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隋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隋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隋朝的统一
卢爱婷
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了解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能够结合地图上指出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并理解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师讲述与文字史料、地图、图表等各种材料,体验历史探究的过程,尝试客观、全面地分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影响。21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尝试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体验“读史使人明智”,增强对历史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难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这里有一段文字描述,请大家猜一猜它说的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代史上的哪个朝代呢?“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王朝,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都吃不完的粮食……这又是一个暴虐短命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搞得国无宁日、民无宁时,仅仅三十八年就二世而亡。”正确答案应该是隋朝。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才有同学会误认为是秦朝呢?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秦朝的历史我们已经在前面进行了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隋朝的历史。出示课题
第17课
隋朝的统一
A:秦朝B:隋朝
设疑
激趣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在开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个朝代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先明确这个朝代一些基本情况,即: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下面同学阅读教材第84页,找到这些知识点。
同学们可能会注意到,杨坚的身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周外戚”。让我们回忆上单元所学内容,北周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个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它们后来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北周大将杨坚在灭北齐的过程中曾立有军功,他的女儿则是北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宣帝去世,年仅7岁的静帝即位,皇帝年幼,作为外祖父的杨坚辅佐朝政。第二年位高权重的杨坚就迫使他的外孙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自己。于是隋朝建立。为什么建国号为“隋”呢?大家看注释部分,就明白了。是啊,哪个皇帝愿意让运气走了呢?有点迷信的心理,但也反映了美好的愿望。2.隋朝统一南北建立了隋朝的杨坚这时其实只统治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半壁江山,因为还有与他对峙的南朝的陈。经过充分的准备与筹划,589年隋朝50万大军分8个方向越过长江,一举消灭了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南北。此时让我们再来回忆上一单元所学,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中国在这时分裂是时间已经太长了,在南北朝之前还有三国、两晋时期,如果西晋的短暂统一我们忽略不计,从三国时魏的建立220年算起,到隋朝统一589年,中国已经分裂了369年的时间。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朝上看多少王权更替,向下看则是百姓经历了多少战争袭扰、离乡背井、家破人亡。此时隋文帝杨坚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你认为会对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同学们的发言都很好,几乎跟历史学家的见解是一样的。“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历史学家
范文澜同学们阅读教材84-85页,请概况一下隋朝的繁荣从行业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又各有什么具体表现 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东都洛阳附近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洛仓、洛口仓,另外还有广通仓、黎阳仓等。各粮仓存储粮食都在百万石以上,而最大的洛口仓,教材上提到,内筑3000个仓窖,每窖可储藏粮食8000石,共计2400万石。1石相当于今天的120斤,折算一下,洛口仓储粮多达28亿斤。可见一开始时说到的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都吃不完的粮食真的不是虚言啊。这也印证了同学们和历史学家的分析是正确的。即统一安定的局面,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隋朝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隋朝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富”。其实刚才提到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对隋文帝的评价后面还有一句话:“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隋文帝都开创了什么制度呢?比如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三省和六部,由这些部门的官员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州县制,废除了郡,把地方管理体制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开创性的制度,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外自行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科举制。
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读:随
隋计算生活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农业:耕地面积扩大,有很多粮仓。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业。
以朝代建立、发展、灭亡的思路明确基本史实激趣感受分裂时间之长在老师情景铺垫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行业概括,清晰思路以开国者的功绩为线索,合理过渡
二、科举制的创建
什么是科举制呢?“科”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目,国家分别设立一些科目,来组织统一的考试;
“举”即推举,原指由地方官员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后来由读书人自由报名,国家根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1.开始设立:隋文帝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当时他开设了两个科目,“志行修谨”、“清平干济”,就是分别从德和才这两个方面来考核选拔官吏。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2.正式诞生:隋炀帝隋炀帝的时候曾设孝悌有闻、德行敦厚、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优敏、文才秀美等10科,来选拔官吏。后来还设立了进士科,主要考察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由于后来进士科最为世人看重,甚至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科目,所以进士科的设立就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隋朝以前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官吏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九品中正制”。政府任命中正官,其主要职责就是品评人才,那时把对人才的评价划分为九个等级即九品(上上..下下)。由于中正官主要由权贵充当,所以他考评人才的标准并不是德行与才干而主要是看一个人的出身,即门第家世。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什么意思呢?出身、血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隋朝以后,局面大为改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什么意思,为什么呢?对比这两种官吏选拔制度,你认为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历史意义?3.历史意义我们来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它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用同样的标准来考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才,所以可以说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这就打破了以前只看重门第出身的弊端,使得很多优秀的寒门子弟步入仕途,施展他们的政治抱负,比如后来出现了王安石等著名的布衣宰相;而这样一来,原来处于社会下层的、且人数更多的平民就有可能成为政府的各级官员,帝王的统治基础扩大了。科举制开创于隋朝,唐朝继承并发展完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后来其考试内容与组织方式等虽不断发生演变,但作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宋元明清各朝则一直在沿袭使用,直到1905年清末的时候才废除,可见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其影响之深远。其实唐朝从隋朝那儿继承来的不只是无形的制度,还有一个实体工程,即大运河。
出身高的人垄断政权,出身低的下层社会的人则几乎没有机会成为政府的高级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农家子弟获得功名,成为政府高级官员,出将入相。各自发言
此目教材没有,且为抽象概念,所以通过释义、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选拔官吏方式改变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变化在老师情景铺垫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三、大运河的开凿
1.概况604年隋炀帝即位,他对都城长安并不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一来因为长安的位置比较偏西,不便于朝廷对东部和南部即原属北齐和南陈的大片地区的控制,二来因为随着统一安定局面而来的是都城长安的人口不断膨胀,仅靠关中的粮食和物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而江南地区我们前面讲到,在东晋、南朝的时候得到开发,经济大大发展,已然成为财富集中的地区,但从那里调运粮食和物资到达长安,路途又过于遥远,运输很不方便。所以隋炀帝即位的第二年就着手进行了两大工程,一个是营建东都洛阳,另一个就是开凿大运河。605年当年就完成了两段河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凿,即通济渠和邗沟,这就把基本东西走向的黄河、淮水和长江三大水系沟通了起来,也把东都洛阳和富庶美丽的江南名城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连接了起来。608年为给东征高句丽(位置主要在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朝鲜半岛,也包括今天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当时与隋朝有矛盾)做准备,隋炀帝又下令开凿了永济渠,这样大运河又向北延伸,最北端到达涿郡,也就今天的北京。610年,开凿了江南河,大运河又向南延伸,最南端到了余杭,就是今天的杭州,打通了长江和浙江(钱塘江)两大水系。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长达四千八百多里的大运河开通了。它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关于大运河的基本情况我们也经常用“三点四段五河”来概括。你能解释一下吗?2.目的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分析一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吗?总结大家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点: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3.评价在惊叹于大运河改变自然面貌之宏伟气象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不要忘了当年的人民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和智慧才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啊。这里有一幅《开凿大运河》的想象图,那时没有现代机器,只能靠手挖肩挑,繁重的体力劳动使青壮年劳动力都累弯了腰,但是边上的监工却还在用皮鞭催促着。同学们看地图册第27页,结合图例看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大部分河段是在天然河道和旧有运河基础上修建的,也就是把它们再进行疏通和扩展,新开挖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为此征发的民工仍然数目庞大,这里有一个统计表,不难计算,总量高达220万人。百姓的辛苦隋炀帝好像并不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运河之宏伟让隋炀帝志得满满、意气风发,他要下江南巡游,以显示他天子的尊严与威风。605年通济渠和邗沟刚一修通,隋炀帝就决定到美丽的江都进行巡游。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杨广乘坐的船叫龙舟,共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的一百二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装饰得金碧辉煌;下层则是内侍们的住所。皇后乘坐的船叫“凤舸”,规模略小于龙舟,但装饰档次相同。另外还有几千艘各种名目的伴驾船,供后宫、诸王、公主、百官等乘坐。两岸为这些豪华游船拉纤的纤夫达八万余人。这些船首尾相接、长达二百余里,数万名骑兵夹岸护卫行进,旌旗蔽野。到了晚上,船上的灯火把江河陆地照得一片通明。隋炀帝出游的船队规模和船夫排场,真是空前绝后啊。另外隋炀帝还要求沿途五百里内州县都要进献食品,有的一个州要进献上百车的食品,全是山珍海味,吃腻了就扔掉埋起来。后来隋炀帝又两次下江都巡游,他巡游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途百姓就要遭殃一次,许多官吏为了升官晋爵,争着向皇帝献厚礼,拼命搜刮老百姓。其实在隋炀帝第三次下江南时,隋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隋炀帝本人最后也葬命于江都。综上所述,你认为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点评同学发言对比大家的观点,有人强调开通大运河所带来的益处,有人则强调大运河所带来的弊端。其实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自古就有。唐朝诗人胡曾在《汴水》中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而另一个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则认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种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都对,也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因为这两种观点本身都没错,但它们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或排斥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这就启发我们,历史上的很多人和事,并不是单面的,而是两面或者多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突破小时候评价人物时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简单化的、片面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所以刚才的问题或许应该改为“说说你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那么综合刚才大家所说的观点,我们一起来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一下:一方面: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发展。(比如至今大运河的一些河段还在发挥水上运输的作用)另一方面:滥用民力;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是不是就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灭亡呢?同学们看教材第87页,来回答下面的问题,思考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点:四段:五河:联系地理知识和所学,发言。红色代表:蓝色代表:折算
米各自发言“好”在…“坏”在…读、解释概括其观点
概括、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科综合的意识在老师情景铺垫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
四、隋朝的灭亡
1.灭亡时间:618年2.亡国之君:隋炀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广隋炀帝的暴政:另外还有隋炀帝曾三次东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损兵折将,也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总之隋炀帝各种暴政,使得百姓苦不堪受,引发了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最终导致隋朝灭亡。3.主要原因:隋炀帝的各种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这就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孟子的著名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单个平民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当人数众多的老百姓的力量汇聚起来的时候,它的力量又是惊人的。在秦末就曾出现的农民大起义的局面,在隋朝又一次上演。
营建东都洛阳役使民工、修建皇家园林西苑极尽奢华
以朝代建立、发展、灭亡的思路明确基本史实情感教育:体认民众的力量
小结
一开始上课时有同学把隋朝和秦朝混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确这两个朝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一下这两个朝代的相关情况。借着这个表格,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隋朝结束中国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它开创的科举制影响深远,成为后来历朝历代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遭遇恶评不断的同时,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隋朝二世而亡的惨淡结局,时刻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水既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所有这些都成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被唐朝或继承或借鉴。有道是: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隋朝建立、发展、灭亡这些具体史实,而且还收获了一个评价历史问题基本原则,那就是要根据史实客观、全面地来进行分析。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与大家共勉。
补充填写表格内容
在横纵联系中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形成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体验历史思维训练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