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返回
沁园春·长沙
凌云之志,王者强音
词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
词牌名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念奴娇”“菩萨蛮”等。
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文体知识

概念 分类
婉约派
豪放派
诗歌的一种。兴于隋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余”。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
文体知识
风格
字数
片数
小令58、中调59-90、长调91+
单调、双调(上下片)、三叠、四叠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雄浑豪迈,气势恢宏,艺术性强,充满革命豪情。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等。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百舸( ) 橘子洲( )
遒劲( ) 峥嵘( )
携( ) 遏( )制
漫江( ) 寥廓( )
挥斥( ) 惆怅( )
·
·
·
·
·
·
·
·
·
·
·
·

qiú
xié
màn
chì

zhēng róng
è
liáo kuò
chàng
字音识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泽东


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慷慨激昂
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
●上片鉴赏
交代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李白 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
柳宗元 独钓寒江雪
晏殊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立寒秋图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动景
何为意象?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 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作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景 物






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豪情壮志。
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景物,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比阅读:历来描绘秋景的诗词
秋景的特点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凄冷、寒冷、萧瑟、孤寂、萧条。
那同学们觉得毛泽东笔下的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生机勃勃
美不胜收
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①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明手法:明确诗歌中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没有就跳过这一步)
③想画面: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画面。
④表情感: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聚焦炼字,感受语言之妙
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漫“和“争”字。
①”漫“有漫出、溢出的意思,”争“有争相、竞争的意思。
②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的船只竞相行驶。
③”漫“写出了江水的充溢、蓬勃的状态;”争“写船只的昂扬奋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生动的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和”翔“字
①”击“有击打、搏击的意思,”翔“有”飞翔“的意思。
②矫健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自由的鱼儿在水中游动。
③”击“字写出了雄鹰的迅猛有力,”翔“表达出了鱼儿在水中就像飞翔在天空中一样自由自在。生动的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随堂检测:
按照之前学习过的炼字方法和炼字模板,试着自己分析一下上片中的“万”“遍”“层”“染”等字。
艺术特色
①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词的上片选取了红叶、碧水、百舸、雄鹰、游鱼等美好、活泼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壮丽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的宽广胸襟。
② 多角度描写景物。词人在写景时采取了远近相济、动静结合的方式。如远眺群山,写山上层林尽染;近观江中,写水碧船急;仰视长空,写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写鱼儿轻快地畅游。这样描写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同时也描绘出了秋天的生机与壮丽。
③ 语言极富表现力。本词运用了极富表现力的词语,语言精当、形象。如“遍”
“染”“漫”“透”“争”“击”“翔”等词语非常传神,从范围、程度、动作等不同方面来渲染秋天的勃勃生机。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句的作用
一个“怅”字引出感叹,词人由眼前之景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直接转入抒怀。
“主沉浮”的深层含意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这首词的词眼,表达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情境默写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中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作者思绪万端,不禁问道:
2、《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3、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诗句:
4、《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下片鉴赏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图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阅、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11~191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
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主宰祖国命运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世界
有雄心、有才华、有担当、有胆识的革命青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图
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激流勇进,甘为中流砥柱。
结尾三句有什么深层含意?
结尾三句,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青年才俊、一代英豪代表着主宰世界的新生力量。也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者形象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英勇战斗精神。
下片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沁园春》词还告诉人们,反对倒退,争取光明,靠的是工农大众,靠的是人民革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只要坚持党的七大制定的正确路线,信任人民,依靠人民,就一定可以建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中国。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实景转入到对过去学生时代的回忆的开头两句是:
2、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情境默写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以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远眺:万山、层林
近观:漫江、百舸
仰视:鹰击长空
俯瞰: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
中流击水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
谁主沉浮
答:
同学少年
景中含情
,情中显志
·关于青春的选择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知识扩展
《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青春(节选)
李大钊 〔近现代〕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
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鸿鹄之志,自强不息。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二选一或者二选二
①以“最美青春”为主题,写一篇400字的随笔。
②写一首小诗。
情感是诗歌的第一要义。
留言条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我吃了
放在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大概是
你留着早餐吃的
留言条
请原谅
它们
太可口
那么甜
又那么凉
20世纪美国大诗人威廉斯的诗
分行!
姜二嫚的诗
《成长》
成长
这两个字
长得
很孤单
连个偏旁都没有
《月亮》
为了跳到天上
月亮先爬到树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