸 B.碧江藤编 C.松桃苗绣 D.思南花烛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取用液体
4.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5.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实验室中的下列行为,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
B.胶头滴管伸进试管中滴加液体
C.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或废液倒入下水道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D.为取用方便,无腐蚀性的药品直接用手拿取
7.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图2表示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曲线分别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6分)
8.(5分)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填字母标号)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 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物质用途的是 。
9.(6分)简要说明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 。
(2)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 。
(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
(4)往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
(5)倾倒液体时,标签朝下: 。
(6)将橡胶塞压入放在桌面上的试管: 。
10.(10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Ⅰ.了解仪器及其功能

(1)写出图甲中仪器的名称:c ,h 。
(2)据图甲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Ⅱ.正确使用仪器
(3)利用上述仪器写出添加粉末状固体试剂于试管中的详细操作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乙、丙所示:
  丁
①图乙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5)图丁中的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若装置不漏气,则将双手移开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填字母)。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11.(8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有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放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再用酒精灯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 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5)当你在实验室看到图E图标时,你应该 (填字母)。
A.自觉清洗双手 B.注意排风 C.注意用电安全 D.戴好护目镜
12.(7分)乙醇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乙醇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性质
①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
②乙醇的化学性质 。
(2)乙醇的用途
①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 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②乙醇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用作 。
(3)古法酿酒
如图是酿酒的主要过程。
①“蒸馏”时利用了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物质的这种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为了不让酒精挥发,通常保存酒精的方法是 ;使用酒精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 (写出一条)。
13.(10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探究一:探究石蜡的物理、化学性质。
(1)①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②对于本实验使用的蜡烛有以下描述:A固态,B白色,C质地较软,D能燃烧,E难溶于水,F受热易熔化。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序号)。
(2)同学们仿照教材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2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探究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3)【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①补全表中的实验现象。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该实验与图3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 。
(4)【拓展延伸】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观察白炽灯内灯丝在通电前后的变化:
通电前 通电中 断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讨论】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而蜡烛燃烧属于 变化。
【结论】猜想 (填“1”或“2”)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