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自然灾害 课件 (共31张PPT内嵌2视频)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中国的自然灾害 课件 (共31张PPT内嵌2视频)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学习目标
利用地图,能够识别、描述并阐释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典型区域特征。
分析不同区域主导灾害类型存在差异的原因,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区域地理要素如何共同塑造了特定区域的灾害风险格局。
掌握应对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学会在灾害场景下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镇附近,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4亿元。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想一想,汶川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灾难?
地震强度大、波及范围广,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震中附近人口密集,且多山地、丘陵,地震发生后又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带来巨大的灾难。
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呢?
如洪涝、干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寒潮带来剧烈降温,甚至雨雪天气,不利于人们的出行。
多地质灾害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01
我国是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的国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沉降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
滑坡是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斜坡或人工边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我国山区另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泥石流短时期可导致大面积的毁灭性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泥石流
探 究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①读图2-57,说出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
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区域:①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冰川泥石流为特色,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②川滇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降雨泥石流占优势,泥石流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③黄土高原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激发而成的黄土泥流为特色,但其暴发频率、规模和破坏强度均不及上述山区泥石流。 ④华北和东北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或台风雨所引起的泥石流为特色,其暴发频率虽较低,但规模较大而来势迅猛。
②结合图2-9、2-57,议一议,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在山区遇到滑坡、泥石流时,我们应该如何避灾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我国地质灾害在阶梯过渡地带比较集中,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
1. 迅速向垂直于滑坡、泥石流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逃离;2. 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危险区域;3. 无法逃离时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如巨石)下或低洼处;4.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报警求助;5. 避免沿山谷或沟底撤离,防止被洪水冲走。
多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02
我国是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
洪涝
干旱
洪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中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旱涝频发。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长时期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梅雨
梅雨是指夏初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阴雨天气。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阵性降雨。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梅雨对江淮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
①说出家乡所在城市旱涝灾害出现的大概频次。
探 究
②议一议,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布与气候特征的关系。
深圳近500年特大旱灾4~6次,特大洪涝6~8次。
西北非季风区干旱较严重,旱涝灾害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
日最低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且最低气温≤4℃
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且最低气温≤4℃
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
具体表现
寒潮南下使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不仅会造成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林业、畜牧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对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疏,沙源丰富,大风频繁,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还直接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我国,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可划分为六个等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13级为台风(风速为32.7~41.4米/秒),14~15级为强台风,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
台风
台风眼
台风过境时,可能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丰沛的降水有助于缓解旱情。
台风的影响
台风来临时,应密切关注天气信息,最好不要出门。如果你在户外,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附近避风躲雨。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让司机将车尽快开至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在帐篷里,应收起帐篷,到坚固的房屋中避风。如果你在游泳,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台风来临时…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三峡等水库防洪调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
探究
为何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地理位置特殊
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地震、火山活动活跃。背靠最大大陆,面向最大大洋, 季风气候显著,且不稳定,导致旱涝、台风、寒潮频发。
气候复杂多变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 旱涝灾害交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极端天气事件(暴雨、干旱、高温)增多增强。
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广大, 因此坡度陡,地表破碎 ,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陡坡开垦 , 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风险。围湖造田、侵占河道 , 降低蓄洪行洪能力,加重洪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知识小结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及影响
多气象灾害
多地质灾害
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
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影响及成因
习题演练
1.20日夜晚,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黔、渝 B.赣、闽 C.皖、鄂 D.桂、粤
2.影响雨雪出现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节变化
3.该灾害性气象可能是( )
A.台风 B.洪涝 C.沙尘暴 D.寒潮
A
A
受某种天气的影响,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8至12℃。读此次天气过境时雨雪线推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D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87.4°E,28.50°N)发生6.8级地震。
4.此次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5.此次灾后救援和居民安置需要准备的大量物资是( )
A.雨伞 B.防晒霜 C.拍照设备 D.保暖衣物、药品
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①在街道上,要远离高层建筑 ②中高层住户,沿安全通道撤离或跳楼 ③在教室内,可躲在书桌下或有序撤离至操场 ④在野外,迅速躲到大树底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