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川中学初2025级第六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学科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Zn65 Cu64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下列传统项目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苏绣刺绣 B. 川剧变脸 C. 白酒酿造 D. 活字印刷2. 溶液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 蒸馏水 B. 牛奶 C. 消毒酒精 D. 新鲜豆浆3. 工业上“三酸两碱”中包括了HCl、H2SO4、NaOH。关于它们的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Cl可用于除锈 B. H2SO4用于铅蓄电池C. NaOH可用于除油污 D. 三者都可用作干燥剂4.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 进入废旧的沼气池,应进行灯火试验B. 在面粉厂、纺织厂粘贴严禁烟火标志C. 在炭炉上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D.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水冲洗后涂稀NaOH溶液5. 下列实验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B.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会大量溶解,并且溶液呈紫红色C. 砂纸打磨光亮的铜投入到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蓝色D. 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溶液慢慢变成蓝色6.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纯净物:硫酸铜、镁、稀盐酸B.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 氧化物:氧化铁、干冰、冰水混合物D. 碱:熟石灰、火碱、纯碱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有关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 B. 溶解固体C. 称量固体 D. 测溶液pH8. 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后恢复原状B. 实验中可观察到Y型管内及烧杯底部的白磷均燃烧C. 该实验现象只能说明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需与氧气充分接触D. 通过该实验,推测在实验室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9. 永川秀芽是有名的茶叶,其特点是嫩香持久、醇爽回甘,富含茶多酚。下列有关茶多酚的说法正确的是A. 茶多酚属于氧化物 B. 茶多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 茶多酚由51个原子构成 D. 茶多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0. 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可用作电视屏幕的荧光粉。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的数值为25B. 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 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D. 铕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六周期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金属铁、镁、锌在常温下都是固态,所以常温下金属单质都是固态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D. CuO与稀盐酸可制取,因此CuO与稀硫酸可制取12. 明代重要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石灰,止血神品也。但不可着水,着水即烂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灰”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B. “着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C. “烂肉”是因为的腐蚀性D. “着水”后的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13.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 甲化学式为CH2O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 该反应中涉及到两种氧化物14. 除杂和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Fe、C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B 鉴别和 伸入燃烧的木条C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 除去中的少量 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A. A B. B C. C D. D15. 下列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将一定量石灰石高温煅烧B. 将一定量的NaOH固体溶于室温下的水中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16. 硅和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硅原子___________。(2)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3)标出甲硅烷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4)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17.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图。(1)锡铅合金可以用作焊锡,主要利用了它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2)铁、铜、铝使用先后顺序由先到后是___________。(3)为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溶液、 B. 溶液、C. 溶液、溶液 D. 溶液、溶液、(4)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盐酸可清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A.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C. 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D.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办法有很多,例如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我国中科院研发出了复层脂包覆密封材料,都是有效隔绝了氧气和水1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1)实验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管(高温条件),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实验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实验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图2装置进行模拟,则M极与N极管中产生气体质量之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4)上述3个实验中,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A. 实验1 B. 实验2 C. 实验319. 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a”或“b”)。①烧杯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若想让②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签一条即可)。(3)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 两溶液质量甲<乙C. 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D.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20. 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利用”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碳捕捉】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溶液来“捕捉”的工艺流程:(1)物质A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2)“捕捉室”中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目的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反应分离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_个。(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碳封存】(5)“碳封存”可以将(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但在加压“封存”过程中,会造成海水酸化,其原因是生成了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21. 氧气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资料:过氧化氢分解时放热(1)写出仪器①名称___________。(2)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装置如图1所示,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第一步:;第二步: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图1中“加湿过滤仓”除润湿氧气外还起到哪些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4)若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从图2中可选用的气体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5)“氧烛”是潜艇、飞机中的应急供氧物质,装置如图3所示。使用时触发铁粉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分解,即可得到氧气,同时得到一种氯化物。①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氧烛在使用时的产氧率明显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22. 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某小组同学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某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该同学在室温下借助传感器设计了以下实验:①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②10mL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③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mL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三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1)能说明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___。(2)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务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实质。实验二:该组同学借助数字化技术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图3所示:(3)①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实验中的溶液A是___________(填“稀硫酸”或“溶液”)滴加到另一溶液中。②图3中的M处与图2曲线上的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点相对应。[任务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猜想】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和 猜想三:和【实验方案】(4)兴趣小组为证明各猜想正确,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 现象 给论方案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方案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通入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方案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粉末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实验反思】(5)小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确认了方案___________是错误的。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3. 将一定质量氧化亚铜固体投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试计算:(1)若上述稀硫酸用98%浓硫酸稀释配制而成,需加多少水?(2)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至0.1%)合川中学初2025级第六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学科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Zn65 Cu64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题答案】C【2题答案】C【3题答案】D【4题答案】B【5题答案】D【6题答案】C【7题答案】A【8题答案】D【9题答案】D【10题答案】B【11题答案】D【12题答案】C【13题答案】B【14题答案】C【15题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16题答案】(1)2Si (2)(3)(4)【17题答案】(1)熔点低 (2)铜、铁、铝 (3)AC(4) (5)C【18题答案】(1)H2 (2)(3)8:1 (4)ABC【19题答案】(1) ①. a ②. 4:5 (2)降温或增加溶剂 (3)AB【20题答案】(1)CaO (2) ①.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②. (3)两 (4)NaOH、CaO(5)H2CO3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21题答案】(1)锥形瓶 (2) (3)AB(4)BE (5) ①. ②. 铁粉的量不足,导致供给的热量不足,NaClO3没有完全分解【22题答案】(1)实验③溶液温度升高且高于实验①和实验②(2)2NaOH+H2SO4=Na2SO4+2H2O(3) ①. 稀硫酸 ②. Y (4)有气泡产生 (5)一、二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3题答案】(1)设上述稀硫酸用98%浓硫酸稀释配制而成,需加水质量为,解得答:若上述稀硫酸用98%浓硫酸稀释配制而成,需加80g水。(2)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反应后生成铜单质质量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解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7.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