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变迁 同步练(解析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海陆变迁 同步练(解析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廊坊期末)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大梁地区,发现了丰富且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勋西大梁在地质时期泥盆纪曾经是 (  )
A.海洋 B.沙漠 C.森林 D.冰川
2.造成勋西大梁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填海造陆 B.地球自转
C.地壳变动 D.地球公转
大陆漂移假说
(沧州月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海陆的位置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为此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2亿年前大陆分布状况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依据大陆漂移假说,大西洋会 (  )
A.即将消失
B.不断扩张
C.不断缩小
D.没有变化
板块构造学说
(唐山模拟)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哪种现象是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可能形成的 (  )
A.形成高山 B.形成高原
C.出现裂谷、海洋 D.形成平原
6.中国位于 (  )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火山与地震
(南通中考)(热点材料)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6时,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37.5°N,137.2°E)连续发生多次地震,最强达7.6级。读六大板块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其位于 (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8.结合所学板块知识可知 (  )
A.地中海面积将不断增大 B.红海将会不断缩小
C.东非大裂谷将不断缩小 D.喜马拉雅山脉仍不断上升
(思维导图)海洋和陆地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沧海变成桑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人为原因 B.②—地壳运动
C.③—自然原因 D.④—海平面上升
2.下列实例中海陆变迁的原因属于填海造陆的是 (  )
A.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B.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荷兰修建围海大坝
D.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
(邯郸月考)2024年,全球共有114座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镇,污染空气,但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读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所处的火山地震带,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B.位于环非洲火山地震带
C.位于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
A.有害无利
B.有利无害
C.有害有利
D.没有影响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21.85°N,95.95°E),震中为实皆市,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千米。本次地震是2025年以来的最大地震。
材料二:图1为六大板块示意图。
       图1         图2
(1)此次地震发生在     处,地壳运动活跃。震中位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
(2)图1中A地地震发生较   (选填“多”或“少”),原因是           。
(3)图2中的板块运动与图1中的   (选填“B”或“C”)相吻合。
(4)在地震频发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活动,来增强防震意识。
6.(承德期中)(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
(图1)。
图1 图2
实验探究: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图1a),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图1b)。
(1)实验中书本和纸张代表地球上的板块。图1a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图1b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这种运动会发生的现象是    (选择填空)。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2)读图2可知,图中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思维提升:读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3)图2中①红海海域面积将不断    ,判断的依据是             。
(4)图2中②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度将不断    ,判断的依据是        。
(5)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进入2025年以来(截至2025年3月30日),我国发生9次5级以上地震。试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解析:珊瑚是海洋生物,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大梁地区发现泥盆纪珊瑚化石,说明此地在泥盆纪曾经是一片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C 解析:由材料可知,泥盆纪勋西大梁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如今此地已变成高耸的山峰,期间最有可能经历地壳运动,C正确;与填海造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无关,排除A、B、D。故选C。
3.C 解析:图中①与现在最接近;最先是一片大陆(2亿年前),即③;再依次经过④②的变化过程。故选C。
4.B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原先地球上只有一块“泛大陆”,而后破裂分离,逐渐形成①图这种分布状况;根据现在大西洋的位置可知,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彼此分离,大西洋会不断扩张。故选B。
5.C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张裂处会形成裂谷、海洋。故选C。
6.D 解析:据图可知,中国在亚欧板块上。故选D。
7.A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由图可知,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A。
8.D 解析:由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面积会不断缩小,A错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面积会不断扩大,B错误;东非大裂谷将不断扩大,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处,会不断升高,D正确。故选D。
能力提升
1.B 解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自然原因(④)和人为原因(③),自然原因包括地壳运动(①或②)和海平面上升(②或①);人为原因主要是填海造陆。故选B。
2.C 解析:“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B错误;“荷兰修建围海大坝”是填海造陆的结果,C正确;“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是大陆漂移的结果,D错误。故选C。
3.D 解析:我国主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选D。
4.C 解析:结合材料“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镇,污染空气”可知,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害;结合材料“但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可知,火山喷发对人类也有利。故选C。
5.(1)板块交界 东
(2)少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
(3)B (4)地震逃生演练、地震宣传演讲(任答一种)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震中位于(21.85°N,95.95°E),地处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2)读图可知,A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震发生较少。(3)读图可知,图2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图1中的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相符;C位于板块张裂处。(4)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震逃生演练、地震宣传演讲等,增强防震意识。
6.(1)挤压 张裂 ①④
(2)印度洋 太平洋
(3)扩大 位于板块张裂处
(4)升高 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处
(5)我国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故地震多发。
解析:(1)根据图中小朋友用力方向可知,图1a反映板块的挤压运动;图1b反映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张裂运动会发生断裂陷落,或者形成新的海洋,①④正确;板块挤压引起地表隆起,可能形成高大山脉,②③错误。(2)据图可知,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3)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带,将使得红海扩张形成新的海洋。(4)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将原有山地再度抬升。(5)我国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故地震多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