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答案】B
【知识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和人体是导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物体。
【解答】由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人体是导体,要让电灯发光,应该选用导体与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木制牙签、塑料尺、玻璃杯是绝缘体,金属钥匙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上·宁波期中)在山间小溪中,科研人员发现一些停止发育的蝌蚪,这些蝌蚪不能发育成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B.体内性激素分泌异常
C.体内胸腺素分泌异常 D.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于两栖动物的发育,如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甲状腺激素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2) 生长激素、性激素、胸腺素的作用: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影响的是个体的生长速度等,对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无直接作用;性激素主要与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等有关,并非蝌蚪发育成蛙的关键激素;胸腺素由胸腺分泌,主要与免疫等功能相关,和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关联小 。
【解答】A、生长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针对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生长激素无直接影响,所以该选项错误。
B、性激素主要参与生殖相关的发育等,和蝌蚪变态发育为青蛙的过程没有直接关联,该选项错误。
C、胸腺素主要与免疫功能等有关,与蝌蚪发育成蛙这一变态发育过程无关,该选项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会导致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成蛙,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某款玻璃清洁器,由两块各含磁铁的清洁片构成。使用时,两块清洁片总是隔着玻璃合在一起移动,这是因为(  )
A.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使用时,两块清洁片隔着玻璃合在一起运动,说明两块清洁片之间存在吸引力,即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新型智能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产生电流,通过“磁生电”来实现充电。下列实验也是利用“磁生电”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 电磁感应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无线充电中 “磁生电” 就是基于此原理,交变电流使线圈产生变化磁场,手机线圈靠近做切割磁感线(磁场变化等效切割)产生电流。
(2) 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铁原理:电流的磁效应是指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如奥斯特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通过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可控制磁性有无、强弱等 。
【解答】A、 此图是电磁感应实验装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 “磁生电”(电磁感应)原理,该选项正确。
B、 此图是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C、 此图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D、 此图是电磁铁相关实验,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宁波期中)美团共享电单车归还时,只有将头盔按要求放入车筐,电单车上的S1才会闭合,再在手机上完成费用支付后S2会闭合,锁扣的电动机才能锁车。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电动车锁车的条件分析两个开关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将头盔按要求放入车筐,电单车上的S1才会闭合,再在手机上完成费用支付后会闭合,锁扣的电动机才能锁车,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宁波期中)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信息给予题。
1.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4.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A错误。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和神经的共同调节,C错误。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D。
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还有部分导线未连接,字母a、b、c、d、e、f、g、h表示各元件的接线柱。下列操作能让灯都亮起来的是(  )
A.用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
B.用导线连接b、f,再闭合开关S
C.用一根导线连接e、g,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
D.用一根导线连接e、f,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g,再闭合开关S
【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通路时,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工作,这样的电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源短路时,电路中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可能烧毁电源和导线,甚至引起火灾,因此绝对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
【解答】A、用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灯L2亮,灯L1不亮,故A错误;
B、用导线连接b、f,再闭合开关S,灯L2亮;此时灯L1没有接入电路(或L1所在电路断路),则L1不亮,故B错误;
C、用一根导线连接e、g,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两灯并联,都亮,故C正确;
D、用一根导线连接e、f,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g,再闭合开关S,电源短路,两灯都不亮,且会烧坏电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C.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D.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转);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使电流表损坏,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解答】解:AB、撤掉导线a,电流表只接了负接线柱,接法错误,电流表不能测量电路的总电流,也不能测量的是小灯泡L1的电流,故AB错误。
C、撤掉导线b,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1和L2的电流,故C正确。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4八上·宁波期中)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
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A、分析图形可知,该反射弧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正确。
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B错误。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结构④传入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C错误。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⑤效应器,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  )
A.M接A,N接D B.M接B,N接C C.M接A,N接B D.M接C,N接D
【答案】A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移动方向判定其接法。
【解答】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的电阻是减小的,则滑片左侧的电阻丝应接入电路(即一定要接A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故M接A,N接D或C。
故答案为:A。
11.(2024八上·宁波期中)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A.铁芯会受到磁体的吸引;
B.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条形磁铁受到磁力的方向,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确定条形磁铁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C.根据滑片移动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流大小变化,进而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即可;
D.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引力的变化分析判断。
【解答】A.闭合开关前,虽然电磁铁没有磁性,但是电磁铁中间有铁芯,它会受到条形磁铁的吸引,故A错误;
B.闭合开关后,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那么条形磁铁受到向左的引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错误;
C.滑片P向a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那么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磁性增大,对条形磁铁的引力增大,故C正确;
D.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则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电磁铁的引力。因为引力增大,所以摩擦力也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位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大 B.油位越高,R两端的电压越大
C.R、R0在电路中是并联的 D.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R和R0串联接入电路;
油面越高,浮子上升,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串联电路中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变阻器R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油量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可以判断油量表是电压表。
【解答】A、由图知,左侧O点为支点,油位越高,浮子上升,在杠杆的作用下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因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则通过R的电流越小,故A错误;
B、油位越高,R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大,故B正确;
CD、由图可知R和R0串联接入电路,油量表和滑动变阻器R是并联的,所以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八上·宁波期中)要求设计一个电磁限流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它能切断电路,并需手动闭合。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电磁限流器,示意图如下,其中的C、D为动触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B.甲能满足设计要求,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C.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弹簧1和弹簧2都变短
D.乙能满足设计要求,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通电磁继电器当电流变小或断电时,又能把开关闭合,而不能在排除故障之前断电。
【解答】(1)在甲图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A的磁性增强,对衔铁B的吸引力增大,使衔铁B逆时针旋转失去对闸刀S的制动作用,弹簧1把闸刀S拉起后,弹簧1缩短(弹性势能已经转换为机械能),切断电流
(2)在乙图中,电流过大时,也能切断电路,但切断电路之后,电磁铁没有了磁性,弹簧2伸长,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开关又自动闭合,而甲图不能自动闭合,只有当检修完后,排除故障,人工合闸。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4八上·宁波期中)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A、由图可知,舒涵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正确。
B、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B正确。
C、进食后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回到血液,因为此时血糖含量高,胰岛素含量也会增加,C正确。
D、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16.(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及变形: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当无法直接同时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时,可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结合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通过开关的通断,间接获取未知电阻Rx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计算其阻值。
(2)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①S接1和2时电流方向改变,电压表会出现反偏,故①不可行;
②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Rx电压,再闭合S2,测出电源电压,可计算出R0电压,根据计算出电流,根据计算Rx电阻,故②可行;
③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再闭合S2,R0短路,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两次总电压相同,解方程可得Rx电阻,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1,Rx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S接2,R0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两次电源电压相等,可解得Rx电阻,故④可行。
故答案为:D。
1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由欧姆定律可知,U=IR,当闭合开关S时,可知U-R图线①U=IR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当断开开关S时,可知U-R图线②U=IR+IR0=IR+U0是一次函数关系。
【解答】闭合开关S,电阻R0被短路,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由U=I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图线①过原点;断开开关S,电阻R0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与电阻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则电压表最小值为R0两端电压,即U0,由U=IR+IR0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且图线②过(0,U0)点,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2024八上·宁波期中)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报警声,同学们立马根据指令有序逃生,这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二者相互配合,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解答】A、在反射弧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图中 X 能接受警报声刺激,所以 X 表示感受器 ,故该选项正确。
B、听到报警声后同学们根据指令有序逃生,这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故该选项正确。
C、传出神经① 连接神经中枢和肌肉,若传出神经① 受到损伤,神经中枢的指令无法传到肌肉,则肌肉无法收缩;而传出神经② 损伤不影响肌肉因传出神经① 传导指令收缩,该选项说传出神经② 损伤肌肉无法收缩,错误 ,故该选项错误。
D、逃生过程中,有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肌肉收缩(神经调节),也有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激素调节 ),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
19.(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下移
【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2)由题知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得出CO浓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知电磁铁磁性的变化,结合电路分析电铃应接在什么位置;
(3)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只有当R1阻值变小时,控制电路才能达到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据此分析;
(4)在CO浓度更低时,气敏电阻R1阻值更大,因衔铁被吸下时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分析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A、当CO浓度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时,电磁铁才会吸引衔铁,这时衔铁与下面的触点接通,只有电铃在BD部分才能报警,故A错误;
B、当CO浓度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增强,故B错误;
C、电磁铁吸引衔铁需要的磁力是不变的,即线圈中需要达到的电流大小不变;当电源电压减小时,控制电路部分电流变小,此时电磁铁磁力较小不能将衔铁吸下来报警;只有CO的浓度继续增大,气敏电阻的阻值继续减小,电路电流增大才能再次报警,因此报警时CO的最小浓度设定值偏高,故C正确;
D、报警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即总电阻不变;当CO的浓度降低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为了正常报警,变阻器的阻值必须变小,即滑片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明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当他将电阻R2的最大阻值改为10Ω,则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最接近于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电压表示数是否为零确定甲、乙对应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再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为零时,其电压表V1的示数为电源电压;
图像读出电路中的电流和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当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阻值为0,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
当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电压表V2的示数;
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的大小关系,据此可知正确选项。
【解答】由电路图知道 ,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从图中信息知道,b图像中的电压值可以为零,因此b对应的电压表为V2示数变化的图像,a对应的电压表为V1示数变化的图像;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零时,电压表V1示数即为电源电压,故从图像知道,电源电压为12V;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电流I1=0.2A,R1两端的电压U1=6V,电阻R1的阻值
将电阻R2的阻值改为10Ω,当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阻值为0,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知道,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表V1的示数为12V;此时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的示数为
当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V1的示数为
电压表V2的示数为
由于R1的阻值始终大于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ZD ,R1两端的电压始终大于R2两端的电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2024八上·宁波期中)巨人症患者的症状是过分生长,身材过高,病因是患者幼年时   激素分泌过多;如果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某种激素的制剂,蝌蚪会提前发育成只有苍蝇大小的青蛙。这是由于该制剂中含有   。
【答案】生长;甲状腺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则会患侏儒症 。
(2)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蝌蚪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其变态发育 。
【解答】巨人症是因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生长激素能促进身体生长,分泌过多就会使身体过分生长、身材过高。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22.(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块透明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在下方撒上小纸屑,用干燥的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会观察到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跳跃不停。这是因为有机玻璃板被丝绸摩擦后带上了   ,能够   小纸屑,小纸屑接触玻璃板后迅速被弹开,这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   。
【答案】电荷;吸引;排斥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干燥的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板带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
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由于玻璃板上的电荷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上与玻璃板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迅速被弹开。
23.(2024八上·宁波期中)充电宝是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
(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相当于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2)图中充电宝正在对两部手机充电,充电宝上的两个接口是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答案】(1)电源
(2)并联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分析】(1)给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工作情况互相影响,并联电路各用电器工作情况互不影响;
【解答】(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宝相当于电源;
(2)充电宝可以同时给两部手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两部手机是互不影响的,所以两部手机之间是并联接入充电宝的。
(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为手机提供电能,所以充电宝相当于电源。
(2)充电宝对两部手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两部手机接在两个接口互不影响,所以充电宝上的两个接口是并联的。
24.(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    ℃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   的精细调节。
【答案】37;甲;神经系统和激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解答】(1)人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为37℃左右,一般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作用,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25.(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金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原因是电流表   ;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继续进行实验。
【答案】正负接线柱反接;改接0~0.6A量程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否在指针将反偏。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若偏转角度过小,则应换用小量程,若偏转角度过大,则应换用大量程。【解答】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反了,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反接。
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指针偏过角度过小,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接下来断开开关,改接0~0.6A量程继续进行实验。
26.(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灯泡L的亮度   (选填“变亮”“不变”或“夜暗”)。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电流表示数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不变;减小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根据电压表的连接方式分析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亮度的变化;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滑片移动时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解答】由电路图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由于电压表所在电路相当于断路,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全部接入电路中,无论如何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总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由P=UI知道,灯的电功率不变,其亮度不变。
由图知道,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则灯泡、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滑片左侧部分串联,当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则由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
27.(2024八上·宁波期中)医生用针刺激某病人的食指时,他没有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的   环节出现了缺失;当他听到医生的指令时,却能移动手指,说明该病人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正常,综合分析看,该病人应该是   神经受到损伤。
【答案】反射弧;传入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的进行需要反射弧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都无法正常进行。
(2)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则把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 。当刺激手指(感受器受刺激)无缩手反射,但能听从指令(大脑皮层正常,说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完成指令动作),可推断传入神经可能受损。
【解答】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完成依赖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用针刺激食指未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环节出现缺失,
能听到指令并移动手指,说明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正常。刺激食指却无反射,是因为传入神经可能受损,无法将刺激信号传导至神经中枢。
28.(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设计一个简易的身高测量仪,可用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表、电阻丝、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等。他们的设想是:用滑片在绷直的电阻丝上滑动代替滑动变阻器;将电压表改装成身高显示仪——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
⑴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老师指出他们的设计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移动滑片P时电路的总电阻没有变化
B.当所测身高越大时,电压表的示数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
D.电压表的示数不能由零变化到最大刻度值
⑵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设计出了正确的电路,是下图中的   电路。
【答案】C;丁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使用分析解答;
(2)由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据此分析;
(3)明确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电路的变化对电压表示数的影响,结合实验要求“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可逐一做出判断;
(4)在确定了正确的设计电路之后,根据电阻丝的规格可求出其最大阻值,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路电流不变,又知道电源电压,可求出总电阻,则定值电阻就等于总电阻与电阻丝最大阻值之差;
(5)丁图中,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可分别求出对应的电阻值,得出两次的电阻之差,再根据电阻丝的规格得出电阻丝长度的变化量,最终确定小杨同学的身高。
【解答】(1) A、由图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移动滑片P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改变,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两个电阻之和,所以总电阻也会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当所测身高越大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图中身高的变化量决定了变阻器R2的电阻变化量,该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的示数
由此可见,电压表的示数与R2接入的阻值不成正比,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R2的阻值变化量不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故C正确;
D、当滑片在最下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滑片在最上端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电压表的示数也最大,因此,电压表的示数能由零变化到最大刻度值,故D错误。
故选C。
(2)甲.由甲电路图可知,变阻器 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但由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见第一问C的解析),所以刻度并不均匀,不合题意;
乙.由乙电路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不合题意;
丙.由丙电路图可知,变阻器 R2与电阻R1串联,人身高变化不会改变R2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电压表测R2上半部分那段电阻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小,不合题意;
丁.由丁电路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人身高变化不改变R2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整个电路电流I不变。电压表测R2下半部分那段电阻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
所以电压表示数与电阻R2的阻值成正比,因此刻度是均匀的,且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符合题意。
故选丁。
29.(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市场上在售的某款鸡蛋孵化器,鸡蛋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某项目化小组设计了一个自动控湿电路(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9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R1为湿敏电阻,其阻值随湿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A时,衔铁被吸合;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A时,衔铁释放。(线圈电阻不计)
(1)按控湿电路的工作要求,加湿器应接在工作电路的   (选填“AB”或“CD”)之间;
(2)通过计算说明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   ;
(3)如果要适当提高控湿电路的最大湿度值,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___________。
A.换用阻值更大的R0
B.适当提高电源电压U
C.减少该电磁铁线圈匝数
【答案】(1)AB
(2)40%~60%
(3)A;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2)由图甲可知,R0、R1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湿敏电阻R1的阻值,根据图乙可知对应的湿度;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湿敏电阻R1的阻值,根据图乙控制对应的湿度;据此判断加湿器应接在的电路位置以及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
(3)由图乙可知,湿度越大,湿敏电阻R1的阻值越小;所以要适当提高控湿电路的最大湿度值,则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变化,然后对电路进行改造。
【解答】(1)根据题意,当湿度低时,加湿器应该工作,湿度高时,加湿器应该停止工作,所以加湿器应该接在工作电路的AB之间。
(2)由图甲知道,R0、R1串联,由知道,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道,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2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60%;
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3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40%;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为40%~60%。
(3)由图乙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0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
故答案为:AC。
(1)根据题意,当湿度低时,加湿器应该工作,湿度高时,加湿器应该停止工作,所以加湿器应该接在工作电路的AB之间。
(2)由图甲知道,R0、R1串联,由知道,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道,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2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60%;
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3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40%;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为40%~60%。
(3)由图乙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0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
30.(2024八上·宁波期中)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   。(写出一条)
【答案】小于;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据此解答。
【解答】(1)由于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 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这时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小于散热。
(2)对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是: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可以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
31.(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将第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中的a、b、c,发现电压表未调零。将电压表调零后,重做实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A、B、C所示。
(1)图丙是该小组在一次测量中的电流表指针位置,其示数为   A;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同学讨论发现,利用第一次的测量数据,能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也能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   。
【答案】(1)0.3
(2)4.9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根据分别求出三次测得的阻值,从而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即可判断。
【解答】(1)由图丙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2)由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知道
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1)由图丙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2)由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知道
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32.(2024八上·宁波期中)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蚪各只 分别放入1~ 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玻璃缸 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 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 (mm) 四肢生长情况
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 后肢 0    
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 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
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前后肢
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前后肢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   。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   ;   。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    。
【答案】根据此来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 蝌蚪具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 实验中观察指标与实验目的的关系:在探究实验里,通过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生长情况等可观察、对比蝌蚪的生长发育进程,以此来反映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对照实验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对比不同组(含不同甲状腺激素处理情况 )蝌蚪的生长发育差异,得出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结论 。
(3) 甲状腺抑制剂的作用:甲状腺抑制剂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蝌蚪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改变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状态 。
【解答】(1)表中设计了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发育状况。
(2)表中1加入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4不加任何药剂,据实验现象可见: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表中2加入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4不加任何药剂,据实验现象可见: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表中3号加如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结果出现巨型蝌蚪,没有发育成青蛙。原因是甲状腺抑制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33.(2024八上·宁波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实验发现,装在筒内的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时,电动机转动方向改变,气流方向也改变,如图甲所示。于是想利用带风叶的电动机制作一款“书桌神器”:既能收集书桌上的小纸屑,又能吹风纳凉。他们制定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吸纸屑、吹风且风速可调 能吸纸屑、吹风,风速不可调 只能吸纸屑或只能吹风
指标二 吸纸屑后,吹风时无纸屑吹出 吸纸屑后,吹风时有部分纸屑吹出 吸纸屑后,吹风时全部纸屑吹出
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乙电路,利用带风叶的电动机、电池、旋钮式电阻等材料制作模型,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丙。
(1)图乙中,通过切换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将开关S与“1”连接,旋钮绕点沿箭头方向转动时,电动机转速如何变化?   ;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请结合评价量表,分析该模型的“指标二”所处的评价等级   (“优秀”、“合格”、“待改进”),并说明理由   。
【答案】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改变;变慢;合格;吸纸屑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打开,从而将纸屑吸入收集盒,同时也有一部分纸屑被吸到隔板下面,吹风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关闭,收集盒内的纸屑不会被吹出,但隔板下面的纸屑会被吹出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任意改变一个方向,电动机转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2)电动机转动速度与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大,电动机转速越快。
(3)根据图丙可知,利用流速大、压强小,可将纸屑吸入,但部分纸屑会掉落在隔板下方,吹风时会被吹出,根据评价等级可知,等级为合格。【解答】(1)由图乙可知,开关S与“1”连接时,电流从电动机的上方流入,开关S与“2”连接时,电流从电动机的下方流入,即切换开关S后,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电动机转向改变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
(2)他图乙可知,将开关S与“1”连接,旋钮OP绕O点沿箭头方向转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小,电动机的转速变慢。
(3)由图丙可知,吸纸屑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打开,从而将纸屑吸入收集盒,同时也有一部分纸屑被吸到隔板下面,吹风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关闭,收集盒内的纸屑不会被吹出,但隔板下面的纸屑会被吹出,结合表中的指标二可知,吸纸屑后,吹风时有部分纸屑被吹出,因此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合格。
34.(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
【答案】(1)导体电阻
(2)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压和导体电阻有关关系,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实验步骤分析;
(2)由题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分析确定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
【解答】(1)由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而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说明电阻丝AC是断开的,BC是连通的,用8Ω电阻实验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
3V-2V=1V
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小于
由此分析知道,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1)由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而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说明电阻丝AC是断开的,BC是连通的,用8Ω电阻实验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
3V-2V=1V
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小于
由此分析知道,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35.(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
(1)若只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示数是,求此时总电阻;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多少;
(3)当、、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答案】(1)45Ω;(2)4.5V;(3)0.45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1)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此时总电阻;
(2)根据欧姆计算计算电源电压;
(3)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计算干路电流。
【解答】(1)由图知,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所以电路的总电阻为
R=R1+R3=30Ω+15Ω=45Ω
(2)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为
U=IR=0.1A×45Ω=4.5V
(3)由图知,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U2=U3=U=4.5V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为
通过R3的电流为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为
I'=I2+I3=0.15A+0.3A=0.45A
即电流表示数为0.45A。
答:(1)若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此时总电阻为45Ω;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4.5V;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5A。
36.(2024八上·宁波期中)人体在进食后会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有科学家认为此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解释喝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但无法消除“饥饿感”的原因:。
【答案】由消除“饥饿感”调节过程可知,消除“饥饿感”是由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的,摄取食物后,血糖浓度增大,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消除“饥饿感”;喝水后,胃部膨胀,胃部张力增大,胃部张力感受器控制产生“饱腹感”,由于没有吸收影响,所以血糖浓度没有增大,故血糖浓度感受器不能控制消除“饥饿感”。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 人体的神经调节与生理感受: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不同的感受器感受不同的刺激,胃部张力感受器感受食物的压力刺激,血糖浓度感受器感受血糖浓度变化 。当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神经中枢,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受(饱腹感、饥饿感 ),并引发相应的生理调节(减少食物摄取、减少营养物质吸收 )。
(2) 不同刺激与生理调节的关联:“饱腹感” 主要由胃部张力感受器受刺激(食物或水使胃部扩张产生压力 )引发神经中枢 A 产生;“饥饿感” 的消除依赖血糖浓度感受器受刺激(血糖浓度变化 ),经神经中枢 B 调节 。
【解答】由消除“饥饿感”调节过程可知,消除“饥饿感”是由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的,摄取食物后,血糖浓度增大,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消除“饥饿感”;喝水后,胃部膨胀,胃部张力增大,胃部张力感受器控制产生“饱腹感”,由于没有吸收影响,所以血糖浓度没有增大,故血糖浓度感受器不能控制消除“饥饿感”。
37.(2024八上·宁波期中)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   
【答案】6;10;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并联电路中,某一支路上没有用电器,该支路会将与之并联的支路短路。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结合图乙,列出不同情况下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方程组,计算电源电压即定值电阻的阻值。
(3)由(1)可知,两个开关都闭合,定值电阻被短路,据此分析。
(4)根据串联电路总电阻以及并联电阻总电阻与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关系,判断电阻串并联情况,并距判断分别计算所求电阻的阻值。【解答】(1)(2)当开关S、S1闭合时,RMN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由图乙得,B曲线当R1为30Ω时,电流为0.2A,A曲线当R1为20Ω时,电流为0.2A,根据串联总电阻关系,B曲线为开关S、S1闭合,A曲线为开关S闭合,S1断开。电源电压为
解得
(3)开关S、S1都闭合,且电流为0.2A时,R1的阻值为30Ω,所以图乙中曲线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因为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R0和Rx,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若
R0则R0和RX应串联,所以
Rx=RMN-R0

R0>RMN
则R0和Rx应并联,即有
1 / 1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2.(2024八上·宁波期中)在山间小溪中,科研人员发现一些停止发育的蝌蚪,这些蝌蚪不能发育成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B.体内性激素分泌异常
C.体内胸腺素分泌异常 D.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
3.(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某款玻璃清洁器,由两块各含磁铁的清洁片构成。使用时,两块清洁片总是隔着玻璃合在一起移动,这是因为(  )
A.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4.(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新型智能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产生电流,通过“磁生电”来实现充电。下列实验也是利用“磁生电”原理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上·宁波期中)美团共享电单车归还时,只有将头盔按要求放入车筐,电单车上的S1才会闭合,再在手机上完成费用支付后S2会闭合,锁扣的电动机才能锁车。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上·宁波期中)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还有部分导线未连接,字母a、b、c、d、e、f、g、h表示各元件的接线柱。下列操作能让灯都亮起来的是(  )
A.用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
B.用导线连接b、f,再闭合开关S
C.用一根导线连接e、g,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
D.用一根导线连接e、f,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g,再闭合开关S
8.(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C.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D.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9.(2024八上·宁波期中)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
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10.(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  )
A.M接A,N接D B.M接B,N接C C.M接A,N接B D.M接C,N接D
11.(2024八上·宁波期中)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12.(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13.(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位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大 B.油位越高,R两端的电压越大
C.R、R0在电路中是并联的 D.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14.(2024八上·宁波期中)要求设计一个电磁限流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它能切断电路,并需手动闭合。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电磁限流器,示意图如下,其中的C、D为动触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B.甲能满足设计要求,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C.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弹簧1和弹簧2都变短
D.乙能满足设计要求,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5.(2024八上·宁波期中)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16.(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1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18.(2024八上·宁波期中)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报警声,同学们立马根据指令有序逃生,这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9.(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下移
20.(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明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当他将电阻R2的最大阻值改为10Ω,则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最接近于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21.(2024八上·宁波期中)巨人症患者的症状是过分生长,身材过高,病因是患者幼年时   激素分泌过多;如果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某种激素的制剂,蝌蚪会提前发育成只有苍蝇大小的青蛙。这是由于该制剂中含有   。
22.(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块透明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在下方撒上小纸屑,用干燥的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会观察到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跳跃不停。这是因为有机玻璃板被丝绸摩擦后带上了   ,能够   小纸屑,小纸屑接触玻璃板后迅速被弹开,这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   。
23.(2024八上·宁波期中)充电宝是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
(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相当于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2)图中充电宝正在对两部手机充电,充电宝上的两个接口是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24.(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    ℃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   的精细调节。
25.(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金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原因是电流表   ;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继续进行实验。
26.(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灯泡L的亮度   (选填“变亮”“不变”或“夜暗”)。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电流表示数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7.(2024八上·宁波期中)医生用针刺激某病人的食指时,他没有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的   环节出现了缺失;当他听到医生的指令时,却能移动手指,说明该病人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正常,综合分析看,该病人应该是   神经受到损伤。
28.(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设计一个简易的身高测量仪,可用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表、电阻丝、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等。他们的设想是:用滑片在绷直的电阻丝上滑动代替滑动变阻器;将电压表改装成身高显示仪——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
⑴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老师指出他们的设计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移动滑片P时电路的总电阻没有变化
B.当所测身高越大时,电压表的示数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
D.电压表的示数不能由零变化到最大刻度值
⑵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设计出了正确的电路,是下图中的   电路。
29.(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为市场上在售的某款鸡蛋孵化器,鸡蛋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某项目化小组设计了一个自动控湿电路(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9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R1为湿敏电阻,其阻值随湿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A时,衔铁被吸合;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A时,衔铁释放。(线圈电阻不计)
(1)按控湿电路的工作要求,加湿器应接在工作电路的   (选填“AB”或“CD”)之间;
(2)通过计算说明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   ;
(3)如果要适当提高控湿电路的最大湿度值,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___________。
A.换用阻值更大的R0
B.适当提高电源电压U
C.减少该电磁铁线圈匝数
30.(2024八上·宁波期中)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   。(写出一条)
31.(2024八上·宁波期中)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将第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中的a、b、c,发现电压表未调零。将电压表调零后,重做实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A、B、C所示。
(1)图丙是该小组在一次测量中的电流表指针位置,其示数为   A;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同学讨论发现,利用第一次的测量数据,能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也能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   。
32.(2024八上·宁波期中)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蚪各只 分别放入1~ 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玻璃缸 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 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 (mm) 四肢生长情况
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 后肢 0    
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 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
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前后肢
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前后肢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   。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   ;   。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    。
33.(2024八上·宁波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实验发现,装在筒内的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时,电动机转动方向改变,气流方向也改变,如图甲所示。于是想利用带风叶的电动机制作一款“书桌神器”:既能收集书桌上的小纸屑,又能吹风纳凉。他们制定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吸纸屑、吹风且风速可调 能吸纸屑、吹风,风速不可调 只能吸纸屑或只能吹风
指标二 吸纸屑后,吹风时无纸屑吹出 吸纸屑后,吹风时有部分纸屑吹出 吸纸屑后,吹风时全部纸屑吹出
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乙电路,利用带风叶的电动机、电池、旋钮式电阻等材料制作模型,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丙。
(1)图乙中,通过切换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将开关S与“1”连接,旋钮绕点沿箭头方向转动时,电动机转速如何变化?   ;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请结合评价量表,分析该模型的“指标二”所处的评价等级   (“优秀”、“合格”、“待改进”),并说明理由   。
34.(2024八上·宁波期中)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
35.(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
(1)若只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示数是,求此时总电阻;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多少;
(3)当、、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36.(2024八上·宁波期中)人体在进食后会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有科学家认为此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解释喝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但无法消除“饥饿感”的原因:。
37.(2024八上·宁波期中)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和人体是导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物体。
【解答】由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人体是导体,要让电灯发光,应该选用导体与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木制牙签、塑料尺、玻璃杯是绝缘体,金属钥匙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于两栖动物的发育,如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甲状腺激素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2) 生长激素、性激素、胸腺素的作用: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影响的是个体的生长速度等,对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无直接作用;性激素主要与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等有关,并非蝌蚪发育成蛙的关键激素;胸腺素由胸腺分泌,主要与免疫等功能相关,和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关联小 。
【解答】A、生长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针对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生长激素无直接影响,所以该选项错误。
B、性激素主要参与生殖相关的发育等,和蝌蚪变态发育为青蛙的过程没有直接关联,该选项错误。
C、胸腺素主要与免疫功能等有关,与蝌蚪发育成蛙这一变态发育过程无关,该选项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会导致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成蛙,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使用时,两块清洁片隔着玻璃合在一起运动,说明两块清洁片之间存在吸引力,即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 电磁感应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无线充电中 “磁生电” 就是基于此原理,交变电流使线圈产生变化磁场,手机线圈靠近做切割磁感线(磁场变化等效切割)产生电流。
(2) 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铁原理:电流的磁效应是指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如奥斯特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通过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可控制磁性有无、强弱等 。
【解答】A、 此图是电磁感应实验装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 “磁生电”(电磁感应)原理,该选项正确。
B、 此图是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C、 此图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D、 此图是电磁铁相关实验,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不是 “磁生电”,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电动车锁车的条件分析两个开关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将头盔按要求放入车筐,电单车上的S1才会闭合,再在手机上完成费用支付后会闭合,锁扣的电动机才能锁车,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信息给予题。
1.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4.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A错误。
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和神经的共同调节,C错误。
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通路时,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工作,这样的电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源短路时,电路中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可能烧毁电源和导线,甚至引起火灾,因此绝对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
【解答】A、用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灯L2亮,灯L1不亮,故A错误;
B、用导线连接b、f,再闭合开关S,灯L2亮;此时灯L1没有接入电路(或L1所在电路断路),则L1不亮,故B错误;
C、用一根导线连接e、g,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f,再闭合开关S,两灯并联,都亮,故C正确;
D、用一根导线连接e、f,用另一根导线连接d、g,再闭合开关S,电源短路,两灯都不亮,且会烧坏电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转);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使电流表损坏,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解答】解:AB、撤掉导线a,电流表只接了负接线柱,接法错误,电流表不能测量电路的总电流,也不能测量的是小灯泡L1的电流,故AB错误。
C、撤掉导线b,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1和L2的电流,故C正确。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A、分析图形可知,该反射弧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正确。
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B错误。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结构④传入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C错误。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⑤效应器,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移动方向判定其接法。
【解答】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的电阻是减小的,则滑片左侧的电阻丝应接入电路(即一定要接A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故M接A,N接D或C。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A.铁芯会受到磁体的吸引;
B.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条形磁铁受到磁力的方向,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确定条形磁铁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C.根据滑片移动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流大小变化,进而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即可;
D.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引力的变化分析判断。
【解答】A.闭合开关前,虽然电磁铁没有磁性,但是电磁铁中间有铁芯,它会受到条形磁铁的吸引,故A错误;
B.闭合开关后,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那么条形磁铁受到向左的引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错误;
C.滑片P向a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那么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磁性增大,对条形磁铁的引力增大,故C正确;
D.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则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电磁铁的引力。因为引力增大,所以摩擦力也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R和R0串联接入电路;
油面越高,浮子上升,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串联电路中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变阻器R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油量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可以判断油量表是电压表。
【解答】A、由图知,左侧O点为支点,油位越高,浮子上升,在杠杆的作用下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因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则通过R的电流越小,故A错误;
B、油位越高,R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大,故B正确;
CD、由图可知R和R0串联接入电路,油量表和滑动变阻器R是并联的,所以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通电磁继电器当电流变小或断电时,又能把开关闭合,而不能在排除故障之前断电。
【解答】(1)在甲图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A的磁性增强,对衔铁B的吸引力增大,使衔铁B逆时针旋转失去对闸刀S的制动作用,弹簧1把闸刀S拉起后,弹簧1缩短(弹性势能已经转换为机械能),切断电流
(2)在乙图中,电流过大时,也能切断电路,但切断电路之后,电磁铁没有了磁性,弹簧2伸长,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开关又自动闭合,而甲图不能自动闭合,只有当检修完后,排除故障,人工合闸。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A、由图可知,舒涵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正确。
B、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B正确。
C、进食后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回到血液,因为此时血糖含量高,胰岛素含量也会增加,C正确。
D、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D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及变形: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当无法直接同时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时,可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结合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通过开关的通断,间接获取未知电阻Rx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计算其阻值。
(2)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①S接1和2时电流方向改变,电压表会出现反偏,故①不可行;
②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Rx电压,再闭合S2,测出电源电压,可计算出R0电压,根据计算出电流,根据计算Rx电阻,故②可行;
③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再闭合S2,R0短路,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两次总电压相同,解方程可得Rx电阻,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1,Rx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S接2,R0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两次电源电压相等,可解得Rx电阻,故④可行。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由欧姆定律可知,U=IR,当闭合开关S时,可知U-R图线①U=IR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当断开开关S时,可知U-R图线②U=IR+IR0=IR+U0是一次函数关系。
【解答】闭合开关S,电阻R0被短路,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由U=I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图线①过原点;断开开关S,电阻R0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与电阻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则电压表最小值为R0两端电压,即U0,由U=IR+IR0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且图线②过(0,U0)点,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二者相互配合,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解答】A、在反射弧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图中 X 能接受警报声刺激,所以 X 表示感受器 ,故该选项正确。
B、听到报警声后同学们根据指令有序逃生,这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故该选项正确。
C、传出神经① 连接神经中枢和肌肉,若传出神经① 受到损伤,神经中枢的指令无法传到肌肉,则肌肉无法收缩;而传出神经② 损伤不影响肌肉因传出神经① 传导指令收缩,该选项说传出神经② 损伤肌肉无法收缩,错误 ,故该选项错误。
D、逃生过程中,有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肌肉收缩(神经调节),也有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激素调节 ),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
19.【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2)由题知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得出CO浓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知电磁铁磁性的变化,结合电路分析电铃应接在什么位置;
(3)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只有当R1阻值变小时,控制电路才能达到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据此分析;
(4)在CO浓度更低时,气敏电阻R1阻值更大,因衔铁被吸下时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分析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A、当CO浓度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时,电磁铁才会吸引衔铁,这时衔铁与下面的触点接通,只有电铃在BD部分才能报警,故A错误;
B、当CO浓度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增强,故B错误;
C、电磁铁吸引衔铁需要的磁力是不变的,即线圈中需要达到的电流大小不变;当电源电压减小时,控制电路部分电流变小,此时电磁铁磁力较小不能将衔铁吸下来报警;只有CO的浓度继续增大,气敏电阻的阻值继续减小,电路电流增大才能再次报警,因此报警时CO的最小浓度设定值偏高,故C正确;
D、报警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即总电阻不变;当CO的浓度降低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为了正常报警,变阻器的阻值必须变小,即滑片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电压表示数是否为零确定甲、乙对应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再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为零时,其电压表V1的示数为电源电压;
图像读出电路中的电流和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当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阻值为0,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
当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电压表V2的示数;
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的大小关系,据此可知正确选项。
【解答】由电路图知道 ,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从图中信息知道,b图像中的电压值可以为零,因此b对应的电压表为V2示数变化的图像,a对应的电压表为V1示数变化的图像;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零时,电压表V1示数即为电源电压,故从图像知道,电源电压为12V;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电流I1=0.2A,R1两端的电压U1=6V,电阻R1的阻值
将电阻R2的阻值改为10Ω,当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阻值为0,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知道,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表V1的示数为12V;此时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的示数为
当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V1的示数为
电压表V2的示数为
由于R1的阻值始终大于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ZD ,R1两端的电压始终大于R2两端的电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答案】生长;甲状腺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则会患侏儒症 。
(2)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蝌蚪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其变态发育 。
【解答】巨人症是因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生长激素能促进身体生长,分泌过多就会使身体过分生长、身材过高。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22.【答案】电荷;吸引;排斥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干燥的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板带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
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由于玻璃板上的电荷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上与玻璃板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迅速被弹开。
23.【答案】(1)电源
(2)并联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分析】(1)给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工作情况互相影响,并联电路各用电器工作情况互不影响;
【解答】(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宝相当于电源;
(2)充电宝可以同时给两部手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两部手机是互不影响的,所以两部手机之间是并联接入充电宝的。
(1)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为手机提供电能,所以充电宝相当于电源。
(2)充电宝对两部手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两部手机接在两个接口互不影响,所以充电宝上的两个接口是并联的。
24.【答案】37;甲;神经系统和激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解答】(1)人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为37℃左右,一般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作用,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25.【答案】正负接线柱反接;改接0~0.6A量程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否在指针将反偏。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若偏转角度过小,则应换用小量程,若偏转角度过大,则应换用大量程。【解答】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反了,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反接。
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指针偏过角度过小,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接下来断开开关,改接0~0.6A量程继续进行实验。
26.【答案】不变;减小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根据电压表的连接方式分析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亮度的变化;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滑片移动时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解答】由电路图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由于电压表所在电路相当于断路,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全部接入电路中,无论如何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总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由P=UI知道,灯的电功率不变,其亮度不变。
由图知道,如果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则灯泡、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滑片左侧部分串联,当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则由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
27.【答案】反射弧;传入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的进行需要反射弧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都无法正常进行。
(2)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则把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 。当刺激手指(感受器受刺激)无缩手反射,但能听从指令(大脑皮层正常,说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完成指令动作),可推断传入神经可能受损。
【解答】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完成依赖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用针刺激食指未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环节出现缺失,
能听到指令并移动手指,说明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正常。刺激食指却无反射,是因为传入神经可能受损,无法将刺激信号传导至神经中枢。
28.【答案】C;丁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使用分析解答;
(2)由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据此分析;
(3)明确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电路的变化对电压表示数的影响,结合实验要求“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可逐一做出判断;
(4)在确定了正确的设计电路之后,根据电阻丝的规格可求出其最大阻值,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路电流不变,又知道电源电压,可求出总电阻,则定值电阻就等于总电阻与电阻丝最大阻值之差;
(5)丁图中,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可分别求出对应的电阻值,得出两次的电阻之差,再根据电阻丝的规格得出电阻丝长度的变化量,最终确定小杨同学的身高。
【解答】(1) A、由图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移动滑片P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改变,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两个电阻之和,所以总电阻也会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当所测身高越大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图中身高的变化量决定了变阻器R2的电阻变化量,该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的示数
由此可见,电压表的示数与R2接入的阻值不成正比,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R2的阻值变化量不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故C正确;
D、当滑片在最下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滑片在最上端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电压表的示数也最大,因此,电压表的示数能由零变化到最大刻度值,故D错误。
故选C。
(2)甲.由甲电路图可知,变阻器 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但由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跟身高变化量不成正比(见第一问C的解析),所以刻度并不均匀,不合题意;
乙.由乙电路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人身高越高,R2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不合题意;
丙.由丙电路图可知,变阻器 R2与电阻R1串联,人身高变化不会改变R2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电压表测R2上半部分那段电阻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小,不合题意;
丁.由丁电路图可知,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人身高变化不改变R2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整个电路电流I不变。电压表测R2下半部分那段电阻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
所以电压表示数与电阻R2的阻值成正比,因此刻度是均匀的,且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符合题意。
故选丁。
29.【答案】(1)AB
(2)40%~60%
(3)A;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2)由图甲可知,R0、R1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湿敏电阻R1的阻值,根据图乙可知对应的湿度;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湿敏电阻R1的阻值,根据图乙控制对应的湿度;据此判断加湿器应接在的电路位置以及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
(3)由图乙可知,湿度越大,湿敏电阻R1的阻值越小;所以要适当提高控湿电路的最大湿度值,则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变化,然后对电路进行改造。
【解答】(1)根据题意,当湿度低时,加湿器应该工作,湿度高时,加湿器应该停止工作,所以加湿器应该接在工作电路的AB之间。
(2)由图甲知道,R0、R1串联,由知道,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道,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2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60%;
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3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40%;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为40%~60%。
(3)由图乙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0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
故答案为:AC。
(1)根据题意,当湿度低时,加湿器应该工作,湿度高时,加湿器应该停止工作,所以加湿器应该接在工作电路的AB之间。
(2)由图甲知道,R0、R1串联,由知道,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8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道,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2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60%;
当线圈中的电流为0.15安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
由图乙知道,当湿敏电阻为30Ω时,此时鸡蛋孵化器内的湿度为40%;该控湿电路的湿度变化范围为40%~60%。
(3)由图乙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0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
30.【答案】小于;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据此解答。
【解答】(1)由于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 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这时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小于散热。
(2)对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是: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可以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
31.【答案】(1)0.3
(2)4.9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根据分别求出三次测得的阻值,从而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即可判断。
【解答】(1)由图丙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2)由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知道
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1)由图丙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2)由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知道
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32.【答案】根据此来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 蝌蚪具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 实验中观察指标与实验目的的关系:在探究实验里,通过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生长情况等可观察、对比蝌蚪的生长发育进程,以此来反映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对照实验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对比不同组(含不同甲状腺激素处理情况 )蝌蚪的生长发育差异,得出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结论 。
(3) 甲状腺抑制剂的作用:甲状腺抑制剂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蝌蚪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改变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状态 。
【解答】(1)表中设计了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发育状况。
(2)表中1加入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4不加任何药剂,据实验现象可见: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表中2加入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4不加任何药剂,据实验现象可见: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表中3号加如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结果出现巨型蝌蚪,没有发育成青蛙。原因是甲状腺抑制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33.【答案】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改变;变慢;合格;吸纸屑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打开,从而将纸屑吸入收集盒,同时也有一部分纸屑被吸到隔板下面,吹风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关闭,收集盒内的纸屑不会被吹出,但隔板下面的纸屑会被吹出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任意改变一个方向,电动机转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2)电动机转动速度与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大,电动机转速越快。
(3)根据图丙可知,利用流速大、压强小,可将纸屑吸入,但部分纸屑会掉落在隔板下方,吹风时会被吹出,根据评价等级可知,等级为合格。【解答】(1)由图乙可知,开关S与“1”连接时,电流从电动机的上方流入,开关S与“2”连接时,电流从电动机的下方流入,即切换开关S后,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电动机转向改变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电流的方向。
(2)他图乙可知,将开关S与“1”连接,旋钮OP绕O点沿箭头方向转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小,电动机的转速变慢。
(3)由图丙可知,吸纸屑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打开,从而将纸屑吸入收集盒,同时也有一部分纸屑被吸到隔板下面,吹风时,收集盒右侧的阀门关闭,收集盒内的纸屑不会被吹出,但隔板下面的纸屑会被吹出,结合表中的指标二可知,吸纸屑后,吹风时有部分纸屑被吹出,因此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合格。
34.【答案】(1)导体电阻
(2)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压和导体电阻有关关系,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实验步骤分析;
(2)由题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分析确定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
【解答】(1)由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而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说明电阻丝AC是断开的,BC是连通的,用8Ω电阻实验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
3V-2V=1V
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小于
由此分析知道,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1)由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而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说明电阻丝AC是断开的,BC是连通的,用8Ω电阻实验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
3V-2V=1V
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小于
由此分析知道,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35.【答案】(1)45Ω;(2)4.5V;(3)0.45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1)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此时总电阻;
(2)根据欧姆计算计算电源电压;
(3)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计算干路电流。
【解答】(1)由图知,若只闭合开关S时,R1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所以电路的总电阻为
R=R1+R3=30Ω+15Ω=45Ω
(2)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为
U=IR=0.1A×45Ω=4.5V
(3)由图知,当S、S1、S2都闭合时,R2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U2=U3=U=4.5V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为
通过R3的电流为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为
I'=I2+I3=0.15A+0.3A=0.45A
即电流表示数为0.45A。
答:(1)若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此时总电阻为45Ω;
(2)此电路电源电压是4.5V;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5A。
36.【答案】由消除“饥饿感”调节过程可知,消除“饥饿感”是由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的,摄取食物后,血糖浓度增大,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消除“饥饿感”;喝水后,胃部膨胀,胃部张力增大,胃部张力感受器控制产生“饱腹感”,由于没有吸收影响,所以血糖浓度没有增大,故血糖浓度感受器不能控制消除“饥饿感”。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 人体的神经调节与生理感受: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不同的感受器感受不同的刺激,胃部张力感受器感受食物的压力刺激,血糖浓度感受器感受血糖浓度变化 。当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神经中枢,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受(饱腹感、饥饿感 ),并引发相应的生理调节(减少食物摄取、减少营养物质吸收 )。
(2) 不同刺激与生理调节的关联:“饱腹感” 主要由胃部张力感受器受刺激(食物或水使胃部扩张产生压力 )引发神经中枢 A 产生;“饥饿感” 的消除依赖血糖浓度感受器受刺激(血糖浓度变化 ),经神经中枢 B 调节 。
【解答】由消除“饥饿感”调节过程可知,消除“饥饿感”是由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的,摄取食物后,血糖浓度增大,血糖浓度感受器控制消除“饥饿感”;喝水后,胃部膨胀,胃部张力增大,胃部张力感受器控制产生“饱腹感”,由于没有吸收影响,所以血糖浓度没有增大,故血糖浓度感受器不能控制消除“饥饿感”。
37.【答案】6;10;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并联电路中,某一支路上没有用电器,该支路会将与之并联的支路短路。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结合图乙,列出不同情况下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方程组,计算电源电压即定值电阻的阻值。
(3)由(1)可知,两个开关都闭合,定值电阻被短路,据此分析。
(4)根据串联电路总电阻以及并联电阻总电阻与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关系,判断电阻串并联情况,并距判断分别计算所求电阻的阻值。【解答】(1)(2)当开关S、S1闭合时,RMN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由图乙得,B曲线当R1为30Ω时,电流为0.2A,A曲线当R1为20Ω时,电流为0.2A,根据串联总电阻关系,B曲线为开关S、S1闭合,A曲线为开关S闭合,S1断开。电源电压为
解得
(3)开关S、S1都闭合,且电流为0.2A时,R1的阻值为30Ω,所以图乙中曲线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因为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R0和Rx,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若
R0则R0和RX应串联,所以
Rx=RMN-R0

R0>RMN
则R0和Rx应并联,即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