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对应本条“内容要求”有关“气候”的部分,本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月变化和年变化图、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环流示意图、山地垂直带谱等地图和相关资料,从代表性气候类型、各种气候类型的水热组合与分布等方面归纳我国气候的特征;能够简要分析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气候特征、气候类型与气候形成因素之间的联系;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认识气候特征对我国植被等自然景观以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要点说明【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具体表现为我国各地大多冬季寒凉,夏季暖热,气温年较差大,北方的气温年较差明显大于南方;夏季降水集中,季节性强,北方雨季明显比南方短,年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我国的季风气候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显著的。通过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平均值相比,我国东部1月气温显著偏低,7月气温普遍较高,具有更大的气温年较差,更明显的季节性。 3.气温变化是季节更替的表现。在我国,通常采用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值(候均温)划分四季。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一年当中,候均温稳定(首次达标后连续10天维持阈值)在10 ℃以下为冬季,稳定在22 ℃以上为夏季;候均温从10 ℃上升到22 ℃为春季,从22 ℃下降到10 ℃为秋季。本标题的“活动”提供两组纬度相近的中外城市气温资料,要求学生比较其冬夏代表性月份的气温和季节变化的特点,加深对我国季风气候特征的认识,提升分析气象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稻篇片段)。 【展示】2010—2022年世界水稻产量排名数据。 【讲述】我国是超级水稻大国,这与我国的气候关系密切。新课学习 任务1:认识我国气温的特征 【承转】“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气温差异显著。探究某地气温特征,我们常常需要借助等温线。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6,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找出我国漠河和三沙,计算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值。说明我国冬季气温有何特征? (2)描出我国–16 ℃、0 ℃、16 ℃等温线,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3)说出我国1月0 ℃等温线经过的重要地理事物及意义。 (4)根据气温,推测我国冬季集中种植水稻的区域。 【小结】冬季,我国各地大多寒凉,南北气温差别大,漠河与三沙1月平均气温相差52 ℃以上;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月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我国冬季集中种植水稻的区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如海南、广东南部等地。 【承转】让我们把目光从1月转到7月,一起探究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7,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在图中找出漠河和三沙,计算两地7月平均气温差值。说明我国夏季气温有何特征?找出我国夏季低温中心。 (2)描绘我国16 ℃、20 ℃、24 ℃、28 ℃等温线,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3)根据气温,推测我国夏季集中种植水稻的区域。 【小结】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暖热,南北温差小,漠河和三沙7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到11 ℃。夏季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我国夏季集中种植水稻的区域位于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 任务2:认识我国降水的特征 【承转】水分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学习完气温,再来看看我国降水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8,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描出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 6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推测我国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 【讲述】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以400 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东南部降水较多,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东南沿海可达1 600毫米以上;西北部降水较少,许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我国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降水充足的地区。 【小结】我国降水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提问】我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又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9和教材图2.10,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教材图2.9,找出东部三个城市(广州、武汉、北京)降水超过100毫米的月份,总结我国降水有何季节特征。 (2)阅读教材图2.9,对比三个城市降水集中的时间段,你发现有何规律。 (3)阅读教材图2.10,总结我国降水有何年际变化特征。 (4)通过以上学习,推测我国哪个季节更适合种植水稻。 【小结】我国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夏秋多,冬春少)。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稻生长需要充足水分和较高温度,夏季更适合种植水稻。 【提问】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对我国有何影响? 【小结】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任务3:认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承转】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为我国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展示】将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图和教材图2.9叠加。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三地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相同点,归纳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有何特征。 【小结】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 【承转】气温季节变化是一地气候特点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与纬度相近地区气温季节变化的比较,可以认识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第34页的“活动”。 【小结】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显著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均值,气温年较差较大。 【展示】将教材图2.13和我国水稻分布图叠加。 【提问】通过读图,同学们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有何发现? 【小结】我国水稻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较北方更大、更集中。 【承转】气候不仅与农业联系密切,还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活动】讨论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 【小结】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湿润。雨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景观图片、文字、视频、等温线图等相关资料,学习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内容。首先,根据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认识到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暖热,南北温差小。其次,探究了我国降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总体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且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最后,得出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显著的结论。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