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友谊的真谛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友谊的真谛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6.1 友谊的真谛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等。
道德修养: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恼,学会主动关怀、帮助朋友,在友谊中践行友善、诚信等道德准则,培养真诚、善良、宽容等良好品德。
法治观念:明确友谊不能违反原则,坚守道德及法律底线,不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健全人格: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在友谊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积极乐观、自信勇敢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能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及冲突,明白在友谊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关心朋友、尊重朋友的选择等,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友谊的真谛/友谊的特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观看视频,体会他们的友谊
有朋友相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曲折的路也不觉得艰难。
自主预习
5分钟时间自主预习教材P42-45,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铅笔勾画以便后续更正。
1.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2.友谊的真谛/友谊的特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3.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4.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5.如何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6.为什么要交友?/友谊的力量/友谊的意义/友谊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教材笔记
1.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P43一段
①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了解和熟悉,逐渐建立了友谊。
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③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积累着不同的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他新买了文具都要与我分享。
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来,他悄悄提醒我。
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我做了错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学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教材笔记
2.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P44一段
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巴金和冰心: 因为共同的性格、爱好,相互的欣赏,释放出他们弥香醇厚的友情——浓厚又淡如水!
▲《追风筝的人》: 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仆人的儿子,但只要是认定的朋友,就会献出自己无私的善意。
▲《不朽的马克思》: 即使家庭背景再悬殊,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只要真心相对,就能跨越一切阻碍。
志趣相投
友谊与金钱无关
友谊与家庭背景无关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教材笔记
3.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P44二段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选择常见分析例句: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补充在教材上) 2.君子之交淡如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5.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6.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违心地接受了父亲的经商要求,并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直至出版。这些著作里,也包含着他的劳动,闪烁着他的智慧。对此,恩格斯却十分谦虚的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伟大的革命友谊成就了两位伟人,两位伟人也成就了伟大的革命友谊。
阅读感悟
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出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
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教材笔记
4.如何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P45一段
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选择常见分析例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补充在教材上)
教材笔记
5.友谊的真谛/友谊的特质/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P44-45段首句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教材笔记
6.友谊的力量/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交友? P42、P45
①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②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③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
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就是好朋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不是贪财,是家里穷呀,我愿意让着他。”
后来,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听说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齐僖公死后,他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君位,管仲曾箭射公子小白,幸亏箭射在衣带钩上,小白装死才得以逃脱。
后来公子小白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客观地说,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齐桓公最终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并尊称管仲为“仲父”。
管鲍之交:跨越阶层的知己之谊
课外扩展
课堂小结
1.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P43一段
2.友谊的真谛/友谊的特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P44一段
3.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P44二段
4.如何理解“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P45一段
5.如何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P44-45段首句
6.为什么要交友?/友谊的力量/友谊的意义/友谊的重要性?P42、P45
课堂训练
1.(2025·天津)《诗经·大雅·抑》中写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说明友谊是( )
A.平等的、双向的 B.一种心灵的相遇
C.友善的、忠诚的 D.一种亲密的关系
A
2.(2024·山东济南)朋友就是在伤心流泪时陪在你身边,就是一起分享生活里的大事小情,就是在你做傻事时会及时制止。这蕴含的道理是( )
A.友谊永远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彼此间毫无保留
C.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D.友谊是为朋友做任何事
C
课堂训练
3.(2023·湖南怀化)“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视频演讲中引用的这两句古诗告诉我们( )
A.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C.美好的友谊是一种亲密、单向的关系
D.友谊要以自我为中心
B
课堂训练
4.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方框处的内容应为( )
A.友谊的特质 B.友谊的力量 C.友谊的澄清 D.友谊的建立
A
课后活动
1.观察身边的友谊故事:记录1个你认为“体现友谊真谛”的真实场景(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看到的他人故事),写下场景细节(如人物、事件、对话),并标注该场景体现了友谊的哪项特质。
2.发起一次“友谊温暖行动”:为你的一位朋友做一件能体现“真诚关怀”的小事(如帮朋友解决一个困难、倾听朋友的烦恼并给予鼓励等),完成后写下你的行动过程和感受,同时记录朋友的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