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 《我是小学生啦》教材 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针对儿童开始入学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熟悉学校同伴,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入学适应教育。 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从儿童实现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学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二、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过好校园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讲文明”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体验,突出启蒙性、生活化和活动性。 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通过引导学生爱上学、爱新书、爱书包等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上学心态。 第2课《我向国旗敬个礼》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歌,尊敬国家象征,并初步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第一块基石。 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熟悉校园环境,感受各种场所和设施与自己的联系,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逐步产生亲近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与学校建立亲密感,喜欢在集体中生活。 第4课《平平安安回家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上学路,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尤其要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教育。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过好校园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讲文明”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体验,突出启蒙性、生活化和活动性。 横向结构分析(单元内课题逻辑关系) 单元课题逻辑关系一、我是小学生啦1. 开开心心上学去 2. 我向国旗敬个礼 3. 这是我们的校园 4. 平平安安回家来从“适应新环境”到“认同国家符号”,再到“熟悉校园”和“注意安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纵向结构分析(跨年级衔接) 对比内容描述与本册其他单元四个单元依次聚焦“适应—交往—习惯—文明”,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二年级上册延续“习惯养成”“公共文明”等主题,逐步增加规则复杂度和社会责任要求。与中高年级为本年级后续学习“社区生活”“国家认同”“法治意识”等内容奠定情感和行为基础。三、资源挖掘: (一) 素材资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资源类型资源名称/内容匹配课程与用途视 频 类1.《校园安全导航》动画片(如上下楼梯、课间活动)2.《国旗国旗真美丽》 等童声MV或升旗仪式实录片段3.《我不上你的当》 防拐骗主题儿歌动画第三课:直观学习校园行为规范。第二课:激发爱国情感,规范敬礼姿势。第四课:强化安全意识,寓教于乐。音 频 类1.《上学歌》《下课铃》 音频2.《排队歌》(自编口诀:“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眼睛看前方,队伍一条线”)全单元:用声音信号建立课堂常规。第三、四课:通过韵律口诀学习排队规则。图 文 类1.校园实景照片(厕所、饮水处、医务室、办公室等标识牌特写)2.“我的班级树”或“星星榜” 墙面布置素材3.《小学生一天》 绘本故事(如《大卫上学去》)第三课:制作“校园寻宝图”,进行认知匹配。第一课:用于班级环境创设,增强归属感。全单元:通过故事讨论小学行为规范。实 物 类1.国旗模型(桌面大小)2.交通安全标志卡片(人行横道、注意儿童等)3.“魔法小学探险家”勋章(自制)第二课: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讲解国旗构成。第四课:进行情景模拟游戏。单元总任务:作为评价激励的实物载体。(二)环境与人力资源(创设情境与外部支持) 资源类型资源名称/内容匹配课程与用途环境资源1.真实的校园环境2.教室里的“礼仪角”或“规则墙”3.校门口的“家长接送点”标志线第三课:最宝贵的资源,开展“校园探险”实地研学。第一、四课:将规则可视化,持续提醒。第四课:作为放学路队演练的终点目标。人力资源1.高年级的“爱心辅导员”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3.家长志愿者/保安叔叔第三课:由哥哥姐姐带领参观校园,亲和力更强。全单元: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以身作则。第四课:邀请保安叔叔讲解门口安全注意事项,更具权威性。(三)活动资源(任务驱动与体验学习) 资源名称活动形式匹配课程与用途“校园寻宝大闯关”任务卡小组合作第三课:手持任务卡,按图索骥找到指定地点并完成简单任务(如在饮水处模拟接水),将认知与实践结合。“我是小旗手”演练活动情景模拟第二课:在教室里模拟升旗仪式,练习肃立、注目、敬礼,仪式感满满。“安全回家情景剧”角色扮演第四课:创设“陌生人搭讪”、“认错家长”等情景,让学生演一演、练一练,学会正确应对。“班级公约”签约仪式集体仪式第一课:师生共同讨论出3-5条简单的班级公约,每位学生用画手印、签名字的方式承诺遵守,增强仪式感和约束力。单元大概念 及学科问题系统 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 单元大概念: 新生要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崭新的学校生活,懂礼仪、学自理、守规范、负责任,认同小学生身份,悦纳小学生活。 学科问题系统 核心问题:如何成为一名快乐、有礼貌、守规范、负责任的小学生? 子问题:(对应本单元的评价任务123) 1.怎样才算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如何快乐地开始新生活? 2.我们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如何用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爱? 3.我们的校园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4.认识回家路,感受路上的温暖,回家路上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问题链(对应每课时的评价任务123):课标 要求 政治认同: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道德修养:懂礼貌,讲诚信,守约定,不撒谎,与同伴友好相处。 法治观念:初步建立规则意识,遵守课堂和校园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健全人格:1.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 2.体会成长的快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与长处。 3.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 责任意识: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整理书包、参与班级劳动。学情 分析 维度已有经验未知经验个性差异突破措施知识经验知道自己是小学生,对学校有好奇心不了解校园环境和基本规则个别孩子适应慢,容易焦虑通过校园探秘、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熟悉环境生活经验有初步的家庭生活经验缺乏集体生活经验部分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依赖性强开展“整理小能手”比赛,培养自理能力策略经验能听从成人指令缺乏自主安排能力少数同学时间观念弱,作息不规律制定可视化作息表,家长协同监督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老师,我憋不住了,厕所在哪里呀?” (学情分析: 最急迫、最实际的生理需求,是孩子入学后第一要务。) 2.“为什么下课铃响了不能像幼儿园一样第一个冲出去跑?” (学情分析: 对“有序排队”这一新规则的不理解,需要直观解释。) 3.“如果我找不到回教室的路了,哭有用吗?” (学情分析: 直面孩子的分离焦虑和不安,需要给予方法和安全承诺。) 4.“那个红色旗子(国旗)为什么每天都要升起来?它会不会累?” (学情分析: 充满童真的拟人化想象,是进行爱国主义启蒙的绝佳切入点。) 5.“陌生人的糖如果是巧克力味的,我也不能要吗?” (学情分析: 面对诱惑时的具体矛盾,需要强化“无论如何都不能要”的规则。) 6.“‘班级是我家’,那我可以把我的玩具都带来放在教室里吗?” (学情分析: 对“集体”概念的 literal(字面)理解,需要引导区分家和学校的区别。) 7.“为什么发言要举手?我直接说出来不行吗?我怕一会儿就忘了。” (学情分析: 对新课堂规则的不适应,解释了规则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被听见。) 8.“值日生是干什么的?擦黑板会不会吃到粉笔灰呀?” (学情分析: 对劳动任务既好奇又有点害怕,需要消除恐惧,赋予荣誉感。) 9.“放学时,如果来接我的人戴了口罩帽子,我认不出来怎么办?” (学情分析: 一个非常具体且聪明的安全担忧,应教ta通过声音、体型等综合判断,并最终学会“找老师确认”。) 10.“小学的老师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帮我擦汗、喂我吃饭吗?” (学情分析: 触及“自理”核心,温柔地划定成长边界,说明“小学生”意味着哪些新的自我责任。)单元 目标 1.通过绘制个人“魔法上学路线图”,认识自己身份的变化,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通过游戏互动,学会整理书包,懂得爱惜学习用品,并主动分享1-2件上学路上的开心事。(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2.以“小侦探”身份在校园里寻找代表规则与礼仪的“神奇密码”。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由来,树立尊重、爱护、保护国旗的意识;通过学唱国歌,讲国歌故事、知识竞赛等方式,理解国歌的含义,在手册中准确记录至少2个升旗礼仪与规则,并通过模拟升旗仪式,初步学会规范、正确参加升旗仪式,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3.通过“寻宝”游戏,实地参观校园,辨识并在手册上准确标记至少3个校园环境关键场所,口头分享其用途;通过趣事分享,萌生对校园的喜爱和亲近感,感知并学习适应新环境。(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4.设计“我的安全路线护身符”,通过分享回家方式,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在手册上标注至少1个需特别注意安全的关卡,并能与同伴演示放学路上至少1项,了解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分享放学路上的爱的故事,能感受爱、分享爱、传递爱,从小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爱惜书本、书包。认识老师同学,并学会求助,培养文明礼貌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文明人。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突破措施: 1.通过校园探秘、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熟悉环境。 2.开展“整理小能手”比赛,培养自理能力。 3.制定可视化作息表,家长协同监督。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魔法小学探险家授勋仪式”,学生通过完成本单元各项任务收集“启航者勋章”、“爱国者勋章”、“探险家勋章”、“守护者勋章”等勋章,最终在班级举行的授勋仪式中展示自己的成长,接受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强化其小学生身份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开开心心上学去》 通过分享上学路上的开心事,树立积极上学心态。 1.能完整分享 1-2 件上学开心事 2.记录并能完整向同学说出上学故事。 3.能主动、准确使用礼貌用语与老师打招呼,累计达标者获得 “启航者勋章”。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1.能独立按 “分类收纳、方便拿取” 原则整理书包,步骤清晰 2.能掌握 2 种以上护书方法,完成 1 本新书的保护 3.主动向老师 / 同学分享护书护包方法,累计达标者获 “启航者勋章”《升国旗了》 通过化身“小侦探”,观看图片、视频认识国旗,通过“我是小演员”模拟升旗仪式礼仪规范。了解国旗的由来,在手册中准确记录至少2-3个升旗礼仪与规则,树立尊重、爱护、保护国旗的意识。 1.能准确说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并能描述其基本特征(红色、五颗星)。 2.在模拟或真实的升旗仪式中,能表现出庄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故事,并说出奏唱国歌有关的礼仪。初步学会规范、熟练饱满的唱出国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1.能准确说出国歌相关知识 2.能规范的唱好国歌 3.作为小学生,能说出不同的表达爱祖国的态度和行为《这是我们的校园》 通过“寻宝”游戏,实地参观校园,认识校园功能室。辨识并在手册上准确标记至少3个校园环境关键场所。 1.能够说出校园空间及用途。 2.能够说出参观校园时应该注意的规则。口头分享校园功能室用途。萌生对校园的喜爱和亲近感,感知并学习适应新环境。 3.能够介绍自己喜欢的校园场所,分享自己的愉快体验。《平平安安回家去》 设计“我的安全路线护身符”,通过分享回家方式,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在地图上标注至少1个需特别注意安全的关卡,并能与同伴演示放学路上至少1项安全规则,了解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知识。 1.能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 2.能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分享放学路上的爱的故事,能感受爱、分享爱、传递爱,从小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3.能够积极分享上学路上“爱的故事”,制定“让温暖安全伴我行”的具体措施。单元课时安排 1 上学啦,真高兴 1.通过完成成长手册,认识自己身份的变化,并主动分享1-2件上学 学习路上的开心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通过整理书包,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懂得爱惜学习用品。1 爱新书,爱书包 通过分享交流,学会爱惜书本,懂得课本的来之不易;通过观看视频,知道保护图书的简单方法;通过现场比赛,学会爱惜书包,珍惜学习用品,养成自己书包自己收拾的好习惯。1 升国旗了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由来,树立尊重、爱护、保护国旗的意识;在手册中准确记录至少2个升旗礼仪与规则,并通过模拟升旗仪式,初步学会规范、正确参加升旗仪式,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1 学唱国歌 认识国旗,学唱国歌。知道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初步了解国旗、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热爱国旗、国歌,初步树立国家观念,初步做到自觉践行“爱国”目标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学会遵守升降国旗、奏唱国歌的礼仪规范。1 校园探秘 通过实地观察校园场景、访问老师/同学、思考场所功能,精准 说出5-8处校园设施名称与位置,,增进对校园的熟悉度与亲近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安全使用校园设施;主动参与“校园设施大发现”活动,聚焦与学习生活关联密切的设施目标,用“画图标+写功能”记录探索,在小组交流中清晰分享发现,提升观察能力与表达热情。1 分享我喜欢的地方 通过“校园优缺点找找看”实践,发现学校值得骄傲的特色并积极宣传,针对不足用绘画、文字提出1-2条改进建议,萌发校园主人翁意识。1 交通安全记心上 通过观看图片、分享回家方式,能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通过交流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能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 路上的温暖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交流等活动理解并体验“路上的温暖”,学会在交通环境中展现人文关怀;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学会将交通安全知识与实际行为相结合,在目标复杂交通环境中增强应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