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资源简介

(共69张PPT)
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章 物质的量
1.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
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
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复习目标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课时测评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必备知识 整合
含有一定数目粒子
6.02×1023mol-1

6.02×1023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指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2.摩尔质量

g·mol-1
相对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
1.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
2.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56 g (  )
3.0.8 g氦气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1.204×1023 (  )
4.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  )
5.1 mol NaCl和1 mol HCl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离子 (  )
6.17 g -OH与17 g OH-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  )
正误判断
×
×

×
×
×
1.填空:
(1)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    。
关键能力 提升
3 g 3He即为1 mol,1个3He含有的中子数为3-2=1,则1 mol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
NA
(2)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P-P键数目为    。
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1个分子中含有6个P-P键,124 g P4是1 mol,因此含有P-P键数目为6NA;
6NA
(3)(2022·广东卷改编)1 mol CO中含有     个电子。
1个CO分子中有14个电子,1 mol CO含有14×6.02×1023个电子;
(4)(2022·海南卷改编)2.8 g 56Fe含有的中子数为    。
56Fe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56-26=30,相对原子质量为56,n(56Fe)==0.05 mol,所含中子为0.05 mol×30=1.5 mol即1.5NA;
8.428×1024
1.5NA
(5)a mol的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______NA。
R2+的核外电子数为(A-N-2),a mol的R2+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
a(A-N
-2)
2.(1)含6.02×1023个中子的Li的质量是    g。
(2)4 g D2和20 g 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能生成    g O。
(3)若12.4 g Na2X中含有0.4 mol钠离子,Na2X的摩尔质量是    ,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75
22
62 g·mol-1
16
3.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1)。
0.33NA
0.26
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1,n==0.1 mol,故氧原子数目=0.1 mol×(2+1.3)NA mol-1=0.33NA,n(H)=0.1 mol×1.3×2=0.26 mol。
计算判断物质中所含指定微粒数目的技巧
  弄清楚微粒与所给物质的关系: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1个分子(或特定组合)中所含这种原子(电子)的个数。如:第3题中,Na0.35CoO2·1.3 H2O是整体,计算对象氧原子、氢原子为部分,它们的关系为Na0.35CoO2·1.3H2O~3.3O~2.6H。
练后反思
返回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必备知识 整合
距离
大小
数目
2.气体摩尔体积
22.4L/mol-1

物质的量
L/mol-1
0℃或237K
101kPa
1
标准状况下的Vm=22.4 L/mol,那么Vm=22.4 L/mol时也一定是标准状况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标准状况下的Vm=22.4 L/mol,若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因此Vm=22.4 L/mol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3.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或物质
的量。
(2)推论
相同条件 结论公式 语言叙述
T、p相同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T、V相同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2
(1)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3H6中: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②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    ;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
④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之比为    。
(2)等质量的C2H4和C3H6中: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②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    ;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
④相同温度和体积时,压强之比为    。
3∶2
1∶1
1∶1
2∶3
2∶3
3∶2
3∶2
1∶1
考向1 n===的关系应用
1.在标准状况下,对下列四种气体,按要求完成填空。
①6.72 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 g H2S ④0.2 mol NH3
(1)体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密度最小的是    ;
(3)质量最大的是    ;
(4)氢原子个数最少的是    。
关键能力 提升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计算的思维流程
练后反思
考向2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A的密度为2.857 g·L-1,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可能是   气体。
(2)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M=ρ×22.4 L·mol-1≈64 g·mol-1;
M=×22.4 L·mol-1=64 g·mol-1;
64
SO2
64
(3)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①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H4HCO3的摩尔质量为       (用含m、d的代数式表示)。
因为NH4HCO3(s)NH3(g)+CO2(g)+H2O(g),M(混)=2d n(混)= mol,M(NH4HCO3)=2d×3 g·mol-1=6d g·mol-1;
mol
6d g·mol-1
②若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
③若在该条件下,所得NH3、CO2、H2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c%,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因为NH4HCO3(s)NH3(g)+CO2(g)+H2O(g), (混)=22.4ρ g·mol-1;
因为NH4HCO3(s)NH3(g)+CO2(g)+H2O(g), n(NH3)∶n(CO2)∶ n(H2O)=a%∶b%∶c%,(混)=17a%+44b%+18c%。
22.4ρ g·mol-1
17a%+44b%+18c%
求气体摩尔质量的5种方法
1.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m/n。
2.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 g·L-1):M=22.4ρ g/mol。
3.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
4.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归纳总结
考向3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1)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Ne)、ρ(H2)、ρ(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2)温度、密度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Ne)、p(H2)、p(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时,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ρ(O2)>ρ(Ne)>ρ(H2)。
ρ(O2)>ρ(Ne)>ρ(H2)
p(H2)>p(Ne)>p(O2)
温度、密度相同时,气体的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p(H2)>p(Ne)>p(O2)。
(3)质量、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Ne)、V(H2)、V(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4)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Ne)、m(H2)、m(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V(H2)>V(Ne)>V(O2)
m(O2)>m(Ne)>m(H2)
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V(H2)>V(Ne)>V(O2)。
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m(O2)>m(Ne)>m(H2)。
4.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
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侧充入1 mol N2,右侧充入一定
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回答下列
问题
(1)左侧与右侧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2)右侧充入CO的质量为    ;
设充入CO的物质的量为n,则
=,n= mol,
所以m(CO)= mol×28 g/mol=7 g。
4∶1
7 g
(3)若改变右侧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再充入CO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使隔板处于中间,则两边充入N2与CO物质的
量应相等,此时CO为1 mol×=0.25 mol,需再
充入0.75 mol CO。
0.75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 g C2H4O中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2023·浙江6月选考)
B.1.7 g H2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2023·浙江6月选考)
C.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2020·全国Ⅲ卷)
D.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2023·浙江6月选考)
高考真题 感悟

1个C2H4O中含有6个σ键和1个π键(乙醛)或7个σ键(环氧乙烷),4.4 g C2H4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A正确;
1.7 g H2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B不正确;1 mol重水和1 mol水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通入水中后只有一部分Cl2与水反应生成
H+、Cl-和HClO,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数小于0.5NA,D不正确。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 CO2含π键数目为NA(2023·辽宁卷)
B.1 mol Si含Si-Si的数目约为4NA(2023·湖北卷改编)
C.0.1 mol 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2023·辽宁卷)
D.0.1 mol CH3COOH与足量CH3CH2OH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
分子数目为0.1NA(2021·浙江1月选考)

1个CO2分子含有2个π键,题中没有说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π键个数,A错误;在晶体硅中,每个Si与其周围的4个Si形成共价键并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平均每个Si形成2个共价键,
1 mol Si含Si-Si的数目约为2NA,B错误。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2018·全国Ⅰ卷)
B.同温同压下,O2和CO2的密度相同(2020·北京卷)
C.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2017·浙江4月选考)
D.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7NA个中子(2020·全国Ⅲ卷)

氩气(18Ar)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氩气是1 mol,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NA,A正确;同温同压下,=,所以=,不相同,B错误;标准状况下,乙醇为非气体状态,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N2分子中含中子数为(14-7)×2NA=14NA,D错误。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故A错误;“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故B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正确;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故D错误。

2.CH4 与Cl2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氯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反应后得到的HCl分子数为2NA
C.16 g CH4与足量Cl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卤代烃分子总数为NA
D.1 mol CH4和1 mol Cl2充分反应可以得到CH3Cl的分子数为NA

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不是气态,无法使用22.4 L/mol计算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CH4完全反应,无论生成哪种卤代烃,每消耗1 mol Cl2生成1 mol HCl,所以得到HCl分子数为NA,选项B错误;根据碳原子守恒,16 g CH4为1 mol,与足量Cl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卤代烃分子总数为NA,选项C正确;甲烷和氯气发生多步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无法计算得到的CH3Cl的分子数,选项D错误。
3.(2024·四川成都高三阶段练习)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 g某气体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L约为
A. B.
C. D.
a g某气体的分子数为p,则其摩尔质量为 g/mol= g/mol,所以b g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 L。

4.(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NH4N3(叠氮化铵)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若得到NH4N3的分解产物(简称a)28 g,则下列关于a的说法错误的是
A.a中两种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比为1∶1
B.a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
C.a的密度为1.25 g·L-1
D.a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5 g·mol-1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两种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比为1∶1,A正确;===,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B正确;a气体的质量确定,但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所以密度不确定,C错误;分解产物质量为28 g,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设两种气体都是1 mol,===15 g/mol,故D正确。
5.(2024·江西赣州高三开学考试)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和某些物质(如F2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将1.5 mol Xe和7.5 mol F2加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于400 ℃和2 633 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 mol F2。则所得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和该产物的分子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 XeF2 B.1∶4 XeF4
C.1∶2 Xe2F4 D.1∶4 无法确定分子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7.5 mol氟气反应剩余4.5 mol氟气,反应了3 mol氟气,1.5 mol Xe与3 mol氟气反应生成物中Xe原子与氟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5∶(3×2)=1∶4,故产物的最简式为XeF4,分子式无法确定。

6.(2024·山东泰安高三阶段练习)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m 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球①中装的是CH4
B.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根据n=,V=n·Vm,则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因此气球①中装的是SO2,故A错误;根据V=n·Vm,得到气球①中分子数比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少,故B错误;气球①装的是SO2,气球④装的是CH4,根据n=,V=n·Vm,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错误;气球③装的是O2,气球④装的是CH4,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故D正确。
7.(2025·海南农垦中学期末)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
B.若M(甲)<M(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
C.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D.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A错误;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气体摩尔体积Vm=,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错误;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温度相同,由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C正确;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D错误。
8.(2024·重庆期中)某密闭刚性容器由可动活塞隔成甲、乙两室,室温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19 g,向乙中充入1 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室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3NA
B.甲室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甲室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9.5倍
D.若将甲室气体点燃引爆并恢复至室温,忽略生成水的体积,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2处

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
比。室温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
气体19 g,向乙中充入1 mol空气,根据题图,
H2和O2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则甲室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2NA,A错误;总质量为19 g,设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x=1.5、y=0.5,甲室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错误;甲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5 g/mol,
同温同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甲室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
4.75倍,C错误;若将甲室气体点燃引爆并恢
复至室温,发生反应2H2+O22H2O,反应后剩余0.5 mol氢气,忽略生成水的体积,根据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2处,D正确。
9.(2025·湖北荆州期末)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a、b),将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种气体的质量相等,当隔板静止时,容器内三种气体所占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数目:N(X)=N(Z)=2N(Y)
B.若Y是SO2,则X可能是O2
C.气体密度:ρ(X)=ρ(Z)=2ρ(Y)
D.X和Y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可能相等

由题给信息可知,图中X、Y、Z三种气体的
压强、温度分别相等,V(X)=V(Z)=2V(Y),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n(X)=n(Z)=2n(Y),
所以分子数目N(X)=N(Z)=2N(Y),A正确;由于三种气体的质量相等,若Y是SO2,X是O2,则符合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符合n(X)=2n(Y),B正确;由ρ=可知,三种气体的密度:2ρ(X)=2ρ(Z)=ρ(Y),C错误;若Y分子中原子数为X分子中原子数的2倍,则X和Y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D正确。
10.(2024·湖南长沙开学考试)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和B,分别充入X气体和Y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若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下沉,B气球放在O2 中上浮。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A.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B.X可能是CO2,Y可能是CH4
C.X气体的密度小于Y气体的密度
D.充气后A气球质量比B气球质量大

A球放在CO中下沉,B气球放在O2中上浮,说明X气体的密度比一氧化碳的密度大,Y气体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根据ρ=M/Vm知,同温同压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8,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Y大,A错误;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所以X可能是CO2,Y可能是甲烷,B正确;X的密度大于CO的密度,但不一定小于Y的密度,C错误;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因为X、Y摩尔质量相对大小未知,所以无法确定其质量相对大小,D错误。
11.(8分)(2024·贵州六盘水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和b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0.6 mol HCl,甲室中充入NH3、H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隔板位置如图。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之差为10.9 g。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由题图可知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
1
(2)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    g。
乙室中HCl气体的质量为0.6 mol×36.5 g·mol-1=21.9 g,则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21.9 g-10.9 g=11 g。
11
(3)甲室中NH3、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11 g,平均摩尔质量为11 g·mol-1,则甲室中NH3、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
11
(4)经过查资料知道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是固体),如果将隔板a去掉,当HCl与NH3完全反应后,隔板b将静置于刻度“    ”处(填数字)。
2
设甲室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氢气的物质
的量为y,根据其物质的量、质量列方程组
为x+y=1 mol,17 g·mol-1×x+2 g·mol-1×y=11 g,可得x=0.6 mol、y=0.4 mol;如果将隔板a去掉,0.6 mol HCl与0.6 mol NH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剩余H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隔板b将会左移至刻度“2”处。
12.(8分)(2024·河南郑州高三阶段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们以教材中相关【科学探究】为基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钟时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分钟 298.2 g 1.243 L
4分钟时水槽中H2O减轻的质量为300 g-298.2 g=1.8 g,根据反应:2H2O2H2↑+O2↑可知,消耗1.8 g(0.1 mol)H2O得到0.1 mol H2、0.05 mol O2。
0.1
0.05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
0.05 mol O2的体积为1.243 L,所以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分钟 298.2 g 1.243 L
24.86 L·mol-1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
B.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1
C.同温、同压下,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
D.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为1.287 g·L-1
B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 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分钟 298.2 g 1.243 L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故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也越大,A项正确;气体摩尔体积限定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该实验条件下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B项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体积相等,所以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C项正确;该实验条件下,1 mol O2的体积为24.86 L、质量为32 g,则O2的密度为=1.287 g·L-1,D项正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 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分钟 298.2 g 1.243 L
13.(14分)(2024·北京东城高三阶段练习)某中学有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用小颗粒的铝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
20 ℃、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Ⅰ.甲组同学拟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完成实验。
(1)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Al+6H+2Al3++3H2↑
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旋开其活塞,一会儿后发现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请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______   
        。
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铝与稀
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
(3)实验结束时,生成氢气的体积近似等于         。
收集到水的体积
气体产生的压强导致水从集气瓶中排出,且氢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到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
(4)锥形瓶中残存的氢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没有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氢气的体积
与排出气体的体积相等
装置中有空气存在,生成的氢气不溶于水,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与排出气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没有影响。
Ⅱ.乙组同学仔细分析了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以为,
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中
的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大;实验结束后,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准确测定出4个数据,如下表: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
实验前 实验后
铝铜合金质量(g) m1 m2
量液管(C)体积(mL) V1 V2
L/mol
Ⅱ.2Al+6H+2Al3++3H2↑
2 mol 3 mol
mol
Vm= L/mol。
返回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复习目标】 1.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微思考】 6.02×1023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怎样的关系?
                                    
                                    。
提示: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指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2.摩尔质量
【正误判断】
1.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
2.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56 g (  )
3.0.8 g氦气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1.204×1023 (  )
4.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  )
5.1 mol NaCl和1 mol HCl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离子 (  )
6.17 g -OH与17 g OH-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  )
答案:1.× 2.× 3.√ 4.× 5.× 6.×
1.填空:
(1)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    。
(2)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    。
(3)(2022·广东卷改编)1 mol CO中含有    个电子。
(4)(2022·海南卷改编)2.8 g 56Fe含有的中子数为    。
(5)a mol的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    NA。
答案:(1)NA (2)6NA (3)8.428×1024 
(4)1.5NA (5)a(A-N-2)
解析:(1)3 g 3He即为1 mol,1个3He含有的中子数为3-2=1,则1 mol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2)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1个分子中含有6个P-P键,124 g P4是1 mol,因此含有P-P键数目为6NA;(3)1个CO分子中有14个电子,1 mol CO含有14×6.02×1023个电子;(4)56Fe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56-26=30,相对原子质量为56,n(56Fe)==0.05 mol,所含中子为0.05 mol×30=1.5 mol即1.5NA;(5)R2+的核外电子数为(A-N-2),a mol的R2+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
2.(1)含6.02×1023个中子的Li的质量是    g。
(2)4 g D2和20 g 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能生成    g O。
(3)若12.4 g Na2X中含有0.4 mol钠离子,Na2X的摩尔质量是   ,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答案:(1)1.75 (2)22 (3)62 g·mol-1 16
学生用书 第27页
3.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1)。
答案:0.33NA 0.26
解析: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1,n==0.1 mol,故氧原子数目=0.1 mol×(2+1.3)NA mol-1=0.33NA,n(H)=0.1 mol×1.3×2=0.26 mol。
计算判断物质中所含指定微粒数目的技巧   弄清楚微粒与所给物质的关系: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1个分子(或特定组合)中所含这种原子(电子)的个数。如:第3题中,Na0.35CoO2·1.3 H2O是整体,计算对象氧原子、氢原子为部分,它们的关系为Na0.35CoO2·1.3H2O~3.3O~2.6H。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
【微思考1】 标准状况下的Vm=22.4 L/mol,那么Vm=22.4 L/mol时也一定是标准状况吗?
                                    
                                    。
提示:在标准状况下的Vm=22.4 L/mol,若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因此Vm=22.4 L/mol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3.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
(2)推论
相同条件 结论公式 语言叙述
T、p相同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T、V相同 =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微思考2】 (1)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3H6中: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②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    ;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
④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之比为    。
(2)等质量的C2H4和C3H6中: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②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    ;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
④相同温度和体积时,压强之比为    。
提示:(1)①1∶1 ②1∶1 ③2∶3 ④2∶3 (2)①3∶2 ②3∶2 ③1∶1 ④3∶2
n===的关系应用
1.在标准状况下,对下列四种气体,按要求完成填空。
①6.72 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 g H2S ④0.2 mol NH3
学生用书 第28页
(1)体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密度最小的是    ;
(3)质量最大的是    ;
(4)氢原子个数最少的是    。
答案:(1)② (2)① (3)② (4)②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计算的思维流程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A的密度为2.857 g·L-1,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可能是  气体。
(2)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①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H4HCO3的摩尔质量为       (用含m、d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
③若在该条件下,所得NH3、CO2、H2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c%,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64 SO2 (2)64 (3)① mol 
6d g·mol-1 ②22.4ρ g·mol-1 ③17a%+44b%+18c%
解析:(1)M=ρ×22.4 L·mol-1≈64 g·mol-1;(2)M=×22.4 L·mol-1=64 g·mol-1;(3)因为NH4HCO3(s)NH3(g)+CO2(g)+H2O(g),①M(混)=2d n(混)= mol,M(NH4HCO3)=2d×3 g·mol-1=6d g·mol-1;②(混)=22.4ρ g·mol-1;③n(NH3)∶n(CO2)∶n(H2O)=a%∶b%∶c%,(混)=17a%+44b%+18c%。
求气体摩尔质量的5种方法 1.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m/n。 2.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 g·L-1):M=22.4ρ g/mol。 3.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 4.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3.向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
(1)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Ne)、ρ(H2)、ρ(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2)温度、密度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Ne)、p(H2)、p(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3)质量、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Ne)、V(H2)、V(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4)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Ne)、m(H2)、m(O2)由大到小依次是              。
答案:(1)ρ(O2)>ρ(Ne)>ρ(H2) (2)p(H2)>p(Ne)>p(O2) (3)V(H2)>V(Ne)>V(O2) (4)m(O2)>m(Ne)>m(H2)
解析:(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时,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ρ(O2)>ρ(Ne)>ρ(H2)。(2)温度、密度相同时,气体的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p(H2)>p(Ne)>p(O2)。(3)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V(H2)>V(Ne)>V(O2)。(4)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m(O2)>m(Ne)>m(H2)。
4.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侧充入1 mol N2,右侧充入一定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与右侧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2)右侧充入CO的质量为    ;
(3)若改变右侧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再充入CO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1)4∶1 (2)7 g (3)0.75
解析:(2)设充入CO的物质的量为n,则
=,n= mol,
所以m(CO)= mol×28 g/mol=7 g。
(3)若使隔板处于中间,则两边充入N2与CO物质的量应相等,此时CO为1 mol×=0.25 mol,需再充入0.75 mol CO。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4 g C2H4O中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2023·浙江6月选考)
B.1.7 g H2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2023·浙江6月选考)
C.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2020·全国Ⅲ卷)
D.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2023·浙江6月选考)
答案:A 
解析:1个C2H4O中含有6个σ键和1个π键(乙醛)或7个σ键(环氧乙烷),4.4 g C2H4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A正确;1.7 g H2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B不正确;1 mol重水和1 mol水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通入水中后只有一部分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数小于0.5NA,D不正确。
学生用书 第29页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2 L CO2含π键数目为NA(2023·辽宁卷)
B.1 mol Si含Si-Si的数目约为4NA(2023·湖北卷改编)
C.0.1 mol 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2023·辽宁卷)
D.0.1 mol CH3COOH与足量CH3CH2OH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目为0.1NA(2021·浙江1月选考)
答案:C 
解析:1个CO2分子含有2个π键,题中没有说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π键个数,A错误;在晶体硅中,每个Si与其周围的4个Si形成共价键并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平均每个Si形成2个共价键,1 mol Si含Si-Si的数目约为2NA,B错误。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2018·全国Ⅰ卷)
B.同温同压下,O2和CO2的密度相同(2020·北京卷)
C.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2017·浙江4月选考)
D.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7NA个中子(2020·全国Ⅲ卷)
答案:A 
解析:氩气(18Ar)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氩气是1 mol,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NA,A正确;同温同压下,=,所以=,不相同,B错误;标准状况下,乙醇为非气体状态,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N2分子中含中子数为(14-7)×2NA=14NA,D错误。
课时测评5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答案:C 
解析: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故A错误;“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故B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正确;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故D错误。
2.CH4 与Cl2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氯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反应后得到的HCl分子数为2NA
C.16 g CH4与足量Cl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卤代烃分子总数为NA
D.1 mol CH4和1 mol Cl2充分反应可以得到CH3Cl的分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不是气态,无法使用22.4 L/mol计算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CH4完全反应,无论生成哪种卤代烃,每消耗1 mol Cl2生成1 mol HCl,所以得到HCl分子数为NA,选项B错误;根据碳原子守恒,16 g CH4为1 mol,与足量Cl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卤代烃分子总数为NA,选项C正确;甲烷和氯气发生多步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无法计算得到的CH3Cl的分子数,选项D错误。
3.(2024·四川成都高三阶段练习)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 g某气体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L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 g某气体的分子数为p,则其摩尔质量为 g/mol= g/mol,所以b g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 L。
4.(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NH4N3(叠氮化铵)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若得到NH4N3的分解产物(简称a)28 g,则下列关于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中两种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比为1∶1
B.a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
C.a的密度为1.25 g·L-1
D.a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5 g·mol-1
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两种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比为1∶1,A正确;===,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B正确;a气体的质量确定,但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所以密度不确定,C错误;分解产物质量为28 g,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设两种气体都是1 mol,===15 g/mol,故D正确。
5.(2024·江西赣州高三开学考试)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和某些物质(如F2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将1.5 mol Xe和7.5 mol F2加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于400 ℃和2 633 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 mol F2。则所得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和该产物的分子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2 XeF2 B.1∶4 XeF4
C.1∶2 Xe2F4 D.1∶4 无法确定分子式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7.5 mol氟气反应剩余4.5 mol氟气,反应了3 mol氟气,1.5 mol Xe与3 mol氟气反应生成物中Xe原子与氟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5∶(3×2)=1∶4,故产物的最简式为XeF4,分子式无法确定。
6.(2024·山东泰安高三阶段练习)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m 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球①中装的是CH4
B.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答案:D 
解析:根据n=,V=n·Vm,则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因此气球①中装的是SO2,故A错误;根据V=n·Vm,得到气球①中分子数比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少,故B错误;气球①装的是SO2,气球④装的是CH4,根据n=,V=n·Vm,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错误;气球③装的是O2,气球④装的是CH4,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故D正确。
7.(2025·海南农垦中学期末)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M(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
B.若M(甲)<M(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
C.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D.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答案:C 
解析: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A错误;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气体摩尔体积Vm=,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错误;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温度相同,由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C正确;气体的密度、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D错误。
8.(2024·重庆期中)某密闭刚性容器由可动活塞隔成甲、乙两室,室温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19 g,向乙中充入1 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3NA
B.甲室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甲室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9.5倍
D.若将甲室气体点燃引爆并恢复至室温,忽略生成水的体积,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2处
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室温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19 g,向乙中充入1 mol空气,根据题图,H2和O2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则甲室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2NA,A错误;总质量为19 g,设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x=1.5、y=0.5,甲室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错误;甲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5 g/mol,同温同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甲室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4.75倍,C错误;若将甲室气体点燃引爆并恢复至室温,发生反应2H2+O22H2O,反应后剩余0.5 mol氢气,忽略生成水的体积,根据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2处,D正确。
9.(2025·湖北荆州期末)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a、b),将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种气体的质量相等,当隔板静止时,容器内三种气体所占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数目:N(X)=N(Z)=2N(Y)
B.若Y是SO2,则X可能是O2
C.气体密度:ρ(X)=ρ(Z)=2ρ(Y)
D.X和Y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图中X、Y、Z三种气体的压强、温度分别相等,V(X)=V(Z)=2V(Y),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n(X)=n(Z)=2n(Y),所以分子数目N(X)=N(Z)=2N(Y),A正确;由于三种气体的质量相等,若Y是SO2,X是O2,则符合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符合n(X)=2n(Y),B正确;由ρ=可知,三种气体的密度:2ρ(X)=2ρ(Z)=ρ(Y),C错误;若Y分子中原子数为X分子中原子数的2倍,则X和Y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D正确。
10.(2024·湖南长沙开学考试)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和B,分别充入X气体和Y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若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下沉,B气球放在O2 中上浮。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
A.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B.X可能是CO2,Y可能是CH4
C.X气体的密度小于Y气体的密度
D.充气后A气球质量比B气球质量大
答案:B
解析:A球放在CO中下沉,B气球放在O2中上浮,说明X气体的密度比一氧化碳的密度大,Y气体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根据ρ=M/Vm知,同温同压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8,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Y大,A错误;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所以X可能是CO2,Y可能是甲烷,B正确;X的密度大于CO的密度,但不一定小于Y的密度,C错误;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因为X、Y摩尔质量相对大小未知,所以无法确定其质量相对大小,D错误。
11.(8分)(2024·贵州六盘水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和b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0.6 mol HCl,甲室中充入NH3、H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隔板位置如图。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之差为10.9 g。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    g。
(3)甲室中NH3、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经过查资料知道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是固体),如果将隔板a去掉,当HCl与NH3完全反应后,隔板b将静置于刻度“    ”处(填数字)。
答案:(1)1 (2)11 (3)11 (4)2
解析:(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由题图可知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2)乙室中HCl气体的质量为0.6 mol×36.5 g·mol-1=21.9 g,则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21.9 g-10.9 g=11 g。(3)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11 g,平均摩尔质量为11 g·mol-1,则甲室中NH3、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4)设甲室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其物质的量、质量列方程组为x+y=1 mol,17 g·mol-1×x+2 g·mol-1×y=11 g,可得x=0.6 mol、y=0.4 mol;如果将隔板a去掉,0.6 mol HCl与0.6 mol NH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剩余H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隔板b将会左移至刻度“2”处。
12.(8分)(2024·河南郑州高三阶段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们以教材中相关【科学探究】为基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分钟 298.2 g 1.243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钟时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
B.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1
C.同温、同压下,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
D.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为1.287 g·L-1
答案:(1)0.1 0.05 (2)24.86 L·mol-1 (3)B
解析:(1)4分钟时水槽中H2O减轻的质量为300 g-298.2 g=1.8 g,根据反应:2H2O2H2↑+O2↑可知,消耗1.8 g(0.1 mol)H2O得到0.1 mol H2、0.05 mol O2。(2)0.05 mol O2的体积为1.243 L,所以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故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也越大,A项正确;气体摩尔体积限定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该实验条件下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B项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体积相等,所以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C项正确;该实验条件下,1 mol O2的体积为24.86 L、质量为32 g,则O2的密度为=1.287 g·L-1,D项正确。
13.(14分)(2024·北京东城高三阶段练习)某中学有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用小颗粒的铝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 ℃、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Ⅰ.甲组同学拟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完成实验。
(1)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旋开其活塞,一会儿后发现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请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              
       。
(3)实验结束时,生成氢气的体积近似等于         。
(4)锥形瓶中残存的氢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                    。
Ⅱ.乙组同学仔细分析了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以为,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中的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大;实验结束后,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准确测定出4个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实验后
铝铜合金质量(g) m1 m2
量液管(C)体积(mL) V1 V2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
答案:Ⅰ.(1)2Al+6H+2Al3++3H2↑
(2)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3)收集到水的体积
(4)没有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与排出气体的体积相等
Ⅱ. L/mol
解析:Ⅰ.(1)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2)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3)气体产生的压强导致水从集气瓶中排出,且氢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到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4)装置中有空气存在,生成的氢气不溶于水,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与排出气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没有影响。
Ⅱ.2Al+6H+2Al3++3H2↑
2 mol 3 mol
mol
Vm= L/mo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