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 古诗三首(第3课时)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第一章节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苏轼及其创作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与灿烂文化的热爱。语言运用:认识生字,夯实语言基础,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趣味和文学鉴赏水平。审美创造: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与灿烂文化的热爱。通过诗歌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西湖美景,激发创作灵感,尝试进行仿写。课时目标体会“晴雨皆美”的意境,感悟诗人对西湖的深情赞美。1.认读“亦、宜”等2个生字和多音字“抹”,会写“饮、亦”等5个生字。2.准确背诵默写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西湖晴雨时的不同景象熟练背诵默写全诗,结合插图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第二章节学习任务一解析课题 了解作者理解题目饮酒指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说诗题什么意思。1.解诗题 知诗人2.抓字眼 明诗意3.想意境 悟诗情4.诵诗句 背诗文走近作者苏轼苏轼,字子瞻,号称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资料链接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全国重点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资料链接苏东坡曾任杭州太守,并整治西湖。在苏东坡整治西湖以前,西湖正在不断缩小,到处是葑草。治理西湖挖出的野草和泥土,就变成了苏堤。堤上共建了六座拱桥,九座亭阁。湖心小岛的“三潭印月”也是苏东坡开发的。苏轼与西湖学习任务二自由朗读 识记生字自由朗读[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猜读、图文对照等方式初步了解古诗大意。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句。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古诗,梳理方法。我会组词yì亦mǒ抹yí宜不亦乐乎适宜mǒmā抹粉抹布造句:我调皮地把面粉抹(mǒ)在镜子上,妈妈笑着让我自己拿抹(mā)布去把它擦掉。重点指导笔 画:7部 首:饣结 构:左右音 序:Yyǐn饮造句:做人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组词:冷饮 饮料学习任务三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指导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潋滟空蒙浓抹(liàn yàn)(kōng méng)(nóng mǒ)句子赏析正水光潋滟晴方好在晴朗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看起来十分美好。波光闪动的样子。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句子赏析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时,在云雾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迷茫缥缈的样子。奇妙山色朦胧烟雨蒙蒙……句子赏析可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欲把西湖比比作可以;如果西子句子赏析西子指西施,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期越国人,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西子”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句子赏析二者第一个字都是“西”,西施是美女,西湖是美景,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必依靠人为修饰。美句子赏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淡雅朴素的装饰浓艳华丽的打扮。适合,适宜句子赏析如果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雨天的西湖就是淡妆;如果白天的西湖是浓妆,那晚上的西湖就是淡妆;如果春夏的西湖是浓妆,那秋冬的西湖就是淡妆……学习任务四揭示主题 拓展阅读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美景,作者又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诗人虽没有直接抒发感情,但处处都体现了他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拓展延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拓展延伸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三章节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第四章节课后作业壹背诵古诗。贰你知道还有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请课下搜集起来。谢谢欣赏,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