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
B.葡萄糖、激素、无机盐、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C.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D.神经元的轴突大都套有髓鞘,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神经
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垂体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人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始终恒定不变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
B.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
C.若在b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D.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5.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
B.瘦素作为激素所进行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瘦素作用范围小
C.在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
D.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瘦素受体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雄激素由睾丸产生,肾上腺皮质、卵巢也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雄激素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如下图表示雄性激素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激素穿过细胞膜不需要膜上的载体
B.雄激素发挥作用与细胞中受体的活性有关
C.雄激素能够催化细胞核内mRNA的合成
D.雄激素在女性体内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7.下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与a点相比,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细胞体积更大
B.整个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发生在a~c段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d~e段对应的根部形态也符合顶端优势的现象
8.HIV侵入机体后,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科学家利用人的成熟红细胞制作“细胞陷阱”,引诱HIV病毒识别并侵染,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B.HIV侵入机体后,T细胞减少,机体不再产生相应抗体
C.陷阱细胞膜上需具有能与HIV表面蛋白识别结合的受体
D.陷阱细胞无细胞器、细胞核,使入侵的HIV病毒无法增殖
9.为了研究血糖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将正常鼠的胰岛的某一部位作相关处理,得到了甲、丙两种类型的模型鼠,乙为正常鼠。现对甲、乙、丙鼠作进食不运动和进食运动处理,同时测量出了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但不运动,甲鼠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血糖转化成了糖原和非糖物质
B.甲鼠可能是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失调,丙鼠可能是胰岛A细胞分泌功能失调
C.甲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丙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低
D.进食且运动后,丙鼠的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休克
10.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B细胞活化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少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11.如图衣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b表示外界因素发生变化的时间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则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B.环境容纳量为K2时,对该种群最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若b点表示采取措施保护大熊猫,曲线I最可能表示将来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变化
D.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目,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因此而改变
12.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
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
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蝗灾
D.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对其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
1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有氧呼吸
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
14.稻田养鸭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是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养殖方式。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稻鸭共生,稻香鸭肥”是由于稻、鸭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B.当该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物量越大,净生产量越大
C.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通常不能提高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D.水稻植株内调节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15.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0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02过量排放造成的
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多选题
16.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①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D.内环境稳态是指①②④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17.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测量该点动作电位时,电极应分别置于膜外、膜内
B.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C.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手指被刺后,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也属于反射
18.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计数。图1为小方格内的细胞分散情况,图2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将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的计数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实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C.若实验出现了图1中的c情况,则说明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或没有充分摇匀
D.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如图2所示,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2.5×109个/mL
19.在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常将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之比记作λ。如表是科学家根据某草原中野鼠种群在1992年到2012年数量变化计算所得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年份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λ 1 1 1 0.75 0.60 1 1.25 1.75 2 2 2
A.1996年野鼠种群数量与2002年野鼠种群数量相同
B.2008年,该草原中野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2002年到2008年,推测野鼠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D.预测野鼠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20.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三、解答题
21.研究发现,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易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CORT会与胰岛素竞争性结合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1)图中激素a为 ,其与CORT可以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 。
(2)图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处的生理效应是 。
(3)据图分析,对于机体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血糖浓度升高,诱发2型糖尿病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方面机体CORT分泌增加, ,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使 ,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
22.蚕豆是人类最早栽培的豆类作物之一,在其生长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调节.图甲表示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图乙是蚕豆种子萌发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是 (“芽的向光性”或“茎的背地性”或“根的向地性”),该激素在幼嫩组织中从合成部位到作用部位的运输方式为 .
(2)图甲中的、点最可能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点(填图乙中的字母).
(3)在蚕豆植物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萘乙酸, (填“能”或“不能”)达到增加蚕豆产量的目的.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 ,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一般是 .
(5)烟草种子萌发过程能感受光信号,因为该植物具有 ,可以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 等功能的主渠道。
(2)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
(3)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 。
24.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揭示了“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绘制出了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人体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5-羟色胺(5-HT)在该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1)食物中的毒素或某些药物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导致Ca2+内流,此时膜内电位为 。肠嗜铬细胞通过胞吐释放5-HT,激活迷走神经,通过该方式释放5-HT的优点是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高效完成信息的传递。
(2)某些化疗药物会通过上述调节机制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应,药物A为5-HT受体拮抗剂,可以用于癌症病人化疗后止吐,其作用机制为 ,从而缓解呕吐反应。
(3)研究人员还发现摄入肠毒素会引起小鼠产生类似“恶心”的厌恶性情绪,并形成对疑似含肠毒素饮料的条件性味觉回避,表现出“恶心样”行为,与摄入肠毒素后出现“恶心样”行为相比,该反射形成的过程需要 的参与,其生物学意义是 。
25.科研人员对某常绿阔叶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至少答两点)。根据图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 。
(2)调查某种鹭类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由于鹭类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科研人员对牛背鹭进行密度调查时,是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相关信息。与常用的调查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
(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的结果。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 与 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觅食方向上发生了改变,可以使二者之间的 关系趋于缓和。
(4)该林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矿区,当地政府加大力度植树造林,吸引了很多鸟类前来筑巢,该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相比,该群落的建立改变了演替的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B C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B ABD BCD ABC ABC AD
21.(1) 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2)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转变成非糖物质
(3) 与胰岛素竞争性结合胰岛素受体 GLP-1分泌减少
22.(1) 根的向地性 极性运输
(2)d、b
(3)不能
(4) z>c
去除顶芽
(5)光敏色素
2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375 (a-b)×20%或(c+d)×20% 保持稳定 次生演替
24.(1) 正电位 可以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冲动的快速传递
(2)与5 - HT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5 - HT与受体结合
(3) 大脑皮层 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机体能够预先识别潜在的危险并作出反应,避免再次摄入可能含有肠毒素的物质,提高机体的生存能力
25.(1) 垂直 食物和栖息空间 池鹭
(2) 标记重捕法 偏大 无损伤、低干扰
(3) 协同进化 白鹭 夜鹭 竞争
(4)方向和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