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十八课:20世纪外国现代艺术——野兽主义、表现主义、主体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十八课:20世纪外国现代艺术——野兽主义、表现主义、主体主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0世纪外国现代艺术
—— 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
《美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第四单元 十八课
周杰伦 《最伟大的作品》MV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属于哪些流派?
《蓝衣女人》
《妇女》
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歌词中出现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画家及流派有印象派莫奈、后印象派梵高、野兽派马蒂斯、表现派蒙克、立体派毕加索、超现实达利等。
立体派
超现实
野兽派
抽象派
表现派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西方现代艺术是指从19世纪后半叶起,在西方出现的背离传统艺术形式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制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几乎都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为现代主义艺术。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现代艺术变革的时代背景
科技发展的冲击
哲学思想的推动
社会变革与工业化影响
文化交流与融合
对传统艺术的反叛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生活方式、价值观的转变;两次世界大战
摄影技术及电影的出现,画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
强调主观精神,艺术家注重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的表达
东方艺术、非洲艺术传入西方
追求个性和创新,全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世纪中后期,马奈、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将绘画中形体的写实转向对光与色彩的再现。
19世纪后期,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梵高为代表的画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客观描绘,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
20世纪初,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和蒙克为代表的表现派,新思潮层出不穷,现代主义正式开始……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现代绘画变革
《蓝衣女人》
《戴帽子的妇人》
《舞蹈》
《夫人像》
《妇女》
一:图像识读 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绘画作品有什么特点?
《红色的和谐》 油画 1908年 马蒂斯
马蒂斯
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作品表现的物体形体与色彩变形,夸张,显示出一种与传统美术相歧义的表现力。
趣味拓展
左:《呐喊》 爱德华·蒙克 1893年 油画90.8cmX73.7cm
蒙克
表现主义绘画形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上:《生命之舞》 爱德华·蒙克 1900年 油画151cmX228cm
二:图像识读 表现主义
《海边的男女》
《爬行者》
爱德华·蒙克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焦虑 。
造型:简洁概括夸张、 富有动感与张力
色彩:对比强烈、 象征意味浓厚
笔触:笔触大胆奔放、自由洒脱
颜色:红色、蓝色、橙色
感觉:压抑、恐怖、不安
《呐喊》 爱德华·蒙克 1893年 油画 90.8cmX73.7cm
恐惧
色彩 → 情感和主题的象征
趣味拓展
《亚威农少女》
《阿尔及尔的女人版》
三:图像识读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绘画特点?
彻底改变传统的造型方法,对物像进行分解、重组并画出各个不同的角度!
立体主义
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西方现代绘画的主要代表。
一生创作作品43000件,被誉为“绘画界的爱因斯坦”
毕加索(1881-1973)
· 西方绘画发展变化(一)
16世纪 文艺复兴
达·芬奇
17世纪 荷兰小画派
维米尔
19世纪 印象主义
莫奈
18世纪 洛可可时期
布歇
· 西方绘画发展变化(二)
19世纪 后印象主义
梵高
20世纪 野兽主义
马蒂斯
20世纪 立体主义
毕加索
20世纪 表现主义
爱德华·蒙克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格尔尼卡》 【西班牙】 毕加索 1937年 349.3cm×776.6cm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
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 。
画家毕加索义愤填膺,激情创作了这样一幅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
创作背景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小组/4人 5min
1.画面中描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每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画家又是怎样去表现的?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 牛和马分别代表什么?形象是怎样的?
恐怖的牛头 表着残暴的法西斯,露出残忍的狞笑。受伤的马代表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它的嘶鸣是对战争暴行的痛苦呐喊,身上的伤口象征着人民所遭受的伤痛 。
· 母亲的表情是怎样的?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寓意着什么?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母亲的形象代表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阵亡的士兵手握断剑,身旁有小花,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象征着即使面对死亡,人们依然有着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罪恶。
·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从窗子里探出身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以此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
·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
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造型夸张扭曲
色彩单一压抑
构图复杂有序
画中人物与动物形象都经过极度夸张变形,如马的身体被拉长、扭曲,牛的头部也变形,这种扭曲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与紧张感,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混乱 。
采用黑白灰三色,营造出压抑、沉闷氛围,没有色彩的丰富变化,更凸显战争的冷酷与无情,让悲剧色彩更浓厚 。
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运用了三角形构图等方式,将画面分割成不同部分,既表现出战争的混乱,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秩序感 。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20 世纪外国绘画在流派、题材、材料与技法等多方面的创新与变革,
其多元性与探索精神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不断激发着新的艺术灵感与创作激情。
小结升华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课后练习
查阅资料,搜集同一时期(20世纪)画家吴冠中与林风眠的作品,试分析这两位画家在艺术表现上受到了哪些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
主题趣导
背景了解
形式分析
探究合作
评价反思
课后练习
深入感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