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 数星星的孩子(第1课时)【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张衡小时候喜欢数星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这是一篇融语文知识、思想启迪、天文常识于一体的好文章。【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数星星”有直观体验,且喜欢故事类课文,具备初步朗读能力,但识字量有限,对“天文”“观察”等抽象概念理解较浅。学生易被张衡的童年故事吸引,却难体会其长期观察的专注;能简单复述情节,却难关联“观察与探索”的意义。教学需借助图片、情境朗读,降低抽象知识难度,贴合其认知水平。【素养分析】文化自信:体会古人对天文现象的好奇与钻研精神,增强对中国古代科学探索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生活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对星空现象的发现与疑问,提升语言表达能。思维能力:通过研读文中描述张衡观察星星的语句,学习从细微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与探究精神。审美创造:赏析课文中描写星空、天象的语句,感受古人对浩瀚宇宙的浪漫想象,提升对科学之美、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好人物对话。2.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张衡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了解天文知识。【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复习回顾1.字词巩固。2.课文回顾:在第1自然中,把星星比作了什么?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句段鉴赏1.学习第2、3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说一说:奶奶看到正在数星星的小张衡是怎样说的 小张衡又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默读第2、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教师提问:从两人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奶奶心疼小孙子,小张衡善于观察并总结了规律。(3)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以及张衡的坚持。2.学习第4自然段。教师引导:小张衡和奶奶的对话吸引来了知识丰富的爷爷,爷爷告诉了小张衡哪些知识 我们一起去第4自然段看一看吧!(1)教师提问:听了爷爷的话后,小张衡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预设:他想爷爷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并且晚上几次起来去看星星。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小张衡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优秀品质。 (板书:善于思考 勤于观察)(2)教师追问: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请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由回答,全班点评,教师指导。3.教师总结。张衡的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地震学的发展,其机械设计理念更成为后世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他在古代天文、地震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学习任务三、结构梳理,拓展延伸结构梳理:2.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张衡小时候数星星,长大后钻研天文成为天文学家的故事,表现了张衡对天文的热爱,以及坚持梦想的执着精神。3.拓展延伸。北斗星北斗星,亮晶晶,一个家儿七颗星,七颗星星手拉手,组成一个勺子形,夜里行人迷了路,看看北斗方向明。【总结评价】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堂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课后作业】1.观察夜晚的星空,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2.收集其他天文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