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义务教育《信息科技》5 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算法第 3 课 认识算法学习目标情境引入新知学习项目探究目录学习目标1.结合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2.结合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并总结算法的特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五年级实践社团的老师们为同学们精心策划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大家即将前往农耕博物馆进行一次探索之旅。在我们踏上这次奇妙之旅前,需要提前进行参观预约。情境引入情境引入第1步 判断明天是否是周一(周一农耕博物馆闭馆)? 判断的结果 明天不是周一 明天是周一第2步 判断明天预约人数是否超过3000人次? 不能预约参观判断的结果 未超过 已超过 可以预约参观 不能预约参观 农耕博物馆预约的具体步骤新知学习:神奇的算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算法是指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精心设计的,能够让计算机按照一系列指令执行的有限步骤 。“农耕博物馆预约流程”实际上是一种算法,它为同学们提供了解决“明天是否能参观农耕博物馆”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有序地加以解决,比如计算长方形周长、烹饪一道菜肴、泡茶、种树、路线规划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算法。大家能分享一下,生活中自己接触过的算法吗?项目探究一、计算科普试验田面积学校开辟了一块科普试验田。经过考察后,同学们发现了一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非常适合作为试验田呈长方形,长为60米,宽为40米。请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这块科普试验田的面积吧!我们先来推导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吧!项目探究一、计算科普试验田面积3、沿长可以放置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共需要放置4排,故该长方形面积为 6 × 4 = 24 平方厘米。4、可以推导出来长方形的面积= × 。5、可以算出来试验田的面积= 。长宽60X40=2400 平方米项目探究一、计算科普试验田面积你觉得计算科普试验田的过程是算法吗?新知学习:算法的特征项目探究二、向日葵种植问题向日葵种植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种植之前需要用温水浸泡种子;向日葵幼苗成长至20厘米之后要进行移栽;每7-10天施肥一次。请你把向日葵种植的步骤梳理并记录下来。项目探究二、向日葵种植问题第1步:挑选出颗粒饱满、健康的向日葵种子,将种子用____________浸泡。第2步:将土壤整地深翻,施入腐熟基肥。将种子均匀播撒到土壤中,3-5天后发芽出苗。第3步:向日葵苗长到____________厘米时移栽。第4步:每____________天添加一次肥料。第5步:观察、记录向日葵的生长情况。温水207-10操作练习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算法特征的是( )。A.不确定性 B.输入 C.输出 D.可行性2.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它的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这体现了算法( )A.输出 B.可行性 C.确定性 D.有穷性3.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个问题的算法只有一种B.有穷性是算法的基本特征之一C.可行性不属于算法基本特征D.算法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作用一、知识检测ACB操作练习4.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算法就是算术。 ( )(2)算法的步骤可以是无限的。 ( )(3)算法可以没有输出。 ( )(4)算法必须有输入。 ( )一、知识检测XXXX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周末的时候小智在家看到一本故事书,书上说河岸边有位老人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些菜。如果没有老人看着,狼会偷吃羊,羊会偷吃菜,老人不知如何将这三样东西平安运过河,犯起了难。现在请你来想一想,怎样可以帮助老人实现狼、羊、白菜这三样东西的平安过河呢?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第1步:老者带____过河,让____和________在一起,这样狼不会吃白菜,羊也很安全。羊狼白菜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第2步:老者空手返回对岸,把____带过去,这样____和羊在同一岸了。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第2步:老者空手返回对岸,把____带过去,这样____和羊在同一岸了。狼狼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3步:因为狼和羊在同一岸了,所以老者要带_____返回到对岸,同时将_____带过来,这时,狼和_____是在同一岸,_____单独在对岸。羊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3步:因为狼和羊在同一岸了,所以老者要带_____返回到对岸,同时将_____带过来,这时,狼和_____是在同一岸,_____单独在对岸。羊白菜白菜羊操作练习二、技能操练:过河问题第4步: 老者返回对岸,将_____带到对岸。这样农夫就安全地过了河。羊拓展阅读农耕文明在数千年的农耕活动中,炎黄子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逐渐形成了土地精耕细作、生活勤俭节约、经济富国足民、文化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古人的农耕智慧又有哪些呢 趣时和土,用地养地。西汉《汜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东汉班固《汉书·货殖列传》中说:“顺时宣气,蕃阜庶物。”为了更好地利用季节、合理使用土地,实现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寻求多样生物之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等多种种植制度。拓展阅读农耕文明种养结合,互生互利。《吕氏春秋·观表》中说:“凡居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者,其务为相安利也,夫为相害危者,不可胜数。”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的先民们就发明了稻鱼鸭共生模式。这种共生模式除了有效地利用稻田空间,增加人类动植物蛋白质食源以外,还通过鱼鸭游动搅动泥水,为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氧气、刺激水稻植株分菜;鱼鸭吞吃稻田里的猪毛草、鸭舌草等杂草和稻飞虱等害虫,起到了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鱼鸭排泄在水田中的粪便又给水稻施加了有机肥料,培肥了土壤,实现了“地可使肥”(《吕氏春秋》),减少了人们中耕锄草、除虫和施肥的投入,可谓一举多得。拓展阅读农耕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辨土肥田,相地之宜。《诗经·大雅·生民》中说:“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所谓“有相之道”指的就是辨别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土地是农作物和禽畜生长的载体,也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耕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古人的农耕智慧中也蕴含了算法的特征,你能够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把它们找出来吗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