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口耳目手足(第一课时)【素养分析】(文化自信)“口耳目手足”象形文字,生动展现汉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历程,承载中华悠久文明。学生认识这些字,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学生认读并书写这组生字,掌握描述身体部位的基础词汇。能在生活场景里,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借助象形文字与身体部位对照的插图,学生将抽象文字与具象身体部位联系,锻炼形象思维,梳理文字演变规律,发展逻辑思维。 (审美能力)书写过程中,学生体会汉字笔画、结构的形态美。通过绘制、创作身体部位象形文字画,开展审美创造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会写“目、手”等4个字,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了解“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教学任务】一、复习听写 巩固知识1.我会读:大声读出来。出示汉字:一、二、三、四、五、上、下。2.我会写:听录音,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书写汉字:一、二、三、上。二、初读课文 了解作用1.朗读欣赏: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看图说话: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其中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开口说:“这朵花要开放了!”小男孩听到了,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出示的图片中已在相应位置标出口、耳、目、手、足)3.小组讨论:你知道我们的口、耳、目、手、足分别都能做哪些事吗?“口”的用途:①吃饭 ②说话 ③唱歌“耳”的用途:①听音乐 ②听老师讲课“目”的用途:①看电视 ②看书 ③看远方“手”的用途:①画画 ②写字 ③洗菜“足”的用途:①走路 ②跑步 ③踢足球三、识记生字 强化运用1.听读练习:看图,听录音,跟读生字,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口、耳、目、手、足)2.看图猜字:对照观察,猜猜它们是图画里的哪些生字。3.趣味连线:这些字长得像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连一连。4.识记运用:(1)“口”:记忆小口诀:张大嘴巴一大口。我会在生活中运用:口味、开口、人口造句:我一看到鸡肉就流口水。(2)“耳”:记忆小口诀:重要事情用耳听。我会在生活中运用:耳朵、木耳、入耳造句:我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3)“目”:“目”表示眼睛,看等意思。我会在生活中运用:目光、耳目、目的造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发言者。(4)“手”:看图指示,认一认手的各部位,说说词语:手指、手掌、手心、手背、手腕、手腕根据动作,说一说词语:握手、拍手、挥手(5)“足”:我会在生活中运用:足球、手足、满足造句:我们每天放学都会去操场上踢足球。5.游戏识记:摘苹果四、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1.认识新笔画:“横折”“口”:注意先写横,再写竖(稍稍往里斜),中间不要断。请观察有横折笔画的有哪几个字:口、耳、足、手2.比一比:(横折、横折钩)说说两个笔画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字是带有这两个笔画的。(横折:口、足、目、四、石…… 横折钩:月、包、卫、句……)3.重点生字指导:口、目(1)“口”:左右两个竖向笔画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窄。(2)“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横向笔画之间等距。(3)比一比:口、日、目。认真观察,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4.重点生字指导:耳、手(1)“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2)认识新笔画:“撇”和“弯钩”撇:下笔由重到轻,从粗到细。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3)“手”:第一笔是平撇,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五、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这节课我认识的新笔画和生字有:_______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________【课堂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布置作业】1.在父母面前书空本课生字。2.请给家人讲一讲我们的口、耳、目、手能做哪些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