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一上-识字8. 升国旗(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一上-识字8. 升国旗(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升国旗(第二课时)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升国旗仪式是国家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与升旗规范,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生诵读“五星红旗、立正、敬礼”等词句,积累与升旗仪式相关的词汇。在描述升旗场景时,能准确运用词句,提升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借助课文描绘的升旗画面与生活中升旗经历,学生联想国旗升起的庄严场景,锻炼形象思维。理解国旗意义,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审美能力)在聆听国歌、观看升旗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仪式的庄严之美。通过绘制升旗场景画作,开展审美创造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了解升国旗的礼仪,懂得尊敬国旗,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阅读和活动中了解升旗礼仪,懂得尊敬、爱护国旗。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国旗的含义。
【教学任务】
一、复习巩固 字词过关
1.放飞白鸽:出示本课生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字词。
2.我会写:看拼音写汉字,并组词。
zhōnɡ 中 (中国)(中文)
wǔ 五 (五个)(五星红旗)
lì 立 (直立)(立秋)
zhènɡ 正 (立正)(正直)
二、理解课文 了解礼仪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阅读理解:我们的国旗叫什么名字?你在哪里见过国旗?在什么情况下会升国旗呢?
出示课文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点拨:逗号后补充省略了的字“是”,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
列举国旗出现的地方,如政府、奥运会、学校等,使学生知道国旗一般出现在庄严时刻、重要场合。
3.五星红旗: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国旗的样子及其象征意义。
点拨: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体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播放天安门的升旗视频,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想想:为什么要升国旗呢?
4.感受画面:找出文中描写国旗升起时的句子。
明确: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点拨:徐徐——近义词:慢慢、缓缓;飘扬——随风摆动或飞扬;“国歌声中”——升国旗时需要奏国歌;“多么美丽”——赞美国旗,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5.学以致用:用词语“徐徐、飘扬、多么美丽”填空。
(1)清风徐徐吹来,夹带着茉莉花的清香。
(2)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3)这里的花儿,多么美丽啊!
点拨:“多么”表示程度加深。
6.阅读理解: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明确:“向着国旗”“立正”——身体姿势;“望着国旗”——眼睛;“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非少先队员行注目礼
要求:模仿教材插图中的小朋友,做一做这些动作。
7.交流讨论:参加升旗仪式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
(1)态度严肃,精神饱满;
(2)参加升国旗仪式要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脱帽;
(3)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4)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提问:如果升国旗奏国歌时,你还在路上,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明确:原地站好,向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
8.课堂活动:播放关于升旗情景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升旗礼仪。
要求: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也可以自创情境,传达升旗、护旗的知识。
三、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背诵课文。
2.背诵练习:出示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补充完整。
3.合作活动:
(1)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课文,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儿歌欣赏:国旗国旗红又红,五颗金星在一起,一颗大,四颗小,闪闪发光亮晶晶,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们向你敬个礼。
4.国旗护卫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从事升降国旗工作和升旗台警卫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每逢刮风、下雨、降雪天,都要训练,保证刮风走得直,下雨走得慢,降雪走得稳,动作不走样、不变形。
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国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敬国旗,爱国旗。
5.关于护旗的故事:分享两则关于爱护国旗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国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国旗的神圣性,引导学生要爱护国旗、尊敬国旗。
四、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1)我们国旗的名字叫:五星红旗
(2)升国旗时,我们要:态度严肃、精神饱满、立正站好……。
(3)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护它、尊重它。
(4)我的收获还有_________________。
五、随堂练习 自我检测
【课堂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家人听。
2.和家人交流我们该怎样尊敬国旗,并落实到行动中。
【板书设计】
8.升国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