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新昌期中)2024年3月22日,新昌县“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昌县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广场举行。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新昌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要珍惜水资源B.用淘米水浇花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新昌江D.向新昌江中乱扔垃圾【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解答】无论一个地区的淡水资源是否丰富,我们都应该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用淘米水浇花”是一种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符合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新昌江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水生态环境,不符合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乱扔垃圾会污染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不符合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故答案为:B。2.(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蒸发结晶时,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将水蒸干。【解答】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故A错误;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药品,故B错误;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八上·新昌期中)“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C.海洋性特征显著 D.温差大【答案】A【知识点】季风【解析】【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和气候复杂多样。【解答】“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是指冬季风和夏季风,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故选A。4.(2024八上·新昌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浸泡热水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B、加热煎制是给物质加热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C、液渣分离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选项正确;D、装袋保存是保存物质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2024八上·新昌期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诗意为狂风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以下科学解释正确的是( )A.风对屋顶产生的升力小于屋顶重力B.风对屋顶产生的压力大于屋顶重力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D.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流体(这里是空气)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当空气流动时,不同位置的空气流速不同,压强也不同,从而产生压力差 。【解答】A、风卷走茅草是因为屋顶上下存在压强差产生升力,不是升力与屋顶重力比较,且实际是升力使茅草被卷走,不是升力小于重力,故该选项错误。B、不是风对屋顶的压力与屋顶重力比较,而是屋顶上下的压强差产生的力导致茅草被卷走,故该选项错误。C、屋顶上方空气因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相对不流动,压强大,这样屋顶上下形成向上的压强差,产生升力卷走茅草,故该选项正确。D、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不是流速小,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6.(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答案】D【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增大溶解性的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B.搅拌和加水,都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A、B不合题意;C.加氯化钠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C不合题意;D.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故D符合题意。故选D。7.(2024八上·新昌期中)2021年受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 )A.蒸发、水汽输送 B.蒸发、降水C.水汽输送、蒸发 D.水汽输送、降水【答案】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五个环节: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解答】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将海洋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台风雨属于降水。故选D。8.(2024八上·新昌期中)绍兴有很多特产,历史悠久,下列特产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诸暨同山烧(白酒)B.会稽山黄酒C.一景鲜牛奶D.安昌仁昌白醋【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解答】A、诸暨同山烧(白酒),酒精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B、会稽山黄酒,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C、一景鲜牛奶,牛奶是乳浊液,其中的小液滴不溶于水,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该选项正确。D、安昌仁昌白醋,醋酸等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9.(2024八上·新昌期中)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D.汽油和水(过滤)【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故答案为:D。10.(2024八上·新昌期中)构建概念图有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如图所示表示概念a包含了概念b和概念c。 下列各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中的a、b、c的是( )A.浓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C.降水、降雨、降雪D.对流层、平流层、大气层【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大气的分层;降水【解析】【分析】(1) 概念的包含与并列关系: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存在概念之间的包含和并列情况。包含关系即一个大概念涵盖多个小概念;并列关系指多个小概念同属于一个大概念,彼此间相互独立 。比如本题中要求判断概念 a 包含 b 和 c,且 b、c 并列。(2) 各类物质或现象的分类知识:不同的物质(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自然现象(如降水、降雨、降雪 )、大气结构(如对流层、平流层、大气层 )等都有各自的分类方式,要依据其定义和特征判断概念间关系。【解答】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并列关系,但浓溶液和饱和溶液无必然包含,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a 不能是浓溶液,故该选项错误。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并列的三种混合物类型,不存在 a 包含 b 和 c(b、c 为悬浊液、乳浊液 )且 a 是溶液的情况,实际是三者并列,故该选项错误。C、降水包含降雨、降雪等不同形式,降雨和降雪是并列的降水类型,符合 a(降水)包含 b(降雨)和 c(降雪),b、c 并列,故该选项正确。D、大气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等,对流层和平流层是并列关系,但 a 应是大气层,b、c 是对流层、平流层,这里顺序错误,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1.(2024八上·新昌期中)每到秋冬季节,八都卡十里银杏长廊的银杏树叶会变黄,为美丽长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现象是植物对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 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植物受环境因素的刺激(如温度、光照等)而引起的不定向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环境因素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像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解答】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是受温度(白天和傍晚温度不同)等环境因素刺激的不定向感性运动,与银杏树叶因温度刺激变黄的感性运动类型相同,故该选项正确。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是受单侧光刺激的向光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C、根向水生长,是受水分单侧刺激的向水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D、茎背地生长,是受重力单侧刺激的背地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2.(2024八上·新昌期中)风暴瓶是一种天气预报工具(如图),内部装有蒸馏水、乙醇、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等化学物质。当外界温度改变时,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瓶内会出现不同形态的樟脑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的透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B.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C.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液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樟脑的不饱和溶液【答案】B【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液相关知识: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通常为一种。(2)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物质受影响程度不同,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有些变化较小 。同时,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当外界条件改变(如温度变化),溶质溶解度改变,原本的饱和溶液可能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A、瓶内透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氯化铵、樟脑等溶质,溶剂是乙醇和蒸馏水,不是只含一种溶质,故该选项错误。B、由 “当外界温度改变时,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瓶内会出现不同形态的樟脑沉淀”,可知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故该选项正确。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析出晶体是因为温度改变,樟脑溶解度变化,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才析出晶体,不是溶液不均一稳定,故该选项错误。D、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樟脑的饱和溶液,因为只有饱和溶液在温度改变等条件下才会析出晶体,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13.(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形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在注水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由于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判断出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变化。【解答】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F浮=ρ液gV排知道,当液体密度不变时,V排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大小不变;当木块顶住金属网后,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随着水面上升,V排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当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在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又不变。故答案为:D。14.(2024八上·新昌期中)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解答】A、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硝酸钾,则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20℃时,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9.48g硝酸钾,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克-9.48克=5.5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甲→乙过程中,溶液由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5.(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重力G与浮力满足G>F浮时,物体下沉;G=F浮时,物体悬浮或漂浮;G【解答】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则液体的密度:;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化简可得:则B的密度: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故答案为:B。16.(2024八上·新昌期中)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是,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试问:(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出现的时间一般在 点左右。(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填序号)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冬雨夏干【答案】(1)下午2(14)(2)①③【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及大气状态的综合;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天气(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解答】(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14时左右,因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时间是午后2时。(2)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冬暖夏凉、冬雨夏干属于气候方面的描述。(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14时左右,因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时间是午后2时。(2)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冬暖夏凉、冬雨夏干属于气候方面的描述。17.(2024八上·新昌期中)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1)民用飞机在飞行中一般会先穿过大气层的底层,然后在图1中b层即 (填名称)层飞行。(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选填“向上”或“向下”)。(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选填“晴朗”或“阴雨”)天气。【答案】(1)平流(2)向上(3)晴朗【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对流层是最底层,厚度随纬度等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其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2)对流运动知识:在对流层中,热空气因密度小会上升,冷空气因密度大则下沉,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 。(3)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多阴雨天气 。【解答】(1)根据图1的地球大气层的高度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和d是高层大气,b平流层大气稳定,较低的空气阻力、减少的交通拥堵、避开鸟类、更直接的航线以及减少噪音污染等优势,成为了航空飞行的理想高度。(2)图2中A处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3)图2中甲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1)根据图1的地球大气层的高度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和d是高层大气,b平流层大气稳定,较低的空气阻力、减少的交通拥堵、避开鸟类、更直接的航线以及减少噪音污染等优势,成为了航空飞行的理想高度。(2)图2中A处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3)图2中甲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18.(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是我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的目的是增强液体导电性;②甲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乙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④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以上描述正确的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氢气是一种 (选填“可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答案】(1)①③⑤;氢元素和氧元素(2)难溶于【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相关知识: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等;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约为1:8;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气体溶解性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收集情况,可推断气体的溶解性,若气体能较多地收集,说明其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解答】(1)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②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④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①③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逐渐下降,生成的是氢气,由此可知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1)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②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④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①③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逐渐下降,生成的是氢气,由此可知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19.(2024八上·新昌期中)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还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海马体位于大脑底部)(1)运动促成BDNF的分泌,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成,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图中② (选填“细胞体”或“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2)人跑步时遇到障碍物时会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这一过程中人体腿部肌肉属于反射弧中的 ;其中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答案】(1)突起(2)效应器;小脑【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起建立联系,实现信息传递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解答】(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新的神经元要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主要依靠突起(树突可接收信息,轴突可传递信息),所以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图中②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2)在人跑步遇到障碍物调整方向和速度的反射活动中,腿部肌肉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作出收缩或舒张的反应,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而小脑能够协调人体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所以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连接和通信。突起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包括树突和轴突,它们负责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根据题目描述,运动可以促进BDNF的分泌,进而促进神经元的生成。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突起(特别是轴突)与其他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实现信息的传递。(2)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实现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当人跑步时遇到障碍物,会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这一过程涉及反射活动。人体腿部肌肉在这一反射活动中属于效应器,负责执行神经中枢传来的指令,产生相应的动作。此外,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信息,以及来自视觉、前庭等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协调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20.(2024八上·新昌期中)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选项)①溶质的质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与溶剂质量比【答案】饱和;①【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答】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蔗糖,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温度不变,蔗糖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例如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一定改变,例如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因此一定发生改变的是①。21.(2024八上·新昌期中)“直将煮海作耕田”2018年荣获浙江省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玉城街道前塘垟村盐业遗址,揭开了千年来玉环支柱产业盐业的面纱。制盐过程主要过程有:刮取海滩咸泥(取含盐泥土)、海水浇淋咸泥(溶解)(结晶)过程。下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实验中的粗盐是一种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3)操作①中得到的滤液仍然存在一定的杂质,则可能的原因是 ;(4)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答案】(1)混合物;引流(2)③①②(3)滤纸破损(4)A【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解答;(2)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解答;(3)根据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解答;(4)根据溶液配制的知识解答。【解答】(1)粗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操作①是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一定量粗盐,溶解粗盐,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发溶液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①②;(3)操作①是过滤,若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均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4)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粗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操作①是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一定量粗盐,溶解粗盐,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发溶液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①②;(3)操作①是过滤,若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均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4)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2.(2024八上·新昌期中)一种水下滑翔机如图甲,总重为520牛,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1)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 (选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0.0495m3。若滑翔机处于600米的深度时,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0.0005m3,通过计算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取g=10N/kg)【答案】浮力;下沉【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图乙进行解答;(2)求出滑翔机的体积,结合图丙得出海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解答】(1)由材料知,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当该滑翔机处于600米的深度时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因为浮力小于自身重力520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下沉。23.(2024八上·新昌期中)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组 乙组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____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请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 ,使其与甲组形成对照;另外请指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处不足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口服;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2)B(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往往要设置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 。(2)胰岛素的作用及实验控制: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实验中破坏小鼠胰岛,可排除小鼠自身分泌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结论推导:根据实验中不同处理方式(注射和口服胰岛素 )下小鼠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情况,推导口服胰岛素能否治疗糖尿病 。【解答】(1)为了与甲组形成对照,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应为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并在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可见,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是“口服”。然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不足,即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这样的样本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增加小鼠的数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为了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胰岛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器官,破坏胰岛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小鼠体内不会自行产生胰岛素,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口服胰岛素的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这说明口服胰岛素没有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为如果口服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那么乙组小鼠的尿液中就不应该检测到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1)为了与甲组形成对照,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应为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并在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可见,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是“口服”。然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不足,即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这样的样本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增加小鼠的数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为了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胰岛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器官,破坏胰岛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小鼠体内不会自行产生胰岛素,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口服胰岛素的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这说明口服胰岛素没有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为如果口服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那么乙组小鼠的尿液中就不应该检测到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4.(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小吕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查阅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1)做出假设: ;(2)验证假设:设计如图三个实验,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进行对照实验;当观察到 中的食盐先溶解完,则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并说明理由。 【答案】(1)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b、c;c(3)不能,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实验颗粒大小也不相同【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中的假设: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的原因或结果作出的一种推测,基于观察到的现象(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快,而二者成分相同、颗粒大小不同 ),可提出关于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假设,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溶解快慢。(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控制变量,对比不同组实验结果,来探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变量控制:在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时,需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存在多个变量,就无法确定是哪个变量对结果产生影响。【解答】(1)对比abc三个实验可知,做出假设: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1)对比abc三个实验可知,做出假设: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25.(2024八上·新昌期中)小科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图:(1)细心的同学发现图乙步骤中存在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 。如果不加改正,会导致浮力F浮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排开水的重力G排;(2)纠正错误后,若图中测得的F1、F2、F3、F4关系满足 ,则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实验后,小科发现利用实验所得数据还能测出所用铁块的密度,ρ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大于;F2﹣F3=F4﹣F1; ρ水【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要求实验前要将溢水杯中灌满水。(2)即验证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根据丁和甲的差值计算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乙丙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3)根据乙可知铁块的重力,结合重力公式计算质量;由浮力可知铁块的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密度。【解答】(1)铁块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由图乙知道,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此时溢出到小桶内水的体积小于铁块排开水的体积,由m=ρV和G=mg知道,溢出水的重力小于铁块排开水的重力,而实验中排开水的重力G排表示溢出到小桶内水的重力,因此此时浮力F浮大于排开水的重力G排。(2)由图乙知道,铁块的重力G铁=F2,由图丙知道,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知道,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图甲知道,小桶的重力G桶=F1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为F4,则排开水的重力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如果关系式成立,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因铁块浸没在水中,所以,由知道,铁块的体积由G=mg知道,铁块的质量则铁块的密度26.(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为伽利略彩球温度计,观察发现里面的小球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小东感到好奇,也进行了研究制作。【原理分析】彩球温度计中的特殊液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小球浮沉状态发生变化, 当小球悬浮时, 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项目研究】小东用a、b、c三个体积不变的小球和特殊液体制成简易“温度计”,用以研究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观察记录】在 15℃、19℃、23℃时, a、b、c 小球浮沉状态如图所示:【信息处理】结合上述信息,请你帮小东分析以下问题:(1) 小球c 对应的温度标记应是 (选填:“15℃”“19℃”或“23℃”);(2) 液体温度在 15℃~23℃范围内, b球所受浮力与液体温度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3)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 环境温度为25℃时,请推测并在图4 中画出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 。【答案】15℃;C;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据此判断出小球c对应的温度;(2)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据此判断图像;(3)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液体温度升高时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以及V排的变化,再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4)根据(3)的结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进行推测。【解答】(1)图1中环境温度(即液体温度)为15℃,且小球c悬浮,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所以小球c对应的温度应标记为15℃。(2)由图可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浮沉条件可知b球的浮力先不变,再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小球b先漂浮,再悬浮,这一过程中b球的浮力不变,但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由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b球由悬浮到沉底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但浸没后不变,根据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所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由(3)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环境温度为23℃时,小球a悬浮,则当环境温度升高为25℃时,液体密度变小,根据可知,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a应沉底,此时b、c两球也是沉底的,如下图所示:27.(2024八上·新昌期中)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体积(mL) 30 25 20 15 10压强 1 ______ 1.5 2.0 3.0①实验中小明忘记记录一组数据,请帮忙补充表格数据 ;②【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交流评价】实验中如果小明快速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气体温度会升高,则传感器的读数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缓缓推动活塞时传感器的读数。【答案】(1)①(2)1.2;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大于【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压强与体积的关系;(3)空气可以压缩,但不能压缩为0,压缩空气有弹性。【解答】(1)猜想一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压强发生变化,将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乒乓球会鼓起来,说明乒乓球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故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①。(2)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与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的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实验2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为补充表格数据为1.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快速推动活塞,温度升高,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同时,温度越高气压越大,即传感器的读数会偏大。(1)猜想一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压强发生变化,将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乒乓球会鼓起来,说明乒乓球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故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①。(2)[1]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与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的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实验2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为补充表格数据为1.2。[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3]快速推动活塞,温度升高,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同时,温度越高气压越大,即传感器的读数会偏大。28.(2024八上·新昌期中)出土于战国时期墓葬的竹节柄铜汲酒器如图甲所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利用大气压原理的青铜器,比马德堡半球实验早了近两千年。图乙是该汲酒器取酒过程的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插入酒缸中时,汲酒器和酒缸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汲酒器球形底部充满酒后,要使提起汲酒器时酒不从汲酒器中漏出,需 (选填“压住”或“松开”)方孔a,然后取出汲酒器将酒转移到碗中,在乙图②中酒在 的作用下缓缓流下。【答案】压住;重力【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当汲酒器插入酒缸中时,汲酒器和酒缸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汲酒器球形底部中充满酒水后,用拇指轻轻压在方孔 a并向上提起,由于球形底部开口处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汲进之酒毫无滴洒;取出汲酒器将酒转移到碗的上方,松开拇指,汲酒器中酒水上下方的大气压强相等,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缓缓流出。29.(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是某品牌的“一摇就冰”功能饮料,其外壳主要材料是金属铝,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饮用前转动旋钮开关,使储水包的水与固体接触即可获得冰凉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我县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该饮料饮用后我们应把这个罐体洗净后投入标有 (填“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2)小科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64%,若用该溶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溶液,需要该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3)校科研小组计划结合这款饮料装置设计一款“自热”灌装饮料。科研小组成员会选取 (选填“氢氧化钠”“硝酸铵”或“氯化钠”)作为“自热”罐底的固体材料,因为其溶于水时会 (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后考虑到其相关性质科研小组成员对此选择提出了安全质疑并做出了改进。【答案】(1)可回收垃圾(2)12.5;87.5(3)氢氧化钠;放出【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垃圾分类知识: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金属铝属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所以金属罐体属于可回收垃圾。(2)溶液稀释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3)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解答】(1)由题文可知,罐体是由金属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是可回收垃圾;(2)设需要该溶液的质量为x,则:x64%=100g8%解得x=12.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2.8g-87.5g,即水体积是87.5mL;(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1)由题文可知,罐体是由金属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是可回收垃圾;(2)设需要该溶液的质量为x,则:x64%=100g8%解得x=12.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2.8g-87.5g,即水体积是87.5mL;(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30.(2024八上·新昌期中)小明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雨量筒,结构如图甲所示。泡沫浮板中央固定一根木棒,木棒上端绑有铅笔,笔尖紧贴转筒表面的网格纸,转筒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缓慢转动。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铅笔笔尖与纸的摩擦忽略不计。(1)雨量筒是测量 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2)该雨量筒记录的某次降水过程如图乙中曲线所示,为获取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应测量哪段距离? (选填“①”或“②”)。(3)为准确记录降水量,使用前需向直筒中加水使泡沫浮板处于漂浮状态,泡沫浮板、木棒、铅笔的总质量为。计算加水至泡沫浮板恰好漂浮时,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1)降水量/降雨量(2)①(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雨量筒的作用分析;(2)根据图象回答;(3)利用G=mg可求物体的重力,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再利用可求其排开水的体积。【解答】(1)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可以测量每次降水的多少。(2)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如图乙的降雨曲线中①为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3)泡沫浮板的总重力泡沫浮板自由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排可得,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1)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可以测量每次降水的多少。(2)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如图乙的降雨曲线中①为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3)泡沫浮板的总重力泡沫浮板自由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排可得,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31.(2024八上·新昌期中)高压锅在厨房里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工具。现测得某品牌高压锅锅盖上的竖直排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平方毫米,限压阀的质量100克,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若它在标准大气压的地区使用,水的沸点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下旋转C.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答案】(1)125(2)B【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通过平衡求出锅内气压,再得出沸点;(2)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向下的力。【解答】(1)限压阀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最高气压p内=p0+p=1×105Pa+1×105Pa=2×105Pa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则增大的沸点温度为水的沸点可以达到t=100℃+Δt=100℃+25℃=125℃(2)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则排气孔的受力面积增大,那么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减小,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会增大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而C不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限压阀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最高气压p内=p0+p=1×105Pa+1×105Pa=2×105Pa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则增大的沸点温度为水的沸点可以达到t=100℃+Δt=100℃+25℃=125℃(2)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则排气孔的受力面积增大,那么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减小,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会增大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而C不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2024八上·新昌期中)我校在10月23日举行了关中第47届运动会,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预备!开始!”随着发令枪声响起,运动员们迅速起跑。运动员听到枪声立即起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在起跑等待阶段运动员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引起的,这一生理过程的调节是由 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同完成的;(2)运动会期间各种零食、饮料刺激着同学们的味蕾,给同学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其中可乐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可乐瓶瓶盖打开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可乐中出现大量气泡,这一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压的减小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运动会开幕式中氢气球也是全场的一大亮点。若氢气球的总重力为,体积是,当氢气球用细绳系着静止在空中时,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是多少 ?(空气密度)【答案】(1)条件;肾上腺素;神经/神经系统(2)减小(3)2.3N【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经验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同时,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快等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3)浮力的计算: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静止时,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浮力与重力的差值 。【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开赛时,速滑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这属于条件反射。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看到运动员夺冠时,电视机前的你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你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肾上腺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而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2)打开汽水或可乐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3)静止在空中时,氢气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1)[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开赛时,速滑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这属于条件反射。[2][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看到运动员夺冠时,电视机前的你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你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肾上腺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而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2)打开汽水或可乐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3)静止在空中时,氢气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新昌期中)2024年3月22日,新昌县“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昌县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广场举行。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新昌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要珍惜水资源B.用淘米水浇花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新昌江D.向新昌江中乱扔垃圾2.(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3.(2024八上·新昌期中)“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C.海洋性特征显著 D.温差大4.(2024八上·新昌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5.(2024八上·新昌期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诗意为狂风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以下科学解释正确的是( )A.风对屋顶产生的升力小于屋顶重力B.风对屋顶产生的压力大于屋顶重力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D.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6.(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7.(2024八上·新昌期中)2021年受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 )A.蒸发、水汽输送 B.蒸发、降水C.水汽输送、蒸发 D.水汽输送、降水8.(2024八上·新昌期中)绍兴有很多特产,历史悠久,下列特产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诸暨同山烧(白酒)B.会稽山黄酒C.一景鲜牛奶D.安昌仁昌白醋9.(2024八上·新昌期中)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D.汽油和水(过滤)10.(2024八上·新昌期中)构建概念图有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如图所示表示概念a包含了概念b和概念c。 下列各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中的a、b、c的是( )A.浓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C.降水、降雨、降雪D.对流层、平流层、大气层11.(2024八上·新昌期中)每到秋冬季节,八都卡十里银杏长廊的银杏树叶会变黄,为美丽长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现象是植物对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 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12.(2024八上·新昌期中)风暴瓶是一种天气预报工具(如图),内部装有蒸馏水、乙醇、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等化学物质。当外界温度改变时,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瓶内会出现不同形态的樟脑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的透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B.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C.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液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樟脑的不饱和溶液13.(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形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在注水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B.C. D.14.(2024八上·新昌期中)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5.(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16.(2024八上·新昌期中)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是,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试问:(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出现的时间一般在 点左右。(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填序号)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冬雨夏干17.(2024八上·新昌期中)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1)民用飞机在飞行中一般会先穿过大气层的底层,然后在图1中b层即 (填名称)层飞行。(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选填“向上”或“向下”)。(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选填“晴朗”或“阴雨”)天气。18.(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是我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的目的是增强液体导电性;②甲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乙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④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以上描述正确的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氢气是一种 (选填“可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19.(2024八上·新昌期中)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还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海马体位于大脑底部)(1)运动促成BDNF的分泌,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成,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图中② (选填“细胞体”或“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2)人跑步时遇到障碍物时会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这一过程中人体腿部肌肉属于反射弧中的 ;其中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20.(2024八上·新昌期中)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选项)①溶质的质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与溶剂质量比21.(2024八上·新昌期中)“直将煮海作耕田”2018年荣获浙江省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玉城街道前塘垟村盐业遗址,揭开了千年来玉环支柱产业盐业的面纱。制盐过程主要过程有:刮取海滩咸泥(取含盐泥土)、海水浇淋咸泥(溶解)(结晶)过程。下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实验中的粗盐是一种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3)操作①中得到的滤液仍然存在一定的杂质,则可能的原因是 ;(4)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22.(2024八上·新昌期中)一种水下滑翔机如图甲,总重为520牛,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1)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 (选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0.0495m3。若滑翔机处于600米的深度时,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0.0005m3,通过计算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取g=10N/kg)23.(2024八上·新昌期中)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组 乙组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____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请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 ,使其与甲组形成对照;另外请指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处不足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4.(2024八上·新昌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小吕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查阅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1)做出假设: ;(2)验证假设:设计如图三个实验,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进行对照实验;当观察到 中的食盐先溶解完,则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并说明理由。 25.(2024八上·新昌期中)小科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图:(1)细心的同学发现图乙步骤中存在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 。如果不加改正,会导致浮力F浮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排开水的重力G排;(2)纠正错误后,若图中测得的F1、F2、F3、F4关系满足 ,则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3)实验后,小科发现利用实验所得数据还能测出所用铁块的密度,ρ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26.(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为伽利略彩球温度计,观察发现里面的小球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小东感到好奇,也进行了研究制作。【原理分析】彩球温度计中的特殊液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小球浮沉状态发生变化, 当小球悬浮时, 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项目研究】小东用a、b、c三个体积不变的小球和特殊液体制成简易“温度计”,用以研究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观察记录】在 15℃、19℃、23℃时, a、b、c 小球浮沉状态如图所示:【信息处理】结合上述信息,请你帮小东分析以下问题:(1) 小球c 对应的温度标记应是 (选填:“15℃”“19℃”或“23℃”);(2) 液体温度在 15℃~23℃范围内, b球所受浮力与液体温度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3)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 环境温度为25℃时,请推测并在图4 中画出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 。27.(2024八上·新昌期中)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体积(mL) 30 25 20 15 10压强 1 ______ 1.5 2.0 3.0①实验中小明忘记记录一组数据,请帮忙补充表格数据 ;②【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交流评价】实验中如果小明快速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气体温度会升高,则传感器的读数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缓缓推动活塞时传感器的读数。28.(2024八上·新昌期中)出土于战国时期墓葬的竹节柄铜汲酒器如图甲所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利用大气压原理的青铜器,比马德堡半球实验早了近两千年。图乙是该汲酒器取酒过程的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插入酒缸中时,汲酒器和酒缸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汲酒器球形底部充满酒后,要使提起汲酒器时酒不从汲酒器中漏出,需 (选填“压住”或“松开”)方孔a,然后取出汲酒器将酒转移到碗中,在乙图②中酒在 的作用下缓缓流下。29.(2024八上·新昌期中)如图是某品牌的“一摇就冰”功能饮料,其外壳主要材料是金属铝,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饮用前转动旋钮开关,使储水包的水与固体接触即可获得冰凉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我县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该饮料饮用后我们应把这个罐体洗净后投入标有 (填“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2)小科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64%,若用该溶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溶液,需要该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3)校科研小组计划结合这款饮料装置设计一款“自热”灌装饮料。科研小组成员会选取 (选填“氢氧化钠”“硝酸铵”或“氯化钠”)作为“自热”罐底的固体材料,因为其溶于水时会 (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后考虑到其相关性质科研小组成员对此选择提出了安全质疑并做出了改进。30.(2024八上·新昌期中)小明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雨量筒,结构如图甲所示。泡沫浮板中央固定一根木棒,木棒上端绑有铅笔,笔尖紧贴转筒表面的网格纸,转筒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缓慢转动。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铅笔笔尖与纸的摩擦忽略不计。(1)雨量筒是测量 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2)该雨量筒记录的某次降水过程如图乙中曲线所示,为获取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应测量哪段距离? (选填“①”或“②”)。(3)为准确记录降水量,使用前需向直筒中加水使泡沫浮板处于漂浮状态,泡沫浮板、木棒、铅笔的总质量为。计算加水至泡沫浮板恰好漂浮时,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 。31.(2024八上·新昌期中)高压锅在厨房里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工具。现测得某品牌高压锅锅盖上的竖直排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平方毫米,限压阀的质量100克,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若它在标准大气压的地区使用,水的沸点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下旋转C.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32.(2024八上·新昌期中)我校在10月23日举行了关中第47届运动会,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预备!开始!”随着发令枪声响起,运动员们迅速起跑。运动员听到枪声立即起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在起跑等待阶段运动员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引起的,这一生理过程的调节是由 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同完成的;(2)运动会期间各种零食、饮料刺激着同学们的味蕾,给同学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其中可乐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可乐瓶瓶盖打开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可乐中出现大量气泡,这一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压的减小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运动会开幕式中氢气球也是全场的一大亮点。若氢气球的总重力为,体积是,当氢气球用细绳系着静止在空中时,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是多少 ?(空气密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解答】无论一个地区的淡水资源是否丰富,我们都应该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用淘米水浇花”是一种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符合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新昌江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水生态环境,不符合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乱扔垃圾会污染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不符合护水、惜水的行动意识。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蒸发结晶时,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将水蒸干。【解答】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故A错误;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药品,故B错误;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季风【解析】【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和气候复杂多样。【解答】“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是指冬季风和夏季风,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故选A。4.【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浸泡热水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B、加热煎制是给物质加热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C、液渣分离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选项正确;D、装袋保存是保存物质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流体(这里是空气)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当空气流动时,不同位置的空气流速不同,压强也不同,从而产生压力差 。【解答】A、风卷走茅草是因为屋顶上下存在压强差产生升力,不是升力与屋顶重力比较,且实际是升力使茅草被卷走,不是升力小于重力,故该选项错误。B、不是风对屋顶的压力与屋顶重力比较,而是屋顶上下的压强差产生的力导致茅草被卷走,故该选项错误。C、屋顶上方空气因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相对不流动,压强大,这样屋顶上下形成向上的压强差,产生升力卷走茅草,故该选项正确。D、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不是流速小,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6.【答案】D【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增大溶解性的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B.搅拌和加水,都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A、B不合题意;C.加氯化钠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C不合题意;D.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五个环节: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解答】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将海洋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台风雨属于降水。故选D。8.【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解答】A、诸暨同山烧(白酒),酒精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B、会稽山黄酒,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C、一景鲜牛奶,牛奶是乳浊液,其中的小液滴不溶于水,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该选项正确。D、安昌仁昌白醋,醋酸等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大气的分层;降水【解析】【分析】(1) 概念的包含与并列关系: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存在概念之间的包含和并列情况。包含关系即一个大概念涵盖多个小概念;并列关系指多个小概念同属于一个大概念,彼此间相互独立 。比如本题中要求判断概念 a 包含 b 和 c,且 b、c 并列。(2) 各类物质或现象的分类知识:不同的物质(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自然现象(如降水、降雨、降雪 )、大气结构(如对流层、平流层、大气层 )等都有各自的分类方式,要依据其定义和特征判断概念间关系。【解答】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并列关系,但浓溶液和饱和溶液无必然包含,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a 不能是浓溶液,故该选项错误。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并列的三种混合物类型,不存在 a 包含 b 和 c(b、c 为悬浊液、乳浊液 )且 a 是溶液的情况,实际是三者并列,故该选项错误。C、降水包含降雨、降雪等不同形式,降雨和降雪是并列的降水类型,符合 a(降水)包含 b(降雨)和 c(降雪),b、c 并列,故该选项正确。D、大气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等,对流层和平流层是并列关系,但 a 应是大气层,b、c 是对流层、平流层,这里顺序错误,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植物受环境因素的刺激(如温度、光照等)而引起的不定向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环境因素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像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解答】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是受温度(白天和傍晚温度不同)等环境因素刺激的不定向感性运动,与银杏树叶因温度刺激变黄的感性运动类型相同,故该选项正确。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是受单侧光刺激的向光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C、根向水生长,是受水分单侧刺激的向水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D、茎背地生长,是受重力单侧刺激的背地性,与题干感性运动类型不同,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B【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液相关知识: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通常为一种。(2)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物质受影响程度不同,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有些变化较小 。同时,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当外界条件改变(如温度变化),溶质溶解度改变,原本的饱和溶液可能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A、瓶内透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氯化铵、樟脑等溶质,溶剂是乙醇和蒸馏水,不是只含一种溶质,故该选项错误。B、由 “当外界温度改变时,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瓶内会出现不同形态的樟脑沉淀”,可知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故该选项正确。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析出晶体是因为温度改变,樟脑溶解度变化,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才析出晶体,不是溶液不均一稳定,故该选项错误。D、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樟脑的饱和溶液,因为只有饱和溶液在温度改变等条件下才会析出晶体,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由于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判断出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变化。【解答】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F浮=ρ液gV排知道,当液体密度不变时,V排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大小不变;当木块顶住金属网后,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随着水面上升,V排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当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在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又不变。故答案为:D。14.【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解答】A、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硝酸钾,则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20℃时,盛有3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5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9.48g硝酸钾,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克-9.48克=5.5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甲→乙过程中,溶液由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重力G与浮力满足G>F浮时,物体下沉;G=F浮时,物体悬浮或漂浮;G【解答】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则液体的密度:;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化简可得:则B的密度: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故答案为:B。16.【答案】(1)下午2(14)(2)①③【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及大气状态的综合;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天气(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解答】(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14时左右,因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时间是午后2时。(2)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冬暖夏凉、冬雨夏干属于气候方面的描述。(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14时左右,因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时间是午后2时。(2)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冬暖夏凉、冬雨夏干属于气候方面的描述。17.【答案】(1)平流(2)向上(3)晴朗【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对流层是最底层,厚度随纬度等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其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2)对流运动知识:在对流层中,热空气因密度小会上升,冷空气因密度大则下沉,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 。(3)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多阴雨天气 。【解答】(1)根据图1的地球大气层的高度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和d是高层大气,b平流层大气稳定,较低的空气阻力、减少的交通拥堵、避开鸟类、更直接的航线以及减少噪音污染等优势,成为了航空飞行的理想高度。(2)图2中A处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3)图2中甲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1)根据图1的地球大气层的高度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和d是高层大气,b平流层大气稳定,较低的空气阻力、减少的交通拥堵、避开鸟类、更直接的航线以及减少噪音污染等优势,成为了航空飞行的理想高度。(2)图2中A处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3)图2中甲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18.【答案】(1)①③⑤;氢元素和氧元素(2)难溶于【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相关知识: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等;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约为1:8;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气体溶解性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收集情况,可推断气体的溶解性,若气体能较多地收集,说明其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解答】(1)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②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④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①③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逐渐下降,生成的是氢气,由此可知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1)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②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④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⑤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①③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逐渐下降,生成的是氢气,由此可知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19.【答案】(1)突起(2)效应器;小脑【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起建立联系,实现信息传递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解答】(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新的神经元要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主要依靠突起(树突可接收信息,轴突可传递信息),所以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图中②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2)在人跑步遇到障碍物调整方向和速度的反射活动中,腿部肌肉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作出收缩或舒张的反应,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而小脑能够协调人体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所以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连接和通信。突起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包括树突和轴突,它们负责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根据题目描述,运动可以促进BDNF的分泌,进而促进神经元的生成。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突起(特别是轴突)与其他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实现信息的传递。(2)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实现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当人跑步时遇到障碍物,会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这一过程涉及反射活动。人体腿部肌肉在这一反射活动中属于效应器,负责执行神经中枢传来的指令,产生相应的动作。此外,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及保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信息,以及来自视觉、前庭等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协调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20.【答案】饱和;①【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答】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蔗糖,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温度不变,蔗糖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例如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一定改变,例如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因此一定发生改变的是①。21.【答案】(1)混合物;引流(2)③①②(3)滤纸破损(4)A【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解答;(2)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解答;(3)根据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解答;(4)根据溶液配制的知识解答。【解答】(1)粗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操作①是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一定量粗盐,溶解粗盐,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发溶液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①②;(3)操作①是过滤,若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均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4)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粗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操作①是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一定量粗盐,溶解粗盐,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发溶液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①②;(3)操作①是过滤,若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均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4)A、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导致所取水的质量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2.【答案】浮力;下沉【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图乙进行解答;(2)求出滑翔机的体积,结合图丙得出海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解答】(1)由材料知,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当该滑翔机处于600米的深度时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因为浮力小于自身重力520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下沉。23.【答案】(1)口服;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2)B(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往往要设置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 。(2)胰岛素的作用及实验控制: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实验中破坏小鼠胰岛,可排除小鼠自身分泌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结论推导:根据实验中不同处理方式(注射和口服胰岛素 )下小鼠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情况,推导口服胰岛素能否治疗糖尿病 。【解答】(1)为了与甲组形成对照,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应为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并在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可见,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是“口服”。然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不足,即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这样的样本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增加小鼠的数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为了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胰岛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器官,破坏胰岛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小鼠体内不会自行产生胰岛素,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口服胰岛素的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这说明口服胰岛素没有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为如果口服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那么乙组小鼠的尿液中就不应该检测到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1)为了与甲组形成对照,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应为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并在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可见,补充步骤b中乙组小鼠的处理方式是“口服”。然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不足,即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只小鼠。这样的样本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增加小鼠的数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为了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胰岛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器官,破坏胰岛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小鼠体内不会自行产生胰岛素,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口服胰岛素的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假如完善实验方案后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这说明口服胰岛素没有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为如果口服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那么乙组小鼠的尿液中就不应该检测到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4.【答案】(1)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b、c;c(3)不能,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实验颗粒大小也不相同【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中的假设: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的原因或结果作出的一种推测,基于观察到的现象(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快,而二者成分相同、颗粒大小不同 ),可提出关于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假设,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溶解快慢。(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控制变量,对比不同组实验结果,来探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变量控制:在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时,需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存在多个变量,就无法确定是哪个变量对结果产生影响。【解答】(1)对比abc三个实验可知,做出假设: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1)对比abc三个实验可知,做出假设:实验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实验溶解的快慢;(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25.【答案】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大于;F2﹣F3=F4﹣F1; ρ水【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要求实验前要将溢水杯中灌满水。(2)即验证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根据丁和甲的差值计算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乙丙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3)根据乙可知铁块的重力,结合重力公式计算质量;由浮力可知铁块的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密度。【解答】(1)铁块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由图乙知道,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此时溢出到小桶内水的体积小于铁块排开水的体积,由m=ρV和G=mg知道,溢出水的重力小于铁块排开水的重力,而实验中排开水的重力G排表示溢出到小桶内水的重力,因此此时浮力F浮大于排开水的重力G排。(2)由图乙知道,铁块的重力G铁=F2,由图丙知道,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知道,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3由图甲知道,小桶的重力G桶=F1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为F4,则排开水的重力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如果关系式成立,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因铁块浸没在水中,所以,由知道,铁块的体积由G=mg知道,铁块的质量则铁块的密度26.【答案】15℃;C;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据此判断出小球c对应的温度;(2)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据此判断图像;(3)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液体温度升高时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以及V排的变化,再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4)根据(3)的结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进行推测。【解答】(1)图1中环境温度(即液体温度)为15℃,且小球c悬浮,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所以小球c对应的温度应标记为15℃。(2)由图可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浮沉条件可知b球的浮力先不变,再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小球b先漂浮,再悬浮,这一过程中b球的浮力不变,但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由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b球由悬浮到沉底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但浸没后不变,根据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所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由(3)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环境温度为23℃时,小球a悬浮,则当环境温度升高为25℃时,液体密度变小,根据可知,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a应沉底,此时b、c两球也是沉底的,如下图所示:27.【答案】(1)①(2)1.2;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大于【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压强与体积的关系;(3)空气可以压缩,但不能压缩为0,压缩空气有弹性。【解答】(1)猜想一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压强发生变化,将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乒乓球会鼓起来,说明乒乓球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故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①。(2)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与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的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实验2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为补充表格数据为1.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快速推动活塞,温度升高,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同时,温度越高气压越大,即传感器的读数会偏大。(1)猜想一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压强发生变化,将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乒乓球会鼓起来,说明乒乓球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故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①。(2)[1]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与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的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实验2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为补充表格数据为1.2。[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在气体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3]快速推动活塞,温度升高,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同时,温度越高气压越大,即传感器的读数会偏大。28.【答案】压住;重力【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当汲酒器插入酒缸中时,汲酒器和酒缸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汲酒器球形底部中充满酒水后,用拇指轻轻压在方孔 a并向上提起,由于球形底部开口处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汲进之酒毫无滴洒;取出汲酒器将酒转移到碗的上方,松开拇指,汲酒器中酒水上下方的大气压强相等,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缓缓流出。29.【答案】(1)可回收垃圾(2)12.5;87.5(3)氢氧化钠;放出【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垃圾分类知识: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金属铝属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所以金属罐体属于可回收垃圾。(2)溶液稀释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3)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解答】(1)由题文可知,罐体是由金属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是可回收垃圾;(2)设需要该溶液的质量为x,则:x64%=100g8%解得x=12.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2.8g-87.5g,即水体积是87.5mL;(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1)由题文可知,罐体是由金属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是可回收垃圾;(2)设需要该溶液的质量为x,则:x64%=100g8%解得x=12.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2.8g-87.5g,即水体积是87.5mL;(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30.【答案】(1)降水量/降雨量(2)①(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雨量筒的作用分析;(2)根据图象回答;(3)利用G=mg可求物体的重力,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再利用可求其排开水的体积。【解答】(1)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可以测量每次降水的多少。(2)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如图乙的降雨曲线中①为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3)泡沫浮板的总重力泡沫浮板自由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排可得,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1)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这一气象要素的器材,可以测量每次降水的多少。(2)随着直筒内水量的增加,泡沫浮板上升,铅笔随之上升,便在网格纸上画下相应的曲线,如图乙的降雨曲线中①为该过程中a、b两点间的降水量。(3)泡沫浮板的总重力泡沫浮板自由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排可得,泡沫浮板排开水的体积31.【答案】(1)125(2)B【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通过平衡求出锅内气压,再得出沸点;(2)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向下的力。【解答】(1)限压阀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最高气压p内=p0+p=1×105Pa+1×105Pa=2×105Pa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则增大的沸点温度为水的沸点可以达到t=100℃+Δt=100℃+25℃=125℃(2)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则排气孔的受力面积增大,那么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减小,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会增大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而C不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限压阀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最高气压p内=p0+p=1×105Pa+1×105Pa=2×105Pa锅内的压强每增加帕,液体的沸点增加,则增大的沸点温度为水的沸点可以达到t=100℃+Δt=100℃+25℃=125℃(2)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则排气孔的受力面积增大,那么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减小,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会增大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而C不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答案】(1)条件;肾上腺素;神经/神经系统(2)减小(3)2.3N【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经验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同时,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快等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3)浮力的计算: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静止时,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浮力与重力的差值 。【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开赛时,速滑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这属于条件反射。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看到运动员夺冠时,电视机前的你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你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肾上腺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而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2)打开汽水或可乐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3)静止在空中时,氢气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1)[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开赛时,速滑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这属于条件反射。[2][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看到运动员夺冠时,电视机前的你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你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肾上腺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而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2)打开汽水或可乐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3)静止在空中时,氢气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