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内容要求”,本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江流域水系图、长江干流地形剖面示意图、长江航运河段及沿岸主要城市分布图、荆江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景观照片等描述长江的特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长江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内容要点说明【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1.长江的“大”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空间范围的大,即我国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次是水文特征方面的大,如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等。这些水文特征与流域内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位于湿润区的自然条件有关。 2.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存在利弊两个方面。发挥其资源优势可谓“扬长”。例如,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基于长江良好的航运条件和广泛的区域联系,长江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被誉为“黄金水道”。克服其不利影响可谓“治短”。例如,长江流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通过在长江中上游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开发水能资源,调节汛期洪峰;在平原地区开展河道综合治理,从而化害为利,有效地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3.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兼顾的原则,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4.本标题的“活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开展讨论,鼓励学生以人地协调观为指导,在审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思考个人的义务、责任和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音乐视频,师生一起欣赏。 【提问】歌词中提到:“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同学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承转】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探寻长江的奥秘。新课学习 任务1:认识长江发源地及其水文特征 【提问】《长江之歌》歌词中提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借助教材图2.23,说出歌词中的雪山的名称,找出东海的位置。 【承转】长江在奔向东海的过程中,主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同学们阅读教材图2.23,说出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干流全长超过6 300千米,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 【承转】长江在奔向东海的过程中,不同河段有不同的特点。 【提问】阅读教材图2.23,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23和中国地形图,归纳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小结】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分别是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多峡谷,多支流;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任务2:探究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承转】刚刚我们通过《长江之歌》歌词,学习了长江发源地及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歌词中提到“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其中“磅礴的力量”是指长江的什么力量?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是如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呢? 【展示】实验装置为简易的水能发电装置,由水车、发电装置、台灯组成。用水冲击水车,水车转动带动齿轮,进而带动发电装置发电,点亮台灯。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演示,观察水车转速、台灯亮度与流量、落差的关系。 【小结】落差相同的条件下,流量越大,水车转速越快,灯泡越亮;流量相同条件下,落差越大,水车转速越快,灯泡越亮。可见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提问】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2.24、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思考长江水能主要分布的河段。 【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河流流量大;上中游干支流地势落差大,水位落差大。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干支流。 【提问】阅读教材图2.23,思考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讲述】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的主要方式是水力发电,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干支流。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中游干支流河段地势落差大,我国在水位落差大的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水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水能发电有助于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大气环境。长江上中游干支流丰富的水能资源,使我国能够在这些地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承转】长江上中游干支流通过丰富的水能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那么长江中下游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提问】如果你经营着一家长江航运企业,你会在长江干支流哪些河段开展长江航运贸易业务?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所在小组选择在长江干支流开展航运贸易的河段,并探究其原因。 材料1: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长江河道景观(教材图2.23)。 材料2:长江干流与中国铁路干线、公路干线示意图。 【小结】适宜开展航运贸易的河段为宜宾以下河段。原因:水流平缓,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河道江阔水深,并与多条铁路、公路和京杭运河相交,便于开展水陆联运。 任务3:共议长江的治理与保护 【承转】《长江之歌》歌词中写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沿岸的人民在享受长江带来丰厚馈赠的同时,也接受着它的一些考验。 【提问】根据长江洪涝灾害图片,长江面临的考验是什么呢? 【讲述】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平原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1.阅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长江流域地形图和荆江河段景观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结合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中下游筑堤圈地、围湖造田的历史材料,以及近年来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湖政策的成效与仍存在的问题,讨论这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和防洪的影响。 3.小组合作,归纳长江洪涝灾害的自然和人文原因,探讨未来治理与保护的重点方向。 【小结】长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包括: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强度大且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支流众多,水系发达。人文原因包括:上游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虽经治理已有明显改善,但生态系统仍较脆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中下游围湖造田历史悠久,退耕还湖政策取得显著成效,部分湖泊面积和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但生态压力依然存在。 【承转】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学习、宣传和遵守该保护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荆江综合治理工程、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视频资料,完成教材“活动”。 【小结】上中游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下游地区修建沿江大堤及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如荆江河段裁弯取直、修建蓄洪区。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景观图片、分布图、示意图、文字等相关资料,描述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分析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探究了长江的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请同学们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河流。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