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4.八角楼上(第1课时)【教材分析】《八角上》讲述了毛主席在艰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每当……就……”一句暗示了毛主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而且天天如此。第2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写下许多光辉著作。寒冬腊月的深夜,主席却衣着单薄,在油灯下写作,照应了上文的“艰苦斗争”;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在沉思,表现了毛主席专注的工作状态。【学情分析】在学习《八角楼上》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篇看图学文的教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了解课文内容,落实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观察毛主席夜晚工作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再朗读课文,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再连贯地讲述,进一步体会主席日夜辛苦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功绩。【素养分析】(文化自信)课文讲述毛主席在艰苦革命岁月中思考革命道路的故事,展现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语言运用)文章用词准确、生动,通过环境、动作描写,营造出浓厚的革命氛围。学生在诵读、摘抄中,积累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围绕毛主席深夜在八角楼上工作的场景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革命意义,理解事件因果,锻炼逻辑思维与历史思维。 (审美能力)文本描绘出八角楼上昏黄灯光下伟人思索的画面,传递出革命先辈为理想奋斗的坚毅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楼、艰”等16个生字,多音字“斗、觉”,会写“楼、代”等6个字,理解“八角楼、深夜”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图片激趣 新课导入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角楼图片2.揭示课题:《八角楼上》(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毛主席在井冈山茅坪村曾经住过的一幢楼房,屋顶呈八角形,所以叫八角楼。思考:毛主席是谁?他在八角楼发生了什么事呢?(2)“楼”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楼“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你们能用“楼”组词吗?3.背景资料:简介:毛泽东(1893年-1976),字润之。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背景: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记词1.朗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2)标出文章自然段。想一想:当时的生活条件怎么样呢?2.生字认读: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一读。强调前鼻音、后鼻音读音。八角楼 艰苦 年代 降临 腊月 军衣 单薄 文章 握笔 凝视 油灯 光辉 革命 胜利字源识字腊”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年终祭祀。形近字:蜡(蜡烛)4.理解词语(1)借助图片理解八角楼、深夜、军衣(2)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弱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沉思:深思。胜利:获得成功或达到目的。5.你能找到正确的解释吗?井冈山 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著作的成品。清油灯 中国名山,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毯子 用茶油做燃料的灯叫清油灯。著作 铺在床上或睡觉时盖在身上的毛织品、棉织品或棉毛混织品,大多有图案或图画。也有铺在地上或挂在墙上的。6.识记生字:按结构给生字分类。左右结构:楼 代 视 利 路上下结构:穿7.重点指导(1)楼:楼上 楼房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的设计风格。(2)利:利用 利己猜字谜:移左边,到右边(打一字)造句:我们要学会利用工具。学习任务三、指导朗读 整体感知归纳段意(1)朗读第一段,概括段意。朗读指导:朗读时,重读“每当”“八角楼”和“亮”。时间、地点要突出、强调。(2)朗读第二段,概括段意朗读指导:描写动作、神态句子要突出、强调。总起句要深沉、有力量。2.整体梳理:试着完成下列表格结合段意及表格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大意: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主席为领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学习任务四、随堂练习 自我检测1.下面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斗争(zhēng)、把握(wò)B.夜幕降临(líng)、高楼(lóu)C.察(chá)觉、文章(zhāng)D.寒冬腊(là)月、视(shì)线2.下面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八角楼、年轻、文章B.深夜、星星之火、年代C.军衣、胜利、腊月D.沉思、坡风、清油灯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临”是前鼻音,“争、章”都是后鼻音。B.课文描写了毛主席在冬日的夜晚写文章的情景。C.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在艰苦中努力奋斗的精神。D.“年”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总结评价】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堂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并抄写生字词。2.搜集更多有关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故事。【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