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一上-阅读3.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一上-阅读3.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课文中童趣盎然的冬日图景,体会中国传统文学中对自然的诗意表达,激发对中华语言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语言运用:学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生动语句,积累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提升语言描写的趣味性与表现力。
思维能力:通过动物脚印与画作的关联,联想不同动物特征,在观察与思考中锻炼类比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审美创造:领略雪地作画的奇妙意境,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和谐之美,鼓励用艺术创作展现独特视角,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图片认识“的、家”等11个生字,会写“竹、马”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课本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任务】
一、图片激趣 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
欣赏雪天的图片,谈话导入。
你们见过下雪吗?
2.引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思考:“小画家”指的是谁?
主角: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图片展示)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
1.朗读欣赏:通过多形式听读课文,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先听读再自读。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2)找出生字,圈一圈,认一认。
(3)有感情朗读课文。
3.感知文意:
思考:圈出文中出现的动物和景物。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
三、识记生字 积累运用
1.我会读:
展示10个二类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
2.生字识记:
(1)“群”:君+羊
举例释义:“一群”表示数量比较多;一群小朋友。
组词:群体 人群
例句:一群大雁向南方飞去。
(2)识记“竹”:竹林、竹叶
区别:竹字头“ ” 举例:笑、符
(3)识记“牙”:牙齿、牙科
加偏旁:芽、呀……
(4)识记“用”:可循环利用、费用……
形近字:拥(拥抱)佣(佣人)
(5)认识笔画“横折弯钩”并识记“几”
我知道含这个笔画的字还有:乙 凡 九 艺 ……
书写要点: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
对比:横斜钩 举例:风 气 凤
(6)识记“步”:
注意:“步”的下部不是一个“少”字,不要多写一点。
组词:跑步 脚步
造句:我喜欢的运动是跑步。
(7)识记“为”
多音字辨析:wéi为难 wèi因为
组词:因为 为了 为什么
随文识字: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次画画呢?
(8)识记“参”“加”
①形近字:叁(sān)我们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②反义词:减 组词:加法
(9)识记“洞”
加一加:氵+同
组词:山洞 洞口
造句:这个洞口很小。
(10)认识多音字“着”,说一说这个字有几个读音,并分别给它们组词。
zháo(着急)(睡着)
zhāo(高着儿)→原意指棋步精妙,现指好办法,好主意。
zhuó(着装) zhe(走着)
四、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重点字指导:一类生字书写指导
(1)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个部分的距离要紧凑,左边稍小;第三画是竖,第六画是竖钩。
出示各时期不同形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
练习组词造句。
(2)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不要太长,竖折是一笔完成的。
出示各时期不同形态字体:金文、小篆。
造句:弯弯的月牙像小船。
(3)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出示各时期不同形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
造句:小马的尾巴真长啊。
(4)用:起笔是竖撇,不是斜撇,注意横折钩的写法;竖在竖中线上,左右两边要对称。
出示各时期不同形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
形近字:甩
(5)几:竖撇先写直一点,然后再撇出去;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
字义:①询问数目;②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形近字辨析组词:凡、儿
造句:她几笔就画成了一幅画。
五、师生归纳 课堂回顾
1.我会认群、竹、牙、用、几、步、为、参、加、洞10个生字,认识了1个多音字:着。1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课堂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布置作业】
1.在父母面前书空本课生字。
2.把本课学习的生字及造字方法与家人分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