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图。下列 芬太尼受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痛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感受器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
C.芬太尼的作用是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D.K+外流与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2.徽山湖既有特有物种四鼻孔鲤鱼,更有凶猛的内食性鳜鱼,还有丰富多样的其他生物。其中绿藻、蓝细菌是四鼻孔鲤鱼和徽山湖沼虾等动物的食物,沼虾又是四鼻孔鲤鱼的食物。科研工作者经过10年的调查绘制了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已知在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徽山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四鼻孔鲤鱼的种群密度
B.四鼻孔鲤鱼在1~7年之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C.P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水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D.第9年,肉食性鳜鱼的数量可能呈现图中相同的变化趋势
3.从传统发酵到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发酵工程,不同微生物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酿制葡萄酒时,发酵装置不进行严格灭菌仍能获得良好的发酵效果
B.酿制的葡萄酒中乙醇浓度不太高是因为较高浓度的乙醇会抑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先通气培养后再密封发酵
D.葡萄酒暴露在空气中易变酸是因为醋酸菌能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4.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酱油中含有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如图为工业上制作酱油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判断出黑曲霉属于异养好氧型生物
B.黑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黑曲霉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
C.发酵过程中大豆中的蛋白质、小麦中的淀粉均可为黑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
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的发酵产物以及食盐均能起到抑制杂菌的作用
5.发酵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泡菜制作技术的相关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初期,水槽内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微生物有氧呼吸产生了CO2
B.盐水注入泡菜坛前,煮沸所用盐水的目的是杀灭细菌和除去部分溶解氧
C.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发酵液的pH上升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
D.若罐口密闭不严会导致需氧腐生菌生长繁殖,使泡菜腐烂变质
6.某同学经过分离纯化获得了一种微生物,用Ⅰ、Ⅱ、Ⅲ三种培养基来培养该微生物(见下表)。通过观察该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繁殖情况,来确定其生物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根瘤菌是共生固氮菌,只有共生才能固氮)。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注:“+”表示加入该物质,“-”表示不加入该物质。
A.若该微生物为根瘤菌,则其在Ⅰ和Ⅱ中均能正常生长
B.若该微生物为根瘤菌,则其在Ⅲ中的固氮量与菌落比在Ⅰ中多且大
C.若该微生物为硝化细菌,则其在Ⅱ和Ⅲ中能正常生长,不能在Ⅰ中生长
D.若该微生物为酵母菌,则其在Ⅰ、Ⅱ和Ⅲ中均能正常生长
7.某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查流经学校的河水中大肠杆菌的状况,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并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等工作,图1和图2分别是同学甲和乙得到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Ⅲ区是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
B.整个划线操作的过程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学甲所用接种工具总共灼烧灭菌了5次
C.图1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D.同学乙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可能涂布不均匀
8.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B.用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C.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再进行湿热灭菌
D.用巴氏消毒法处理食品后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
9.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倒平板时,培养皿倒入培养基后要立即倒放于超净实验台上
B.②步骤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蘸取菌液
C.③步骤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接种结束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10.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青霉素会抑制细菌生长)
成分 NaNO3 K2H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该微生物的培养基适合新冠病毒的培养
D.该培养基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11.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施入土壤后,由土壤中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分解后被植物吸收利用。如图是某同学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培养基①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则该培养基需加入尿素
B.尿素的分解产物使培养基②pH降低
C.10g土壤样品加入90mL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后可获得稀释100倍的稀释液
D.若该同学发现培养基①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则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导致的
12.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一级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使得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发酵工程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多样和污染小的特点
B.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都是直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C.在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
D.若发酵工程的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13.食品工业是微生物最早开发和应用的领域,一直以来与发酵有关的食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居于发酵工业的首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品工业中用到的酶制剂都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
B.筛选出高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啤酒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D.食品工业中,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乳酸链球菌素和β-胡萝卜素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
14.由于发酵工程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在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培养的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出的单细胞蛋白可制成微生物饲料
B.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C.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苏云金杆菌可制成微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多种农林虫害
D.培养基或发酵设备灭菌不彻底,会造成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1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型繁殖为无性繁殖,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
B.选取茎尖细胞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突变品种
D.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一定是同一物种
16.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目的。测试某细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方法如下:在涂有该细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按照一定要求贴浸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
B.该细菌对抗生素IV的敏感程度大于抗生素I、II和III
C.抗生素II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与该抗生素扩散速度太慢有关
D.在本实验条件下,该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该细菌而言是有害变异
二、多选题
17.杜鹃又称布谷鸟,一般栖于森林上层,是捕捉松毛虫的能手,松毛虫以松叶为食进而危害松林。如图是某森林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N1~N8表示能量数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中的杜鹃以松毛虫为食,据此判断杜鹃属于第三营养级
B.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5-N8
C.图中N3的能量去向除图中所示外,还有未利用部分的能量
D.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18.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并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促进植物体内ABA的合成
B.图乙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有无光照、光受体的有无和ABA的浓度
C.图乙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不敏感
D.据图乙可以推测,光信号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1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餐饮业的发展,含油废水成为一种量大面面广的污染源。生物法处理油脂污染物是一种最有效、最安全和最彻底的方法,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出产脂肪酶酵母菌株并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梯度稀释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步骤二: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射处理的方法进行育种。将辐射处理后的酵母菌配制成培养液后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筛选,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上述操作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还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了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突变菌株的相关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培养统计分析,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一所得培养基中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B.步骤二中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时,应用脂肪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配置选择培养基
C.步骤二中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
D.由图可知,菌株A降解脂肪的效果更好,故应选择菌株A进行后续相关研究
20.某科研人员对烟草进行实验研究时发现了一株高产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良母株。该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将该种优良性状保存了下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取该优良母株的芽尖等幼嫩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接种
B.经过过程①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
C.切割成小段后的基部丛芽需要先进行灭菌处理
D.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要小于1
三、解答题
21.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组织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可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是用于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是 (填细胞名称),④和⑥主要在 过程中发挥作用,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 。
(2)图甲中细胞③与细胞⑦相比,其细胞膜上缺少 的受体。根据乙图能否得出随着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效果逐渐增加,原因是 。
(3)为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从免疫细胞成熟场所角度设置实验自变量)。
实验材料:多只生理状况良好且相似的小鼠、具有活性的异体器官等。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22.白鹤自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白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白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在翻阳湖附近)越冬,在西伯利亚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
(2)白鹤种群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直接决定该数量特征的因素包括 。
(3)鄱阳湖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说明该植物群落具有 结构。若鄱阳湖物种数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则其演替类型是 。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由于某种原因鄱阳湖中软体动物数量大量减少,但短时间内白鹤的数量并未受到影响,原因是 。
23.同学甲以新鲜的葡萄为材料,用如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同学乙为了探究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转速分别为210r/min、230r/min和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排气口要连接一根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通常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原因是 。制作葡萄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 ℃,原因是 。
(2)用图1的装置酿酒结束后,若要直接转入果醋发酵,具体的操作方案为 。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pH的变化分别是 。
(3)由图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图2中培养8h后,3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 (写出一点)。
24.人参皂苷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中。科研人员为实现人参皂苷的高产,将西洋参(2n= 48)与胡萝卜体细胞(2n= 18)进行融合后培养获得愈伤组织,过程如图1所示,并对相关结构中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将植物细胞置于含 酶的溶液中,过程③ (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光照。
(2)过程②常用的化学法包括 (答两点),若过程②只进行两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染色体数为 。
(3)若图1中愈伤组织能够培育成完整植株,需要进行的后续操作是 (写出简要过程)。
(4)图2中甲表示 ,分析图2得出的结论是 。
四、实验题
25.酸奶由牛奶经过发酵制成,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同学甲和乙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后,在家进行了酸奶制作的实践,具体操作如下:
一、同学甲买了酸奶机(相当于恒温培养箱,能够将其内容物加热至42℃并保持恒温),按如下步骤自制酸奶:
第一步:将约1L鲜奶倒进锅里加热至沸腾,将酸奶机的内胆放在开水中煮5min。
第二步:将沸腾后的鲜奶倒入酸奶机的内胆里,然后立即加入约100mL酸奶。
第三步:盖上酸奶机盖子,让内部处于密封状态,打开电源开关。
第四步:8h后打开酸奶机盖子。
二、同学乙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瓶身、瓶盖、勺子放在锅中加热煮沸10min。
第二步:待瓶子稍冷却后向其中倒入鲜奶并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再放入锅中沸水浴约10 min。
第三步:待牛奶冷却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第四步:将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h。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生物培养角度看,鲜奶相当于培养基,同学甲和乙在鲜奶中加入酸奶相当于 。同学甲和乙在制作酸奶时对鲜奶均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而工业生产中制作酸奶时对鲜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该方法的优点是 。
(2)同学乙成功制得酸奶而同学甲没有,原因是 。
(3)同学乙在制作酸奶时,还会在鲜奶中加一定量的蔗糖,其目的是 ,该同学在第三步中拧紧瓶盖的原因是 。
(4)同学乙想检测自己制得的酸奶中乳酸菌1 mL的数量,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乙在过程③所用的方法为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同时做A、B、C三个培养皿,目的是 。实验检测时,各取0.1mL已稀释10倍酸奶分别接种到图示A、B、C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毫升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数为 个。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C
7.B
8.C
9.A
10.B
11.D
12.C
13.C
14.A
15.D
16.D
17.ABC
18.BC
19.ABC
20.CD
21.(1) 辅助性T细胞 二次免疫 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给T细胞(或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能力)
(2) (识别)抗原(或S蛋白) 不能。当疫苗剂量为150μg时抗体效价低于疫苗剂量为100μg时的抗体效价,免疫效果较低
(3) 实验思路:将小鼠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并移植异体器官;另一组切除小鼠胸腺,并移植异体器官,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两组小鼠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预期实验结果: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异体器官未发生免疫排斥,未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异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2.(1) 不能 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含分解者
(2) 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少答或答错不给分,2分)
(3) 垂直 次生演替 一定的自我调节
(4)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由其他生物取代,因此虽然软体动物数量减少,但是白鹤可以捕食其他生物,使其在短时间内数量不发生变化(合理即可,2分)
23.(1)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利于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并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 18~30 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2) 打开充气口,通入无菌空气,接种醋酸菌,同时升高温度 下降、下降
(3)在一定转速范围内,摇床转速越高,酵母菌繁殖的速度和总量越高(或培养液中氧气含量越高,酵母菌种群密度越大)
(4)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大量减少)、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下降等
24.(1) 纤维素酶和果胶 不需要
(2) 聚乙二醇(PEG)和高Ca2+-高pH处理 66、96、36
(3)将愈伤组织先后转接到诱导生芽和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形成试管苗,再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长壮,最后移栽入土。
(4) 胡萝卜原生质体中的人参皂苷含量(为0) 胡萝卜—西洋参融合后培养获得愈伤组织中的人参皂苷含量比西洋参原生质体中的人参皂苷含量高。
25.(1) 接种 煮沸消毒法 可以杀死鲜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同学甲将鲜奶煮沸未冷却就接种,使乳酸菌失活
(3) 为乳酸菌提供乳酸发酵所需的原料,改善口感 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发酵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使结果更加准确 5.6×1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