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木炭2.完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加热液体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4.t ℃时,某物质的溶液200 g,蒸发15 g水后,析出晶体6 g,又蒸发10 g水,析出10 g晶体,再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4 g B.6 g C.10 g D.15 g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B.A杯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A、B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两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用天平称取3 g NaCl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入50 mL水,搅拌B 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 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D 鉴别白醋和白酒 看颜色7.T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处的乙溶液为其不饱和溶液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D.该温度下用等质量的三种固体分别配制其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量甲>乙>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6分)8.(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1)衣服上沾有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油污。(2)喝了冰凉的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开启可乐瓶盖时,看到大量气泡从瓶内溢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4)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但养鱼池常常由于鱼多而缺氧,因此要设法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不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是 (填字母)。A.增加日晒 B.把水搅动起来 C.把水喷向空中(5)固体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利用这一性质,在冬天公路上的积雪中撒些盐,可用作 (填“吸附剂”“催化剂”或“融雪剂”)。(6)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这是因为 。9.(8分)某项目小组开展“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海水制盐和工业制盐。Ⅰ.古法制盐:古人用煎盐法制取食盐主要步骤有:①制卤水;②测卤水浓度;③煎卤得粗盐;④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制取卤水的方法有两种:①刮土淋卤:将结有盐霜的土,聚集成堆,清水浇注,卤水从堆底流出;②草木灰淋卤:将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晒至现出白光,再用海水淋之,得卤水。(1)上述两种制取卤水的方法属于 变化。(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淡卤”“半淡卤”或“成卤”)。(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经调查发现,“花水”是NaCl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 。Ⅱ.工业制盐:目前工业上常用真空法制备食盐,通过减压使热的海水快速蒸发而获得食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溶液a(3%NaCl溶液1 000 g)模拟真空法制备食盐的流程(忽略物质的损耗)及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5)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为 g。溶液a经减压蒸发后得到溶液b和NaCl固体x g,x的数值为 。溶液b的质量 (填“<”“=”或“>”)溶液c的质量。(6)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对比分析真空制盐,海水晒盐的优点是 。1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化用盐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如沐浴盐。产品中盐的含量也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人员向硬度为150 mg/kg的硬水中加入NaCl,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硬水溶液。测试NaCl的质量分数对三种表面活性剂(CAB、MES、AESA)的发泡性能和去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所示。除日常生活外,表面活性剂在污染治理中亦有应用。如治理不同情况的土壤污染,可以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但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土壤破坏。图1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能图2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去油效果(1)用如图所列的仪器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硬水溶液。①需称量NaCl的质量是 g。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A B C D(2)分析图1,在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的范围内,发泡性能受NaCl含量影响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②为提高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表面活性剂用量越多越好。(4)由图2得出的结论:在表面活性剂种类、水的硬度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范围内, 。(2分)11.(6分)为研究物质甲、乙的溶解性,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 ℃时物质乙的溶解度是 。图1 图2(2)t2 ℃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20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①溶液a中溶质是 ,溶液a、b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②将溶液a、b由t2 ℃降温至t1 ℃,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2.(9分)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对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请你参与下面物质溶解性及溶液有关问题的探究。(1)物质的溶解性。【实验一】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 是否有关,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 色。【实验二】向B试管中加入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探究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2)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和实验回答问题。NaOH和Ca(OH)2溶解度(g) 实验装置图温度/℃ 10 20 40 60 80 实验A 实验BNaOH 51 109 129 174 314Ca(OH)2 0.176 0.165 0.141 0.116 0.094【实验A】A中的白色固体是 。【实验B】通过溶液是否变浑浊,可以鉴别NaOH和Ca(OH)2两种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3)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应用,如:氯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取一支试管加入5 mL氯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氯化钠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和探究饱和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13.(8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药品】水、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各取一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1 50 mL 硝酸铵 15实验2 50 mL 氢氧化钠 28实验3 x 氯化钠 21实验4 50 mL 无 22 【数据分析】表中x为 mL。(1)比较实验2与实验 (填序号),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 。(填序号)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一样【获得结论】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拓展延伸】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又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装置 #A #B #C加入的 固体 氯化钠现象 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原因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该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第9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B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木炭2.完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加热液体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D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4.t ℃时,某物质的溶液200 g,蒸发15 g水后,析出晶体6 g,又蒸发10 g水,析出10 g晶体,再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C )A.4 g B.6 g C.10 g D.15 g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B.A杯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A、B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两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用天平称取3 g NaCl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入50 mL水,搅拌B 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 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D 鉴别白醋和白酒 看颜色7.T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B点处的乙溶液为其不饱和溶液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D.该温度下用等质量的三种固体分别配制其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量甲>乙>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6分)8.(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1)衣服上沾有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油污。(2)喝了冰凉的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开启可乐瓶盖时,看到大量气泡从瓶内溢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4)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但养鱼池常常由于鱼多而缺氧,因此要设法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不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是 A (填字母)。A.增加日晒 B.把水搅动起来 C.把水喷向空中(5)固体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利用这一性质,在冬天公路上的积雪中撒些盐,可用作 融雪剂 (填“吸附剂”“催化剂”或“融雪剂”)。(6)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这是因为 溶液具有稳定性 。9.(8分)某项目小组开展“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海水制盐和工业制盐。Ⅰ.古法制盐:古人用煎盐法制取食盐主要步骤有:①制卤水;②测卤水浓度;③煎卤得粗盐;④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制取卤水的方法有两种:①刮土淋卤:将结有盐霜的土,聚集成堆,清水浇注,卤水从堆底流出;②草木灰淋卤:将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晒至现出白光,再用海水淋之,得卤水。(1)上述两种制取卤水的方法属于 物理 变化。(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成卤 (填“淡卤”“半淡卤”或“成卤”)。(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经调查发现,“花水”是NaCl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 “花水” 是NaCl的饱和溶液,不会溶解NaCl,但能溶解其他杂质,可减少NaCl的损失 。Ⅱ.工业制盐:目前工业上常用真空法制备食盐,通过减压使热的海水快速蒸发而获得食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溶液a(3%NaCl溶液1 000 g)模拟真空法制备食盐的流程(忽略物质的损耗)及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5)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为 30 g。溶液a经减压蒸发后得到溶液b和NaCl固体x g,x的数值为 10.5 。溶液b的质量 > (填“<”“=”或“>”)溶液c的质量。(6)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对比分析真空制盐,海水晒盐的优点是 节约能源,成本低(合理即可) 。1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化用盐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如沐浴盐。产品中盐的含量也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人员向硬度为150 mg/kg的硬水中加入NaCl,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硬水溶液。测试NaCl的质量分数对三种表面活性剂(CAB、MES、AESA)的发泡性能和去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所示。除日常生活外,表面活性剂在污染治理中亦有应用。如治理不同情况的土壤污染,可以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但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土壤破坏。图1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能图2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去油效果(1)用如图所列的仪器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硬水溶液。①需称量NaCl的质量是 5 g。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DBA (填序号)。A B C D(2)分析图1,在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的范围内,发泡性能受NaCl含量影响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 MES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 对 ②为提高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表面活性剂用量越多越好。 错 (4)由图2得出的结论:在表面活性剂种类、水的硬度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范围内, 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面活性剂去油效果越弱 。(2分)11.(6分)为研究物质甲、乙的溶解性,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两种物质中, 甲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 ℃时物质乙的溶解度是 20 g 。图1 图2(2)t2 ℃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20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①溶液a中溶质是 乙 ,溶液a、b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a、b 。②将溶液a、b由t2 ℃降温至t1 ℃,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a中有固体析出,装溶液b的烧杯底部固体减少但仍有剩余 ,此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相等 。12.(9分)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对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请你参与下面物质溶解性及溶液有关问题的探究。(1)物质的溶解性。【实验一】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剂种类 是否有关,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 紫红 色。【实验二】向B试管中加入 10 mL冷水,5 g块状冰糖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探究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2)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和实验回答问题。NaOH和Ca(OH)2溶解度(g) 实验装置图温度/℃ 10 20 40 60 80 实验A 实验BNaOH 51 109 129 174 314Ca(OH)2 0.176 0.165 0.141 0.116 0.094【实验A】A中的白色固体是 NaOH(或氢氧化钠) 。【实验B】通过溶液是否变浑浊,可以鉴别NaOH和Ca(OH)2两种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应用,如:氯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取一支试管加入5 mL氯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到 氯化钠固体继续溶解 的现象,说明氯化钠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和探究饱和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硝酸钾固体溶解 氯化钠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硝酸钾固体 13.(8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药品】水、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各取一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1 50 mL 硝酸铵 15实验2 50 mL 氢氧化钠 28实验3 x 氯化钠 21实验4 50 mL 无 22 【数据分析】表中x为 50 mL。(1)比较实验2与实验 4 (填序号),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硝酸铵(或NH4NO3) 。【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 AB 。(填序号)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一样【获得结论】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拓展延伸】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又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装置 #A #B #C加入的 固体 氯化钠 硝酸铵(或NH4NO3) 氢氧化钠(或NaOH) 现象 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U形管两端的液面c端高于d端(或U形管两端的液面d端低于c端) 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原因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该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该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 学生版.docx 第9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