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四课《平平安安回家来》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四课《平平安安回家来》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8.27
课题 《平平安安回家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序号 1
内容 分析 一、文本位置 《平平安安回家来》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是“回家路不一样”,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同学的上学之路,了解更加艰苦的上学之路,体会上学的来之不易;第二部分是“交通安全记心上”,学习基础的交通规则,培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法治观念。 二、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在新课标里入学教育板块也要求,上学了,感受自己身份的变化,初步了解学校的环境。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高兴兴地学,快快乐乐地玩。因此本单元教材编写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围绕《开开心心上学去》、《我向国旗敬个礼》、《这是我们的校园》、《平平安安回家来》四课,从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增强国家意识,熟悉校园环境,培养安全意识。 每课内容分析 在第一课的时候,小女孩还憋看嘴,对于上学有消极情绪。这一课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抓住身份认同的心路历程,解决小学生身份认同的难点,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已经从身份认同的引导转变到规则意识的引入,编者在编写的时候考虑到幼小衔接时的发展特点,四个课时的教学考虑生活实践逻辑,落实入学适应教育。 课时内容分析 本课正文由 3个内容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不一样的回家路”,旨在引导学生分享不同的回家方式,熟悉自己的回家路,增进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第二板块是“交通安全记心上”,通过辨析回家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情景,并思考应对的办法,旨在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滲透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板块是“路上的温暖”,呈现了回家路上发生的温暖瞬间,旨在唤起学生对这段路程中的美好回忆,感受冢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心怀感恩意识。三个板块按照儿童认识和情感发展的逻辑呈现出尾层递进的关系,由发展认识到促进辨析,再到提升领悟。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 三、资源挖掘: 1.收集学生上下学路线素材 2.记录 “周末家庭出行方式”(步行、电动车、公交车、私家车等),标注出行中遇到的交通标志(如蓝色行人标志、自行车标志)、红绿灯闪烁场景,或 “奶奶看不清红绿灯”“同学闯红灯” 等真实情况。 3.利用动画、短视频、儿歌等多媒体形式
课标 分析 【道德修养】 1.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价值观,明白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健全人格】 1. 帮助学生克服在面对交通环境时可能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勇敢、谨慎的品质。 2.通过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法治观念】 1.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是法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2.引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守法自觉性。 【责任意识】 1.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交通安全负责的意识,让学生明自自己的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学情 分析 已有经验: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出行经历,如步行、乘坐公交车等,但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规则了解较少。他们可能知道要 “看红绿灯”,但对于如何正确过马路、在马路上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部分学生可能在家长的教导下有一些初步的安全意识,但不够系统和全面。 在认知能力方面,此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有趣的内容更感兴趣,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重复。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为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对色彩鲜艳的图片、欢快的儿歌以及互动性强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学平安安回家来》时,可利用这些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个性差异: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学前教育经历的不同,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接受启蒙教育,有一定知识储备与行为规范;而部分学生则需从基础学起。 在学习能力上,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长,能够较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引导。例如在认识交通标志环节,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记住标志的含义,而一些学生可能需要多次重复学习才能掌握。在学习兴趣方面,有的学生对交通安全主题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而有的学生可能兴趣较低,参与度不高。 补救措施: 1.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如在讲解交通规则时,采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多进行一对一辅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让他们收集更多交通安全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2.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展示图片、播放动画视频、使用实物模型、组织角色扮演等。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例如在讲解过马路规则时,通过模拟交通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正确过马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强化练习与巩固:针对部分学生对交通规则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问题,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反复练习的机会。如在课堂上设置判断对错小练习、安全回家路线规划等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安全行为的正确与否,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并记录下回家路上的安全事项,并制定自己的安全回家计划,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关于 “过马路规则” 的疑问 过马路的时候,旁边有人闯红灯,我要不要跟着一起走呀? 2、关于 “交通标志” 的困惑 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画着自行车的标志,是不是说只能自行车走,我们走路不能走那里? 3、关于 “不同出行方式安全” 的问题 坐爸爸妈妈的电动车,为什么一定要戴头盔呀?不戴会怎么样? 4、关于 “特殊场景与自我保护” 的疑问 看到有人在马路上捡掉的玩具,我要不要过去帮他一起捡呀? 5、结合 “自身生活经验” 的个性化问题 我爸爸有时候会开车送我上学,学校门口特别堵,能不能在路边随便停车让我下来呀?
学习 目标 目标+(对应核心素养) 1.通过观看图片、分享回家方式,能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2.通过交流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能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常识。 难点:能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灵活运用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突破措施: 1.多感官记忆法:编创 “交通安全拍手歌”。 2.课堂小练习 + 即时反馈:每讲解一个重点内容,设置 “快速判断” 小练习。 3.组织 “校园交通安全小实践” 活动;开展 “交通标志大搜索” 活动。
课时 任务 及 问题链
课前 准备 1.备好学生上下学路线素材,记录上下学路上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照片,做好PPT。 2.备好动画、短视频、儿歌等多种多媒体形式。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情境导入 小兔角色问候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学习一天后,回家的路上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跟着小兔去上学 导入语:(小兔)小朋友们好呀!我是小兔!我们又见面啦!在学校学习一天后,我们就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啦! 那回家的路上都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兔”这个角色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对上学产生一个比较好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 观察学生是否专注倾听、是否表现出兴趣(如眼神关注、积极回应) 若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增加小兔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如: “有没有小朋友想和小兔打个招呼呀?”),或用小兔手偶等道具吸引注意力
回家路不一样 1. 你每天是怎么回家的呢?
2. 看到其他同学艰辛的回家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机会?
3. 谁能仿照着示例,用‘回家的路不一样,我( )回家,路上经过( )’这句话说说自己的回家路? 1.说一说课文图片的回家路 师:你每天是怎么回家的呢? 预设:我和妈妈走路回家。 我和同伴一起回家。 我和同学们坐校车回家。 2.了解其他同学艰辛的回家路 明确:请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3.说一说自己的回家路 师:回家的方式真是太丰富啦!现在我们一起仿照着这句话来说一说吧! 句式:回家的路不一样,我( )回家,路上经过( )。 示例:(小兔)回家的路不一样,我和妈妈走路回家,路上经过草丛和大森林。 回家的路不一样,我和姐姐走路回家,路上经过斑马线和车流。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是太棒了! 恭喜你获得一颗“成长之星” [设计意图:设计“成长之星”的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1. 对主动分享回家方式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如 “你说得很清楚!”); 2. 对能用指定句式完整、准确描述自己回家路的学生,奖励 “成长之星” 1. 若学生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回家方式,可引导其回忆 “每天放学后,是谁来接你,你们一起怎么回去呀?”; 2. 若学生用句式表达时卡顿,可提供更多示例(如 “回家的路不一样,我坐爸爸的车回家,路上经过超市和公园”),帮助其梳理思路
交通安全 1. 图片中的这些行为是对的吗?为什么? 2. 放学回家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怎样做才安全呢? 3. 除了课文里的顺口溜,你还知道回家路上要注意些什么交通安全吗? 1.出示反例图片,学生分析 师:图片中的这些行为是对的吗? 师:放学回家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怎样做才安全呢? 生回答:...... 2.出示课文图片和顺口溜 红灯停,绿灯行, 遇到黄灯等一等。 靠右行,不追跑, 过路口时左右瞧。 3.拓展思考 师:你还知道要注意些什么吗? 4.我还知道这些交通指示牌的意思? 1. 对能准确判断反例图片行为对错并说明理由的学生,给予口头肯定(如 “你看得真仔细,理由说得很对!”); 2. 对能熟练朗读顺口溜、主动分享额外交通安全知识的学生,可额外鼓励(如 “你懂得真多!”) 1. 若学生无法判断反例行为对错,可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如 “图片里的小朋友横穿马路,马路上有车,很容易被撞到,所以这个行为是错的”); 2. 若学生记不住顺口溜,可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帮助记忆
巩固提升 1. 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回家路’的挑战,大家都集齐‘成长之星’了,你们开心吗?”
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感受温暖,那以后我们要做怎样的小学生呢? 1. 回顾 “回家路不一样”“交通安全”“路上的温暖”“交通指示牌” 等课堂核心内容;
2. 倾听小兔的总结语,感受成功集齐 “成长之星” 的喜悦;思考并回应教师的问题,明确要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回应总结内容、是否表现出对 “做遵纪守法小学生” 的认同 若部分学生对 “遵纪守法” 理解不深,可简单举例说明(如 “遵守交通规则就是遵纪守法的一种,以后回家路上我们要记得红灯停、绿灯行”)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找一找、认一认更多的交通指示牌。 拓展类 目标2 5分钟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