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知识回顾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 ,运动速率 。(3)分子之间有间隔。改变 和 能改变分子间间隔的大小。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通常: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1.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 )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像 知识点2 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2.(贵州中考)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3.【核心素养·化学观念】(广安中考)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能力提分训练4.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A 香水、汽油的气味不同 两者挥发出的微粒不同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D 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小5.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数目不变6.(长沙中考改编)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7.(1)如图,向容积为250 mL的细口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说明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8.【微型实验】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9.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图1 图2图3 图4(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 ,烧杯B、C无明显变化;说明 ,烧杯B的作用是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加热图3的浓氨水处,纱布条和原先比,更快变红,说明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5)图4实验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如图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知识回顾1.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如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2.关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2.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B.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得到氯化氢 知识点2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4.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5.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 ,氯分子变成 ,它们相互结合成的新分子是 。(3)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4)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名称,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知识点3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6.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C D@能力提分训练7.如图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所有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C.右侧“”表示氢原子D.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能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它们的质量8.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9.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0.(毕节期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表示为如图,下列对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1.【图像与数据分析】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① (填“<”或“>”)③。(2)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填“<”或“>”)①。(3)③的水分子状态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4)①→②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1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图A中的物质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3)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知识回顾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 越高 ,运动速率 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改变 温度 和 压强 能改变分子间间隔的大小。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通常: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液体 分子间的间隔> 固体 分子间的间隔。@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1.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 B )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像 知识点2 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2.(贵州中考)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C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3.【核心素养·化学观念】(广安中考)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能力提分训练4.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D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A 香水、汽油的气味不同 两者挥发出的微粒不同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D 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小5.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数目不变6.(长沙中考改编)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7.(1)如图,向容积为250 mL的细口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整瓶水变红 ,说明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液面要低于刻度线且相隔较远 ,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 。8.【微型实验】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C、B、A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红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3)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9.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图1 图2图3 图4(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微粒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 液体变红 ,烧杯B、C无明显变化;说明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烧杯B的作用是 对比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ba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加热图3的浓氨水处,纱布条和原先比,更快变红,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更环保,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5)图4实验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如图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 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知识回顾1.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如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五氧化二磷分子 。(2)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2.关系: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的。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分成 原子 ,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C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2.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D )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B.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得到氯化氢 知识点2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C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4.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5.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 氢原子 ,氯分子变成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成的新分子是 氯化氢分子 。(3)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化氢分子 。(4)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氯分子 (填名称,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原子和氯原子 。 知识点3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6.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B )A BC D@能力提分训练7.如图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所有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C.右侧“”表示氢原子D.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能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它们的质量8.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9.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C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0.(毕节期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表示为如图,下列对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C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1.【图像与数据分析】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① > (填“<”或“>”)③。(2)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 (填“<”或“>”)①。(3)③的水分子状态是 运动 (填“静止”或“运动”)的。(4)①→②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1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图A中的物质是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氢原子、氧原子 (填微粒名称)。(3)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分子和原子 - 学生版.docx 3.1分子和原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