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 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 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对应本条“内容要求”有关“地形”的部分,本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类型统计图、景观照片等相关资料,从宏观地势、地形类型和分布格局等方面,归纳我国地形的特征;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认识地形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湖等自然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人文要素的影响。
内容要点说明
【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1.认识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教学目标应聚焦于让学生理解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地形格局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扩展和引导:借助教材图2.4,引导学生复习经纬网知识,结合山脉走向,分析山脉走向与经纬线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确定山脉走向的依据。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如哪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哪些山脉接近东西走向?),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为解决山脉名称繁多、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形实景照片或虚拟现实技术,将自然景观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例如,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黄山等著名山峰的实景,让学生感受其壮丽与独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 2.理解我国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对照教材图2.5,完成教材第30页的“活动”,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进而扩展到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在哪些山脉之间,或主要的山脉之间分布着哪些地形单元,从而进一步理解山脉如何构成地形“骨架”。这里可以组织学生沿着某条交通线路(如318国道、228国道、新219国道)进行研学旅行,强化对地形区的分布、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能力。注意把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不要求学生记住所有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只需了解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从而感悟我国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特点。 3.认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可以结合教材图2.5,引导学生找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按照地形类型(高原、盆地、平原、山地、丘陵)对我国主要地形区进行分类识记,逐层落实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讲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页“思与学”,了解为什么世界第一高峰叫“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也是世界最高峰。我国自1960年首次珠峰北坡登顶以来,先后主导或参与了1975年、2005年、2020年等多次高程测量,逐步应用北斗卫星导航、国产重力仪、冰川雷达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测绘精度。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地理科学研究,也反映了我国在测绘技术、装备制造和极端环境科考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提问】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世界第一山脉”
新课学习 【讲述】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高。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约2 450千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山脉。其核心区域山脊线平均海拔超过6 000米,拥有全球14座8 000米以上高峰中的10座,以及100余座7 000米以上独立山峰。在世界海拔排名前10的高峰中,喜马拉雅山脉占据9席。 任务1.了解山脉的定义并概括山脉的走向特征 【提问】什么是山脉? 【小结】山脉指海拔在500米以上,沿一定方向延伸,由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 【提问】山脉的总体延伸方向称为山脉的走向。我国有很多山脉。阅读教材图2.4,找找我国山脉都有哪些走向。 【小结】有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其中,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概括为纵向山脉,近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概括为横向山脉。 【学生活动】分小组准备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和亚克力板的中国地形图。 活动一:小组合作共同“塑造”我国主要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画不同的海拔范围的山脉。 活动二:准备5种颜色小卡片分别代表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将山脉名称填于小卡片中,并贴在中国地形图上。思考我国山脉的分布特征。 【小结】我国有众多山脉,这些山脉或大致呈南北向延伸,或大致呈东西向延伸,纵横交错。 任务2.认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承转】我国是世界上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强国,密集的公路遍布天南地北。在我国公路网中有非常多沿途风景美丽的公路。这些公路有的从雪域高原延伸到辽阔荒漠,有的从林海雪原延伸到浩瀚大海。通过这些公路,我们畅游中国。 【学生活动】根据新219国道全程路线图、教材图2.5、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新219国道线路经过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小结】新219国道穿越了诸多山脉,途经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高大的山脉成为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如横断山脉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分界,天山山脉南侧是塔里木盆地、北侧是准噶尔盆地,昆仑山脉的南侧为青藏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 【学生活动】分组活动,根据小组材料、教材图2.5、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各线路经过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析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小组1材料:世界上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全程路线图。 小组2材料:“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全程路线图。 小组3材料:“沿海城市公路”——228国道全程路线图。 【小结】在地形“网格”中,镶嵌着以高原、盆地、平原或丘陵等地形类型为主的地形单元,山脉则常为不同地形区之间的分界,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骨架。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图2.4、教材图2.5,完成教材第30页“活动”。 【小结】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巫山东侧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雪峰山西侧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天山山脉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秦岭南侧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景观照片、地形图、文字等相关资料,认识了什么是山脉,学习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同学们观察地图得出我国山脉走向特征,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和位置。我们沿着“最美公路”畅游中国,增加了对山脉位置和主要地形区的熟悉程度,更加直观地感受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