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25张PPT)+教案(表格式)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25张PPT)+教案(表格式)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如果说道德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内在信念,那么文明有礼则是把这些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外在载体”。
社会生活讲道德
文明有礼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目录
CONTENTS
“礼”途第一站:初识礼
“礼”途第二站:尊崇礼
“礼”途第三站:践行礼
初识礼
“礼”途第一站
活动一
与礼有关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彬彬有礼
礼仪之邦
礼尚往来
礼义廉耻
礼轻义重
敬贤礼士
知书达礼
诗礼之家
活动二
与礼有关的场景,你见过哪些?有何感受?
笔记整理
1.文明有礼的含义(P35)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尊崇礼
“礼”途第二站
探究分享
少年问路
小兵应聘
思考:结合两个情境谈谈文明有礼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古时候,一位少年迷失方向,途中十字路口偶遇一老翁,甚为高兴,于是问道:“喂!杏花村怎么走?”老翁不语。少年便大声问:“喂!听到吗?耳朵聋了?”老翁脱口而出:“无礼 。”结果,少年便沿着老翁指的方向足足走了五里……
小兵去某企业应聘,面试中他自觉表现突出,可是应聘没有成功。后来招聘部门告诉小兵,他确实能力不错,被筛掉的原因是在整个面试环节中,他从未对任何一名服务人员表示过感谢。
笔记整理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生活观察
2024年4月28日,福建厦门,小女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过马路,车辆见状纷纷让行,走到一半,小女孩突然停下对让行的车辆鞠躬致谢,弯腰的一刻令人动容。受到网友怒赞,有网友感叹: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小女孩对司机鞠躬致谢,司机与行人如此良性互动,双向奔赴,是交通文明的缩影。只有相互的尊重,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你在旅途中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风景留在你眼中,你留在别人的心里…… ”一条斑马线,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
思考:小女孩和司机的文明举动有何作用?
笔记整理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
笔记整理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6)
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 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国家)
践行礼
“礼”途第三站
相关链接
习近平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什么启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活动三:情境体验
如果你第一次认识见到哪吒和敖丙,你更愿意和谁交流?为什么?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活动四:考考你
谦辞敬语知多少?
称自己的父亲为( );称别人的父亲为( )
称自己的母亲为( );称别人的母亲为( )
称自己的儿子为( );称别人的儿子为( )
称自己的女儿为( );称别人的女儿为( )
麻烦别人,要说( );请人帮助,要说( )
起身作别,要说 ( ) ;中途先走,要说( )
未及迎接,要说 ( ) ;请人指点,要说( )
家父
令尊
家母
令堂
犬子
令郎
小女
令爱
打扰
劳驾
告辞
失陪
失迎
赐教
阅读感悟
周恩来读中学时,学校教学楼内有一面大立镜,立镜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面必冷,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笔记整理
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P37-P3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者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课堂总结
文明有礼
认识文明有礼
做文明有礼的人
什么是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随堂演练
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强调了( )
A. 礼仪是个人成功的唯一条件
B. 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C. 礼仪仅适用于国际交往
D. 礼仪是古代社会的产物
B
随堂演练
2.漫画《谦让》启示我们( )
①文明有礼,要用语文明
②尊重他人,要欣赏他人
③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随堂演练
3.某校团委准备办一期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展板,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素材,下列能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随堂演练
4.“礼遇人,德待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以下行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现场观看比赛时为失误的运动员送上鼓励的掌声
②观看海上日出时不顾他人感受跨上围栏拍照
③过斑马线时向停车让行的司机致意
④跳广场舞时把音乐控制在合理音量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随堂演练
5.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文明有礼能体现出民族的教养和品位,很多礼仪规范早已在我们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成为民族秉性。下列能体现文明有礼这一秉性的句子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④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文明有礼》教学设计
课题 5.1文明有礼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文明有礼》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其对应的课标要求主要依据“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我们的社会生活”部分,社会生活既需要讲规则,也需要讲道德。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的文明有礼,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石和人际和谐的基础,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本课时聚焦于“文明有礼”这一重要的主题,是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开篇内容。教材围绕文明有礼,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明有礼在生活中的体现,接着阐述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全面认识文明有礼的价值,然后强调礼仪制度建设和重大礼仪活动的社会教化作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理解。最后,教材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有礼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文明有礼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他们对于文明有礼等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接受意愿,但在实际行动中可能会受到个人情绪、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核心 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健全人格:通过材料分析活动,围绕议题“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文明有礼的意识,做到言谈文明、举止端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念,学会以礼相待,与人为善,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认识到文明有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文明有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理解文明有礼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信念。
重点 文明有礼的意义。
难点 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人主动为老人让座;排队的队伍里,没人争抢插队;与人交往时,一句‘谢谢’‘抱歉’常挂嘴边……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其实都藏着社会运行的‘隐形密码’——道德。社会就像一张大网,每个个体都是网中的节点,而道德,就是连接节点的丝线,让人与人的交往更有序,让社会的运转更和谐。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呢 如果说道德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内在信念,那么文明有礼则是把这些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外在载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请大家看一段材料,感受礼仪之邦的深厚魅力。 材料展示 同学们,看完材料你有何感悟? 师小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希望得到尊重与友爱,首先自己就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文明有礼。 材料展示 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考。
讲授新课 目录 “礼”途第一站:初识礼 “礼”途第二站:感悟礼 “礼”途第三站:践行礼 首先,我们来到“礼”途第一站——初识礼。 提到礼,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与礼有关的成语呢? 活动二 与礼有关的场景,你见过哪些?有何感受? 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一个暖心的微笑、一个微小的举动,生活中的那许许多多的画面,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感动。 笔记整理 “礼”途第二站——尊崇礼 探究分享 点拨: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笔记整理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 生活观察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6) 材料展示 思考:中方为肯尼亚总统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说明了什么?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 “礼”途第三站——践行礼 相关链接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什么启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活动三:情境体验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活动四:考考你 谦辞敬语知多少? 阅读感悟 周恩来读中学时,学校教学楼内有一面大立镜,立镜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面必冷,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材料展示 思考:公益广告给你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笔记整理 课堂总结 随堂演练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展示 引发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 联系实际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并感悟 材料展示 各抒己见 思考并感悟
课堂小结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我能举止端庄重仪表,语言文明懂礼貌,中国才能以文明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