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解析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解析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1.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昼夜现象。下列最合适的地球仪是 (  )
A.政区地球仪 B.透明地球仪 C.发光地球仪 D.镂空地球仪
电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人类准备在北半球大陆上建造1.2万台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逃离太阳系。据此完成第2题。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
A  B  C  D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运行方向和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读图,完成第3题。
3.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 (  )
A.一天 B.一个月
C.半年 D.一年
(石家庄模拟)2024年暑假,小明开启了北京之行。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读图,完成4~5题。
4.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
A.生活习惯 B.地球形状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5.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小,这是因为两地 (  )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文化相差小 D.经济相差小
(泸州中考)(实验题)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在手电筒一侧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下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C.灯光能照亮全部地球
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
7.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更替 D.影子长短的变化
不同经度时间不同。读不同经度上的时间示意图,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 (  )
A.15° B.30° C.180° D.360°
2.读图,判断90°W上时间是 (  )
A.0时 B.8时 C.12时 D.18时
(生活情境)2024年国庆节假期,小明从山东菏泽乘坐动车去北京游玩。下图为动车线路图、车次信息图、12306在线选座系统(部分)截图。据此完成3~4题。
3.途中,小明发现动车轨道旁树木影子的朝向在慢慢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 (  )
A.树木品种不同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4.为避免路上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小明应选择的座位是 (  )
A.A座 B.C座 C.D座 D.F座
5.(唐山期中)在学习完“地球的自转”一课后,小京和小冀对地球自转及经纬网产生了好奇,他们对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进行了探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上总是一半黑夜一半白昼,小京觉得这是因为地球是    (选填“透明”或“不透明”)的球体所导致。
(2)小冀发现按时间先后顺序,A、B、C三个地点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    (填字母)地。
(3)小京发现C地的经纬度坐标为       ,此时可以看到    (选填“日落”或“日出”)景象。
(4)小冀认为B地位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小京则半信半疑。你认为小京的“半信”和“半疑”各是什么
6.(地理实践力)某班学生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
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思考判断: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
(2)演示地球自转时,需要用手拨动地球仪自   向   转动,从图示看,随着地球的自转,甲、乙两点首先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是    (选填“甲”或“乙”)。
(3)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解析:政区地球仪不透明、不发光,可以显示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及更替,A正确;其他三个地球仪透明、发光或镂空,不能表示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形成昼夜分布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
2.B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错误,B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自转,C错误;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转,D错误。故选B。
3.A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运行方向和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所以运行周期也是一天。故选A。
4.D 解析:不同城市所在的经度不同,存在东西方向差异,所以也存在时间的差异。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时间较早,西边的地点后看到太阳、时间较晚。故选D。
5.A 解析:地球上地区间的时间差因经度差大小而异。经度相差大,时间相差较大;经度相差较小,时间相差较小。北京与东京的经度相差较小,所以时间差异较小。故选A。
6.B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演示时也要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A错误;地球仪摆放时,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B正确;灯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C错误;此时光线直射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B。
7.C 解析:沿着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使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选C。
能力提升
1.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相差30°,时差为2小时,据此可判断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为15°。故选A。
2.D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180°经线正对太阳光,为12时;图中90°E位于晨线上,时间为6时;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相差30°,时差为2小时。据此可得出90°W的时间为18时。故选D。
3.C 解析:随着列车向北行驶,时间向后推移,太阳的方位从东向东南移动,树影从向西逐渐变化为向西北,这是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故选C。
4.A 解析:动车行驶时间为6时28分至11时18分,太阳方位主要在东南方向,向北行驶的列车东侧靠窗的座位会被太阳照射,西侧靠窗的座位可以避开阳光照射,且能靠窗欣赏沿途风景。故选A。
5.(1)不透明 (2)B
(3)(40°N,100°E) 日出
(4)半信:B地位于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半疑:B地位于160°W,不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解析:(1)地球是不透明的,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A、B、C三地相比,B地位置最偏东,所以最早迎来日出。(3)根据图中经纬线排列及标注出的经纬度可以推知,C地经度是100°E,纬度是40°N。C地在晨线上,此时正迎来日出。(4)图中B地在赤道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小京对小冀的这一看法是相信的;B地经度是160°W,这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小京对小冀的这个看法是否定的。
6.(1)地轴 24 (2)西 东 乙
(3)昼夜更替
解析:(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演示地球自转也要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图示的乙点即将转到我们看不见的一面上。(3)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衡水期中)2024年5月24—28日,第二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在三门峡市(35°N)举行。下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表示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
A.一天 B.一周
C.一个月 D.一年
2.5月25日,地球运动的位置处于   之间 (  )
A.a、b B.b、c
C.c、d D.d、a
3.黄河文化旅游节结束后,即将迎来的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保定月考)(传统文化)下图为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5题。
4.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接近 (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5.此时,M地的状况是 (  )
A.处于夏季 B.有太阳直射 C.昼长夜短 D.处于黄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7.用二十四节气安排作物种植,说明地理与之密切联系的是 (  )
A.日常生活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交通运输
(唐山月考)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某同学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演示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公转方向是a
B.此刻①地正处于黑夜
C.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年
D.①地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仪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昼长夜短
B.此时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正午影子最短
C.此时是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D.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读地球上五带划分示意图,完成3~4题。
3.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四季的变化情况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4.图中地处热带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方向是     ,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此时南半球是   季。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B位置时,河北省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每年的国庆节(10月1日)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的    之间。
6.(地理实践力)(传统文化)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1)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小至》唐·杜甫
(2)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冬至日,各地饮食习俗不同。
   “包饺子煮汤圆”    H正午太阳高度
(3)冬至这天大家相约中午一起吃饺子,善于观察的欢欢同学发现,窗外建筑物的影子比往日都要长,是因为这天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之中最    (选填“大”或“小”),导致影子最长。同时,在这天北极圈以内出现    现象。
(4)当北京的学生相约冬至日一起吃饺子时,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故选D。
2.A 解析:图中a是3月21日前后,b是6月22日前后,所以5月25日位于a、b之间。故选A。
3.B 解析:黄河文化旅游节于5月28日结束,5月28日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故即将迎来夏至。故选B。
4.C 解析:据图可知,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与我国的春节比较接近。故选C。
5.D 解析:读图可知,M地处于昼夜半球分界线上,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即将进入黑夜,所以此时是黄昏,D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M地处于冬季,昼短夜长,A、C错误;M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故选D。
6.C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故选C。
7.C 解析:“安排作物种植”属于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说明地理与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故选C。
能力提升
1.D 解析:图中地球公转方向是b,A错误;此刻①地正处于白天,B错误;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周期是一天,C错误;①②两地相比,①偏东,②偏西,东边地点①先看到太阳,西边地点②后看到太阳,D正确。故选D。
2.B 解析:地球公转至图中公转轨道的左侧,为6月22日前后,A、D错误;此时是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C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影子最短,B正确。故选B。
3.C 解析: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可以被太阳直射、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极圈以内是寒带,而热带和寒带之间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适中是温带。故选C。
4.A 解析:图中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地处热带。故选A。
5.(1)自西向东 画图略。
(2)冬至 南回归线 夏 (3)昼长夜短 (4)C、D
解析:(1)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在图中沿着A→B→C→D→A的方向转动。(2)地球公转至图中D位置,是北半球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位于北半球的河北省昼长夜短。(4)10月1日,地球公转至秋分日(图中C位置)后、冬至日(图中D位置)前。
6.(1)小寒 (2)昼短夜长
(3)小 极夜 (4)夏
解析:(1)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在大雪和小寒两个节气之间。(2)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3)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之中最小,建筑物的影子最长;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4)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时,南半球是夏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