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3.《学习有方法》第二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3.《学习有方法》第二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8.27
课题 学习有方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6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位于统编版2025秋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有方法》的深化课时。前承第一课时“认识课内课外学习方法”,后接单元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聚焦“提问”与“时间管理”两大核心能力,是学习方法从“认知”到“实践运用”的关键过渡。 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做学习的主人”构建“认知-方法-运用”逻辑链,第二课时通过“勤学好问”“合理规划时间”,让学生从“知道方法”升级为“会用方法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完善自主学习能力体系。 2.每课内容分析:本课第二课时分为“凡事多问为什么”“带着问题去学习”“我和时间交朋友”三板块,前两板块培养提问意识与找答案能力,后一板块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共同助力学生主动掌控学习过程。 3.课时内容分析:第二课时侧重“方法的实践运用”,通过“宋濂勤学好问”故事、观察提问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掌握“查资料、问他人、小组讨论”等找答案的方法;通过时间管理案例分析、周末计划制定,让学生学会“分清主次、专心做事”,初步克服拖延习惯。 4.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 - 纵向:承接第一课时“方法认知”,聚焦“提问”和“时间管理”两大具体方法的落地,是对“学习方法”的深化; - 横向:“提问能力”为后续科学探究、语文阅读等学科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时间管理能力”则为日常学习生活规划提供通用技能。三、资源挖掘:1. 教材资源:P16-P20“宋濂勤学好问”故事、时间管理案例图片、观察提问活动示例; 2. 多媒体资源:“宋濂冒雪求问”动画短片、《问号之歌》音频、拖延行为对比短视频; 3. 实物资源:“提问记录表”“时间规划表”模板、“问题银行”卡片、闹钟教具; 4. 生活资源:学生常见拖延场景照片(如写作业分心、熬夜赶作业)、班级“时间管理小达人”的计划样本。
课标分析 1. 教材资源:P16-P20“宋濂勤学好问”故事、时间管理案例图片、观察提问活动示例; 2. 多媒体资源:“宋濂冒雪求问”动画短片、《问号之歌》音频、拖延行为对比短视频; 3. 实物资源:“提问记录表”“时间规划表”模板、“问题银行”卡片、闹钟教具; 4. 生活资源:学生常见拖延场景照片(如写作业分心、熬夜赶作业)、班级“时间管理小达人”的计划样本。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1. 三年级学生对“提问”有天然好奇心,日常会问“为什么天是蓝的”等生活问题,但缺乏“在学习中主动提问”的意识,部分学生不敢在课堂上举手提问; 2. 有“按时上学”“完成作业”等基础时间观念,但多数学生不会主动规划时间,存在“写作业分心”“周末作息混乱”等拖延问题。个性差异: 1. 优势学生:敢于在课堂提问,能简单安排学习任务,时间观念较强; 2. 待提升学生:害怕提问(担心问错被嘲笑),写作业拖延严重,需家长反复督促,不会制定计划。补救措施: 1. 提问激励:设立“提问小明星”评选,允许匿名写“问题纸条”,降低提问心理门槛; 2. 时间管理帮扶:采用“1对1”互助小组(优势学生带待提升学生),提供“可视化时间规划表”(标注具体时间、任务); 3. 分层任务:为优势学生设计“复杂问题探究”(如“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具体和什么有关”),为待提升学生设计“基础提问”(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 “我提的问题很简单,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笨?” 2. “制定了时间计划但做不到,怎么办?” 3. “周末想玩又想写作业,怎么安排才好?”
学习目标 目标+(对应核心素养)能主动提出2个以上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掌握“查资料、问师长、小组讨论”3种找答案的方法(对应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能分析常见的时间管理问题(如拖延、分心),提出1-2条改进建议,尝试制定简单的周末时间计划(对应核心素养:责任意识); 3. 愿意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问题和计划,尊重他人的提问与时间安排(对应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学会在学习中主动提问,掌握“查资料、问他人、合作讨论”等找答案的方法; 2. 理解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如分清主次、专心做事、制定计划),能制定简单的时间计划。 难点: 1. 克服“害怕提问”的心理,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将时间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初步克服拖延习惯。 突破措施: 1. 榜样激励:通过“宋濂勤学好问”故事、班级“提问小明星”案例,消除提问顾虑; 2. 情境模拟:设置“课堂提问”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提问-解答”的过程,增强勇气; 3. 实践体验:设计“10分钟专注写作业”挑战,让学生亲身体验“专心做事效率高”; 4. 计划可视化:提供“图文结合的时间规划表”(用图画标注任务,如“看书”画书本),降低制定难度。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提示:1.课时驱动性任务呈现任务2.对应任务预设课时问题链,聚焦学科问题发布(教师实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3.引起注意,引导期待4.有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标准5.此环节等同于导入新课课时驱动性任务: “做‘提问小侦探’和‘时间小主人’学会主动提问找答案,合理安排周末时间 问题链: 1. 导入问题:我们都有好奇心,你最近有没有想问“为什么”的事情?这些问题能帮我们学到什么?(引发对“提问价值”的关注) 核心问题1:宋濂为了找答案,做了什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像他一样吗?可以用哪些方法找答案?(梳理提问与找答案的方法) 核心问题2:看教材P19的同学,他们在时间管理上有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帮他们?(分析时间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延伸问题:周末要做“写作业、读课外书、整理房间、玩”,怎么安排时间才能不慌不忙?(制定周末计划,实践时间管理) 5. 评价问题:怎样的问题是“好问题”?怎样的时间计划是“合理的”?(建立评价标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包含“宋濂冒雪求问”动画、教材P16-P20图片、拖延行为对比视频、“提问记录表”“时间规划表”模板; 教具:“问题银行”卡片(空白,供学生写问题)、“提问小明星”奖章、闹钟、图文版时间规划表(标注9:00-9:30写作业等); 素材:班级“时间管理小达人”的计划样本、《问号之歌》音频。 2. 学生准备: - 回忆1个最近没弄懂的问题(学习或生活相关); - 带一张白纸(用于写问题、画计划)。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提问兴趣(对应目标1、3) - 环节目标:通过《问号之歌》,唤醒学生好奇心,引发对“提问”的关注 播放《问号之歌》,大家跟着唱,歌里说“哪里有问号”?(引导说出“天空、海洋、陆地上”) 2. 你最近有没有像歌里说的那样,遇到“想知道为什么”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冬天会下雪”“为什么数学题要这样算”? 3. 这些“问号”能帮我们做什么?(引导说出“学到新知识”) 1. 学生倾听并跟唱《问号之歌》,分享自己的“小问号”,教师用“问题银行”卡片记录; 2. 教师过渡:“问题是最好的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在学习中提问,怎么找答案”,还要学会管理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 评价活动:能主动分享1个“小问号”,参与歌曲互动,表达清晰 - 指导与补救:对不敢分享的学生,教师举例“老师最近在想‘为什么树叶秋天会落’,你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引导打开思路。
环节二:故事探究,学会提问与找答案(对应目标1、3) - 环节目标:通过“宋濂勤学好问”故事,理解“提问的价值”,掌握找答案的方法; 播放“宋濂冒雪求问”动画,宋濂为了找答案,做了什么?(引导说出“冒雪走数十里问老师”) 2.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说出“想弄懂问题,学到知识”)最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明朝著名散文家) 3. 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比如“这篇课文的生字怎么读”“数学题怎么算”),能像宋濂一样找答案吗?可以用哪些方法? 1. 学生分组讨论“找答案的方法”,结合教材P17案例,梳理出“查字典/书、问老师/家长、和同学讨论、上网查资料(需家长陪同)”; 2. 开展“提问实践”:学生填写“提问记录表”(问题:;计划用的方法:),小组内分享,互相帮忙补充找答案的思路; 3. 教师展示“问题纸条”匿名提交方式,告诉学生“不管问题简单还是复杂,敢提问就是爱思考的表现”,评选首批“提问小明星”。 能填写“提问记录表”(1个问题+1种找答案方法),参与小组讨论,理解“提问是爱思考的表现” 对不会提学习问题的学生,教师提供“问题模板”(如“这篇课文里,我不懂的地方是______”“这个数学公式,为什么要这样用______”),帮助梳理问题。
环节三:案例分析,学习时间管理(对应目标2、3) - 环节目标:通过时间管理案例,找出拖延问题,掌握“专心做事、分清主次”的方法; - 看教材P19的图片,这几个同学在做什么?(看电视分心、写作业拖拉、熬夜、长时间打游戏)他们的时间管理有什么问题? 2. 如果你是他们的朋友,会怎么帮他们?比如“写作业拖拉”,可以怎么做?(引导说出“定闹钟、收走玩具、专心做”) 3. 看教材P20小丽的案例,她平时写作业要2小时,这次只用40分钟,奥秘是什么?(引导说出“专心做事、不走神”) - 1. 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每组认领1个拖延问题,提出2条改进建议,写在“建议卡”上,全班分享; 2. 开展“10分钟专注挑战”:学生尝试“10分钟内只做一件事”(如写生字、读课文),结束后分享“专注做和分心做有什么不一样”; 3. 教师总结时间管理小方法:“专心做事不分心、分清主次先做重要的、定好时间不拖延”。 能准确指出案例中的拖延问题,提出1条合理建议,积极参与“专注挑战” 对没思路的小组,教师出示“时间管理小提示”(如“先做作业再玩”“写作业时把电视关掉”),引导思考。
环节四:实践规划,制定周末计划(对应目标2、3) - 环节目标:通过制定周末计划,实践时间管理方法,学会“劳逸结合” 周末我们要做“写作业、读课外书、整理房间、玩游戏、看望爷爷奶奶”,这些事情里,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可以灵活安排?(引导分清主次) 2. 怎么安排时间,才能既完成任务,又能玩得开心?比如“写作业和玩游戏”,先做哪个更好? 3. 你的周末计划里,每个任务大概用多长时间?比如“写作业用1小时,读课外书用30分钟”? 1. 学生拿出白纸,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图文版时间规划表”,制定自己的周末计划,标注“时间、任务、时长”; 2. 小组内分享计划,互相提建议(如“你安排9:00-10:00写作业,之后玩30分钟,很合理”); 3. 教师展示班级“时间管理小达人”的计划样本,鼓励学生“按计划执行,下周分享效果”。 - 能制定包含2-3项任务的周末计划,标注大致时间,理解“劳逸结合、分清主次”; - 对不会制定计划的学生,教师提供“计划框架”(如“上午:9:00-10:00______;下午:2:00-2:30______;晚上:7:00-7:30______”),帮助填充内容。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实践作业1:根据课堂上的“提问记录表”,用1种方法找答案(如问家长、查字典),填写“答案记录”; 实践作业2:按周末计划执行,让家长帮忙记录“完成情况”(如“按时完成打√,未完成写原因”); 分享作业:下周上课分享“找答案的过程”和“周末计划执行情况”。 实践类、记录类、分享类 目标1(提问与找答案)、目标2(时间管理实践)、目标3(分享与交流) 实践作业1(10分钟);实践作业2(融入周末,记录约5分钟);分享准备(5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有方法(第二课时) —多在心中画问号会提问,找答案:1.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2. 找答案方法:查书/字典、问师长、小组讨论会规划,管时间:1. 小问题:分心、拖延、熬夜 2. 小方法:专心做事、分清主次、定计划三、小目标:做会提问、会规划的学习小主人!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