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气温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气温一般使用温度计测量且一天测量四次。读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测量值图(图2),完成1~3题。图1 图21.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图1装置中的目的是 ( )①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照射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图2中能正确显示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该地当日的气温日较差为 ( )A.20℃ B.15℃C.10℃ D.7℃下表为北京2024年11月22日至26日天气状况表。读表,完成4~5题。11月22日 11月23日 11月24日 11月25日 11月26日1~14℃ 西南风 2级 2~10℃ 东北风 2级 3~9℃ 东北风 2~3级 -4~7℃ 西北风 3级 -5~2℃ 西北风 4~5级4.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可知 ( )A.22日晴朗,白天的气温最低B.23日阴天,风力最大C.24日晴朗,气温日较差最小D.25日多云,夜间的气温最高5.从22日到26日 ( )A.白天气温持续升高B.风力逐渐增强C.气温日较差持续减小D.降水量持续增加世界气温的分布地球各地冷热不同,通过等温线可分析全球气温分布规律。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6~8题。6.甲处 ( )①气温低于30℃ ②气温高于30℃ ③是低温中心 ④是高温中心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1月份,温带地区气温分布基本特点是 (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B.自北向南逐渐降低C.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自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8.1月份,北美洲平均气温低于南美洲,其根本原因是 ( )A.北美洲面积比南美洲大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下图示意百叶箱和测量结果。据此完成1~3题。1.观测气温前,老师跟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 )A.测量工具只需百叶箱B.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C.百叶箱距离地面13米D.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2.测量的数据中 ( )A.①为20时的气温 B.③为12时的气温C.②④温差为6℃ D.气温日较差是15℃3.近些年来,我国各地的百叶箱随气象站频频“搬家”,关于其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B.城市发展挤占用地C.城市发展破坏探测环境 D.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石家庄月考)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4~5题。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丁地低于乙地——海陆位置 B.乙地高于丙地——纬度位置C.甲地低于乙地——地形因素 D.丙地高于甲地——人类活动5.对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6~8题。6.图中 ( )A.陆地上的等温线较海洋平直B.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南美洲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 ( )A.①地附近等温线呈南北延伸B.②地年均温为20℃C.③地附近等温线分布最为密集D.④地气温低于10℃8.导致④地年均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读图甲和图乙,完成9~10题。 图甲 图乙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B.图乙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C.图甲所示的气温日较差约为5℃D.图乙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10.图乙所示的气温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B.全年高温C.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D.全年温暖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 (2)0℃以下的寒冷地区主要分布在 洲、 洋沿岸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 。 (4)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地区 ,原因是 。 12.(保定期末)(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某地理兴趣小组为了解本地气温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地理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实验。实验名称:气温观测与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对气温的观测记录,了解本地气温的变化。实验用品: ① 、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手电筒、数据记录表及绘图工具等。 实验资料:资料一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读取数据时对温度计要轻拿轻放,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持平。气温单位是摄氏度,记作℃。资料二 下图示意石家庄市气温变化的由来。实验思考:(1)阅读资料一,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观测仪器要放置在实验用品① 中,并在固定的时间观测。 (2)阅读资料二,甲、乙、丙示意的是石家庄市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状况,请为图甲命名: 。 (3)据资料二中图甲可以看出,石家庄市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据图丙看出,(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4)据资料二中图丙可知,当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图丙反映当地气温年变化特点是 。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A 解析:测量气温在百叶箱内完成,可以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照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让空气自由流通,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2.B 解析:图2中②是这一天最高的气温,最可能是该日14时气温状况。故选B。3.C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当日最高气温是15℃,最低气温是5℃,所以气温日较差是10℃。故选C。4.C 解析:读表可知,26日气温最低,A错误;23日多云,风力最大的是26日,B错误;24日天气晴,气温日较差最小,为6℃,C正确;25日阴天,夜间气温最低,D错误。故选C。5.B 解析:读表可知,从22日到26日,白天气温逐渐降低,A错误;风力逐渐增强,B正确;气温日较差并不是持续减小,C错误;表中没有体现降水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B。6.B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等温线呈闭合形状,且中心气温比周围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气温高于30℃,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B。7.C 解析:读图可知,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温带地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故选C。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月份是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气温高,B正确,D错误;面积大小与气温高低无关,A、C错误。故选B。能力提升1.D 解析:测量气温的方法是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如果没有百叶箱,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不被其他物体遮挡的阴影处来测量,这样测出的温度可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A、B、C错误;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四次,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以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D正确。故选D。2.C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四次测定中的最低气温,应该是2时的气温,A错误;③测得的气温为15℃,是当日最高的气温,应该是14时的气温,B错误;④气温为12℃,②气温为6℃,②④温差为6℃,C正确;气温日较差是15℃-3℃=12℃,D错误。故选C。3.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大空间尺度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气象站的微观布局变化影响不明显,A错误,符合题意;城市发展会挤占气象站周边用地,会导致气象站频频“搬家”,B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发展使城区面积扩大,破坏探测环境,会导致气象站频频“搬家”,C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市区面积扩大,城市高楼增加,“热岛效应”增强,会导致气象站频频“搬家”,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C 解析:图中甲地气温在0℃以下,乙地气温在10~20℃,丙地气温为20℃,丁地气温低于-10℃。丁地纬度高、气温低,乙地纬度低、气温高,是纬度引起,A错误;乙地、丙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温不同,不会是纬度引起,B错误;甲地、乙地纬度大致相同,甲地在地势高的青藏高原上,气温低,与乙地温差是地形地势引起,C正确;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甲地与丙地气温差异是地势、海陆位置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活动,D错误。故选C。5.D 解析:读图可知,北半球气温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增,A错误;从北向南升高,B错误;图中气温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而不是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错误,D正确。故选D。6.C 解析:海洋表面比较均匀,对气温影响小,陆地地形复杂,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所以海洋上的等温线较陆地平直,A错误;由图可知,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南极洲,B错误;由图可知,图中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表示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7.D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附近等温线呈东西延伸,A错误;②地年均温在-20℃以下,B错误;③地附近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C错误;④地最近的等温线为10℃,该地是山地,温度偏低,D正确。故选D。8.D 解析:④地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地形。故选D。9.D 解析:图甲表示一天中24小时的气温变化,A错误;图乙表示一年内最高气温在7月,应位于北半球陆地上,B错误,D正确;图甲表示一天中最高气温约为31℃,最低气温约为24℃,气温日较差约为7℃,C错误。故选D。10.A 解析:读图乙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低,在0℃以下;7月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6℃。所以图乙所示的气温特点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故选A。11.(1)赤道(低纬度) 两极(高纬度)(2)南极 北冰 (3)非洲(4)低 海拔高(地势高)解析:(1)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2)0℃以下的寒冷地区分布在南极洲、北冰洋沿岸以及青藏高原。(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非洲。(4)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是因为地势高。12.(1)百叶箱(2)石家庄市气温日变化曲线图(3)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7 1(4)38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解析:(1)观测气温先要准备百叶箱、温度计等,将温度计置于百叶箱中,如此测量才能更为准确。(2)图甲表示石家庄一天中气温的逐时变化,可以命名为石家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3)读资料二中图甲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根据图丙可知,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4)根据资料二中图丙可知,当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8℃,这反映出当地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据此完成1~2题。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起来的程度 ③湿热空气沿小坡爬升 ④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明天北方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相遇,在江淮流域形成降雨。”请你分析该天气预报所描绘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暴雨世界降水的分布读世界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3.世界年降水量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C.30°~40°大陆西岸 D.两极地区4.甲地年降水量为 ( )A.200毫米以下B.200~500毫米C.500~1 000毫米D.1 000~2 000毫米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读某地气候资料(气温单位:℃,降水量单位:mm)表,完成5~6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 6 7 9 13 16 20 23 22 19 15 10 7降水量 85 73 41 39 23 9 6 17 52 79 101 835.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6.该地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寒冷C.高温时多雨 D.低温时多雨下图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完成7~8题。7.该市气温年较差为 ( )A.25℃ B.6℃ C.19℃ D.31℃8.该市降水集中于 (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读某地区的气温、降水特征图,完成9~10题。9.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0℃ B.30℃C.10℃ D.130℃10.该地区的降水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全年多雨型 B.全年少雨型C.夏季多雨型 D.冬季多雨型陕西省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冬至日时到当地气象台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 ( )A.寒潮 B.中雨C.大雪 D.冰雹2.下列关于图中序号与其对应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①—测定大气温度B.②—测量降水多少C.③—确定风的来向D.④—观察河流流量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同学想了解本地降水量的情况,他测量了当地连续24小时的降水量(下图)并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据此完成3~4题。图1 实验仪器 图2 实验数据3.对降水量测量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毫米 B.82厘米C.8.2毫米 D.9.8毫米4.他查阅到葫芦岛市2021年降水量为931毫米,较常年偏多,为1960年以来最多。“931毫米”的含义是葫芦岛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2021年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C.2021年的降水总量 D.2021年日降水量的最大值读我国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从我国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该地冬春季节降水少B.该地为夏季多雨型C.该地降水空间分布不均D.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6.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中各地年降水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多,约2 000毫米以上B.影响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C.丙地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降水少D.丁地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大部分在1 000毫米以上读世界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7~8题。7.图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是 (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8.丙地 ( )A.比甲地年降水量少B.年平均气温比丁地高C.比乙地气温年较差大D.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9.(石家庄期末)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图1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观察图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 (选填“高于”或“低于”)20℃;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 ℃。 图2 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2)观察图2,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 ;在中纬度地区 (选填“南”或“北”)半球降水量多。 图3 全球变暖因果关系图(3)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下列内容填到图3相应的圈码处,①~⑥分别是 ( )a.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海平面上升d.两极冰川融化e.二氧化碳吸收减少f.淹没沿海低地平原A.a、b、e、d、c、fB.a、e、b、d、c、fC.a、e、b、c、d、fD.a、b、e、c、d、f10.(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读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 3 5 12 15 21 25 27 24 18 13 9 4降水量/毫米 31 55 76 90 143 180 260 177 103 68 53 42(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将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2)据图判断,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是 。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3)该地气候特征为 。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A 解析: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①②正确。故选A。2.C 解析:降水类型主要有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冷、暖空气相遇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故选C。3.A 解析:读图可知,赤道沿线降水最多,其他三个地区降水都较少。故选A。4.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毫米。故选D。5.D 解析:读表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所以该地在北半球。故选D。6.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地气候特征不是全年高温多雨或全年低温寒冷,A、B错误;该地高温时少雨、低温时多雨,C错误,D正确。故选D。7.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为-6℃,所以气温年较差为31℃。故选D。8.B 解析:读图可知,该市降水集中在6、7、8月份。故选B。9.A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7月气温最高,为25℃;1月气温最低,为5℃。所以气温年较差为20℃。故选A。10.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气温低时,降水较多,所以是冬雨型。故选D。能力提升1.A 解析:寒潮是气温急剧下降的现象,不属于降水。中雨、大雪、冰雹都是降水的形式,属于降水。故选A。2.D 解析:百叶箱内有温度计,是测定大气温度的仪器,A正确;雨量器是测量降水多少的仪器,B正确;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仪器,C正确;三个组合在一起用来观测记录大气状况,不能观察河流流量,D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3.C 解析:量杯的读数是降雨的降水量。读图可知,量杯读数为8.2毫米,故降水量为8.2毫米。故选C。4.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931毫米是指2021年葫芦岛市全年的降水总量。故选C。5.C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冬春季节降水少,A正确;该地夏季降水多,B正确;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D正确;图中没有关于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信息,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6.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A正确;甲地在赤道附近,乙地在南极洲,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B正确;丙地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降水少,C正确;丁地距海较远,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毫米以下,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7.B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气温很高、降水极少,乙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丙地全年温暖湿润,丁地全年高温多雨。故选B。8.D 解析:读图可知,丙地年降水量多于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丁地低,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故选D。9.(1)高于 0或-10 (2)多 南 (3)B10.(1)绘图如下:(2)北 最高月气温在7月,最低月气温在1月 24℃(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解析:(1)图中横坐标代表月份,左侧纵坐标代表气温,右侧纵坐标代表降水量,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即可。(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地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3℃,故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气温年较差为27℃-3℃=24℃。(3)由图可知,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但高于0℃,降水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docx 5.2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